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因“不過包退”的協議班模式迅速擴張,但如今卻面臨學員“退費潮”的嚴峻挑戰。昔日成功的“法寶”,或早已深埋隱患。財務危機下,中公教育開始大幅裁員、關閉分支機構以降本增效,“斷臂”能否求生?以公考培訓為核心業務的中公教育也押注AI謀求業務轉型,是噱頭還是救命稻草?
協議班“不過包退”拖欠27個月,拒不履行屢遭學員投訴
近期,河南的馮先生和陜西的趙女士紛紛遭遇了中公教育退款難的問題,引發了廣泛關注。馮先生在2022年6月報名了中公教育的公務員面試協議班,花費2.68萬元,并被告知若落榜將全額退款。然而,馮先生落榜后按合同約定等待了45天仍未收到退款,中公教育隨后提出分期退款方案,但至今已27個月僅退還了其30%的學費。
有著同樣遭遇的趙女士,在2023年9月提交退款申請后,也未收到依照協議所述的任何退款。對此,中公教育客服向其表示將分期退款,但進度緩慢。兩位消費者均對中公教育的退款效率和服務態度表示強烈不滿,要求盡快解決問題。
分期退款告知書/投訴人供圖
據黑貓投訴平臺數據顯示,中公教育的累計投訴量已超過13萬起,多與“退費”相關。有學員反映,即便簽訂了協議并繳納了高額的培訓費用,考試未通過后卻難以申請到退款,有的學員甚至已逾期16個多月仍未收到全額退款。
中公教育董事長李永新此前曾在直播間就此事道歉,他表示因自身決策與外部環境因素等導致退費問題出現,并承諾將多渠道解決資金問題,盡快還清學生的款項。然而,消費者的退款申請至今仍在等待中。
就上述學員協議班的退費問題,以及公眾關心退費履約情況,未來網記者致電中公教育公司客服熱線,或是電話無人接聽,或是接聽了無人應答。后記者將相關問題發送至中公教育所屬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電子郵箱,截至發稿前中公教育未做出回應。
針對中公教育的退款問題,北京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焦珊珊指出,如果學員與中公教育之間所簽訂的培訓合同,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且未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那么該合同應屬有效,雙方均應依約履行合同義務。學員在完全履約的情況下,中公教育若未按時退款,則構成合同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
焦珊珊還強調,學員與中公教育達成的退款約定,中公教育應按照約定的內容進行退款。如果中公教育未退款或單方面變更了退款的方式和時間,則構成對新退款合同的違約,學員有權拒絕退款方式和時間的變更,并可以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民事合同糾紛的解決上,學員除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外,還可以選擇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對于已經與中公教育達成和解協議的學員,如果中公教育單方面未按照約定履行退款義務,學員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教育監管部門投訴,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向仲裁機構立案。在法院或仲裁機構立案后,一般會進入訴前調解程序,如果調解成功并達成調解協議,該協議將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中公教育未按照調解協議履行義務,學員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焦珊珊進一步表示。
此外,焦珊珊提醒廣大學員,在維權過程中應認真查看與中公教育所簽訂的培訓合同中關于爭議解決的約定內容,并根據約定選擇仲裁或訴訟方式解決糾紛。在提交起訴狀或申請仲裁時,學員需要準備充分的證據材料,包括合同原件、付款記錄、聊天記錄等,以證明自己的權益。
知名經濟學者、財經評論家宋清輝指出,中公教育拒不履行合同的行為已構成違約,學員有權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退費問題的根源在于行業競爭激烈以及粗放的管理模式。宋清輝建議,教育培訓機構應在合同中明確退費條款,簡化退費流程,并建立完善的投訴處理機制。同時,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教育培訓機構的監管,嚴格審批教育培訓機構,依法依規查處違法違規培訓行為。
“中公教育作為教育培訓行業的領軍企業,應認真對待學員的退款問題,積極履行合同約定,切實保障學員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應反思自身的管理模式,加強內部管理,提升服務質量,以贏得學員和社會的信任。”宋清輝表示。
宋清輝進一步向記者介紹,目前中公教育的退款問題仍在持續發酵,消費者的權益保護成為關注焦點。希望中公教育能夠盡快解決退款難題,恢復消費者的信任。同時,也提醒廣大消費者在簽訂合同時應仔細閱讀合同條款,了解自己的權益和義務,以便在發生糾紛時能夠及時有效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裁員、轉型謀求出路“前途未卜”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中公教育董事長李永新的抖音賬號下涌現大量要求退費的學員評論,引發廣泛關注。中公教育對此表示,因自身決策與外部環境因素等導致退費問題出現,并承諾將多渠道解決資金問題,盡快還清學生的款項。
在財務危機之下,中公教育開始大幅裁員、關閉分支機構以降本增效。2023年年報顯示,中公教育實現營業收入30.86億元,同比下滑36.03%,凈利潤為負。今年上半年,中公教育繼續縮減規模,直營分支機構數量從783個縮減至720個,員工數量從11125人縮減至9515人。雖然營收依然下滑,但由于營業成本的縮減,今年上半年中公教育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實現了同比增長。
為了擺脫困境,中公教育開始謀求戰略和業務轉型。日前,中公教育宣布將由大型的多品類職業教育機構調整為就業與再就業服務提供商,并希望通過AI技術來推動就業服務的變化。然而,業內人士認為,中公教育的轉型面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一方面,公務員考試培訓依然是中公教育的營收支撐;另一方面,中公教育公布的就業與再就業服務提供商的定位在具體業務模式上還有待探索。AI能否成為中公教育的救星,依然是一個未知數。
宋清輝表示,中公教育的退費問題不僅損害了學員的權益,也影響了公司的聲譽和形象。中公教育能否盡快解決退費問題,恢復學員的信任,以及在轉型之路上找到新的增長點仍“前途未卜”。
中公教育多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近期,中公教育旗下的兩家公司——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未履行法院判決,多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圖據企查查
企查查顯示,僅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近1個月內新增失信被執行人18條(共計50條),涉案金額208.03萬元。近1月列為被執行人增加169條(累計702條),涉案金額高達1879.57萬元。終本案件未履行金額為411.21萬元(終本案件是指法院在執行過程中,由于被執行人沒有可供執行的財產,而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程序的案件)。
業內人士指出,中公教育及公司主要負責人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后,其信用記錄將受到影響。這不僅會對其未來的融資、合作等商業活動產生負面影響,還可能導致其市場份額和品牌形象進一步下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