撰文 | 子涵 千里 編輯|馬青竹
廣州,「另一個美術館」。
全新純電G級越野車在原地轉圈,一圈又一圈。
而且轉得實在太快了,看得觀者眼暈。
跟初會轉圈的國產車相比,有一種不冷靜的瘋感。
其實,原地轉圈這個事兒,奔馳才是鼻祖級的。
早在34年前,1990年奔馳開始前輪線控轉向研究。
1996年巴黎車展,奔馳推出F 200 Imagination概念車,已經配備全主動懸架、動態操控控制系統、語音識別、大橫屏、蝴蝶門、全景天窗等。并且,取消了傳統的方向盤和踏板!
之后幾年,主動懸架、語音識別等技術,就用到了下一代量產車上。
2010年,新概念車F 400 Carving也應用了線控轉向技術。展示的新技術包括電子伺服制動和轉向系統、電控主動液壓減振器、氙氣大燈和光纖照明系統、碳纖維車身和陶瓷制動元件等。
這些專業詞匯現在被津津樂道,在那個時代只有專業汽車編輯才懂。自然無法引發C端的狂歡。但從前的故事就在那里。
當一眾品牌還在「流量」大戰時,梅賽德斯-奔馳科技創新日在2024廣州車展前夕如期舉行。
新品牌喜歡講故事,正如段建軍所言,奔馳從來不缺故事。新老故事,每個都可以濃墨重彩。
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段建軍
這些故事也都圍繞一個主題:“在如此內卷的汽車行業,奔馳何以「奔馳」?”
答:“惟有奔馳。”
第一個奔馳是名詞,第二個是形容詞,第三個是動詞。能這么造句的只有奔馳。
同樣是端到端,同樣是800v電氣架構,同樣是8295芯片,同樣的線控底盤。奔馳要回答,豪華還能是什么?
真豪華,費盡心機,于無聲處
“錢不是大風刮來的,但大風確實可以把錢刮走!”
段建軍出語詼諧,說的是奔馳的風洞實驗室。
這里可以刮17級臺風。要知道,我國目前用于汽車制造的各式風洞總共有10個左右,而奔馳在全球自有的多功能風洞有3個。
車輛在暴雨中如何平穩行駛?取決于空氣如何繞過后視鏡,雨水如何滑過車窗,甚至輪轂中的湍流如何消散。
大風把錢刮走了,但是沒有留下可以堆料比拼的物證。在看不見的地方花錢,就是豪華。
顯然,這種豪華,與去年立項,今年亮相,明年上市的新品牌,不可同日而語。這么短時間,豪華品牌確實做不出來一臺具有豪華品質的車,連安全測試都不夠。
每款奔馳電動車上市前,都要完成約500萬公里的整車測試,相當于繞地球行駛125圈。所有新車上市還需經歷全球耐久測試,測試地點從北極圈到赤道,至少經歷2個夏天和1個冬天。
哪怕是智能化時代,安全依然是奔馳式豪華的底色。豪華的安全,是極致把控細節。
慢工出細活的故事,可能不夠刺激。但奔馳70多年領跑安全的故事,也有夠刺激的:
“坐跳樓機”,讓車輛以各種角度進行自由落體,A柱直接著地;“玩大擺錘”,成噸的沖擊力撞擊輪轂。
就在去年,奔馳完成了史上首次由車企舉辦的電動汽車對撞測試,EQS純電SUV對撞EQA純電SUV。在2024梅賽德斯-奔馳科技創新日上,碰撞完的實車也首次亮相。
測試時,體型懸殊的兩車以112公里/小時的相對速度,進行50%正向偏置對撞。
碰撞后,兩車關鍵的高壓電池均完好無損,車門可正常打開,車內乘員艙完好。EQS純電SUV座艙內的MBUX超聯屏也保持完整,沒有碎裂。
此處有細節:車內安全氣囊并非全部爆開,只有對乘客有保護作用的氣囊才會展開。因為奔馳保留了一些備用的安全氣囊,在可能出現的二次碰撞中保護乘客安全。
今年,奔馳又全球首創將X射線技術應用于碰撞測試。每秒1000張的X光圖像,讓技術團隊得以精確記錄車輛內部形變,捕捉曾經無法獲取的安全信息。
此外,每一款奔馳車型上市前都要經歷15萬次仿真模擬碰撞,將100毫秒的碰撞過程拆解成20萬個片段進行分析,以確保足夠安全。
回溯至上世紀(參數丨圖片)80年代,奔馳率先將有限元法(FEM,Finite Element Method)應用于車輛仿真模擬碰撞測試,開創了行業先河。
奔馳的豪華,也在于優雅的能力。
在這個焦慮的電動時代,優雅是不攀比也不露怯的品質自信,是原創設計做自己,是細節處打磨妥帖。
優雅在于細節,比如,為什么奔馳的座椅按鍵放在門板上?
首先,不必低頭去縫隙找按鍵,一眼可見。其次,奔馳的椅子寬大。再者,機械手表和真皮座椅,可以減少沒必要的摩擦。
所謂原創設計,就是不要致敬別人,而是致敬自己。
繼承VISION EQXX概念車的設計哲學,但又與時俱進,全新CLA的外觀設計會更加注重低風阻的能效之實與優雅流線之美的表達。
CLA概念車
真細節不是一處,而是氛圍。
從2005年,奔馳在第9代S級車上首次點亮三色氛圍燈,到如今的“浮島”設計。當車內燈光有凹凸,有遠近,奔馳不僅讓氛圍燈成為豪華的一種語言,而且通過立體光影,構建出電動時代的情感溫度。
總之,一切都在細節中。
豪華是每一處日常,近在手邊都舒適妥帖,是風暴留在身后,頭頂云淡風輕。這就是費盡心機,只為不經意的豪華哲學。
智能豪華,做自己,和中國速度
在智能化領域實現「中國速度」的豪華車企,奔馳可能是第一家。
科技創新日上,最受矚目的莫過于「端到端」上車。當奔馳無圖L2++全場景高階智能駕駛的完整路測片段釋出,各種城區智駕場景的把控,一一呈現。能力肉眼可見。
數據驅動地標檢測,感知決策一體化,純視覺方案,無需激光雷達,不依賴高精地圖,有導航就能開。
這套由中國團隊主導研發的智能駕駛系統,也擅長「中國式博弈」。
路測視頻并無復雜的特效,而是主要展示公交占道、電動自行車鬼探頭、城中村復雜路段等接地氣的corner case。
雖然智駕無不是從能用,到追求好用。但奔馳智駕,依然注重細節。應對復雜路況,也要講究「奔馳范兒」。
在碰到壓線慢車和占道停車情況下,系統可以像老司機一樣靈活變道實現避讓。同時,它能快速識別停站公交和路邊臨時停靠的車輛,并做出準確反應。轉彎時面對直行的多輛電動車,能夠看準時機一鼓作氣通過,而不是傻傻等待。
據透露,L2++系統未來將具備識別包括潮汐車道、通行禁行標識等高難度標志的能力。
在媒體路測視頻中能夠發現更多細節。
奔馳的智駕系統能在大雨環境下果斷超車,避讓貨車,操作敏捷。遇到旁車擠壓時以緊湊的距離保持安全,通過路口的策略極具人性化與效率。
在智能泊車方面,奔馳的下一代智能泊車系統基于端到端大模型,可實現全場景的自動泊入、泊出能力,車位識別成功率、泊車成功率將達到98%。
中國速度,來自研發投入。據介紹,奔馳的無圖L2++系統的云端算力基于GPU萬卡集群,擁有超百PB級訓練數據,且全部采用脫敏后的中國數據。
國內有萬卡以上的公司非常稀少,具有5000-1萬卡的公司也屈指可數。可以說萬卡等同或超過新造車頭部水平。而近百PB量級的訓練數據可以達到頭部L4智駕公司的水平。
可以說在技術基座上,奔馳已經趕超國內一線廠商,形成L2、L3、L4多線并舉的智駕路徑。
因為去年,奔馳拿到首批北京市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牌照。今年8月,奔馳更是首個同時獲準在北京開展L4級城市和高快速路自動駕駛測試的國際車企。
截至目前,奔馳在華研發團隊匯聚了2000名來自各領域的專家,是3年前的兩倍。
奔馳在京滬兩地設有兩個研發中心,北京研發中心以整車、三電、安全與駕控為主,上海研發中心則聚焦智能互聯、自動駕駛及軟件等前沿領域。
而奔馳未來智能化的重心,當屬MB.OS全新域控制架構,這是一個面向服務的、奔馳從無到有自主開發的全新架構。
它采用當下最主流的軟硬件解耦模式。軟硬件開發周期不再彼此制約,硬件冗余能支持軟件持續迭代。
除了能夠「終身進化」,新勢力們該有的配置它也一個不落。從MB.OS上車開始,奔馳未來的新車都將搭載高性能芯片和一整套全新的傳感器方案。
軟件方面,奔馳主導了整個系統的設計和搭建讓系統更具一致性、快速迭代能力,并保證安全性。
CLA概念車采用奔馳下一代座艙設計
因此,新勢力第一梯隊的操作,同樣是奔馳的「基操」。在智能座艙的演示中可以看到,全新MBUX虛擬助理支持多輪連續對話,具備無提醒詞、隨意打斷、模糊語意等能力。
在下一代智艙的UIUX設計上,如果對比業內的極簡風格,奔馳不僅做到了功能完整,更體現了品牌的美學調性。在強調科技與智能化的同時,奔馳沒有失去豪華品牌應有的細節與溫度。
結語
在這場「有故事」的科技創新日結束后,奔馳要如何打贏豪華反擊戰,已不言自明。
2024廣州車展,奔馳攜29款新車參展。尤其是全新梅賽德斯-奔馳G 580首發特別版最具人氣。200萬以上豪華純電“硬派越野”的市場空白,就這樣被開山者親自填上。
新車擁有4臺輪邊電機,還有4臺電動兩擋變速箱,搭載的「Off-Road Crawl」智能越野爬行、「G-STEERING」轉向和「G-TURN」原地調頭等,帶來更強悍的越野性能,打破純電不能真越野的禁忌。
展望未來,MB.OS全新域控制架構及L2++系統,明年開始會隨MMA平臺車型陸續推出。 而在奔馳現有的主流車型,最新年款C級車和GLC SUV已煥新搭載第三代MBUX智能人機交互系統、L2+導航輔助駕駛和新一代智能泊車。
時代在變,當小鵬汽車 P7+低價入市,終于把高階智駕做成標配;當業內大方討論智駕降本,不諱言砍掉激光雷達;當豪華車企喊出躋身行業智駕第一梯隊……新汽車的野蠻生長已經過去。
不確定的迷霧漸散,故事開始變調,新元素與恒久的商業邏輯再次融為一體。而豪華終要回歸本質,技術創新是實現豪華的手段,安全、優雅和美學才是抵達。
—THE END—
出行百人會 | AutocarMax
追蹤汽?出行產業鏈進化,關注新產品、新科技、商業邏輯與商業人物,影響圈層中有影響力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