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商軒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在文旅領域加速應用,沉浸式文旅項目在各地不斷涌現。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門加快推動沉浸式旅游發展,有效增加了市場新供給,也為文旅產業發展和擴大文旅消費注入新動能。
近幾年來,沉浸式文旅開始快速發展,沉浸式演藝、沉浸式夜游、沉浸式展覽展示、沉浸式街區……層出不窮。隨著互聯網、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在文旅領域加速應用,沉浸式文旅項目在各地不斷涌現,成為廣受關注的新業態、新產品。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的調查顯示,超過八成的受訪者愿意花更多的錢去體驗旅游科技,過半游客希望提升旅游服務智能化水平。沉浸式體驗成為文旅行業的新風口。筆者在近期的調研中梳理出文旅行業發展的六大趨勢,其中沉浸式體驗成行業發展“新風口”。
趨勢一: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成為文旅產業的核心訴求。高質量發展的涵蓋面很廣,首先要解決內生增長問題,而不是靠項目投資拉動。其次,高質量發展需要解決收入的持續性,項目可復制性,在沒有增加大量投資的基礎上,已有的每個產品都能夠帶來長效的收入。從2019年開始,高質量發展成為各行各業的核心,包括區域政府和企業都高度關注IP、旅游產品、品牌對于周邊行業的帶動性,關注文化和旅游融合是否深入,能否持續提升全行業的服務與經營水平,提升旅游商品的附加價值,以及提升旅游產品的沉浸式體驗性,確保文旅產品和項目的精品化,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消費需求。
旅游產品的沉浸式體驗
以文化為核心,實現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高質量融合發展是趨勢之一。文旅行業的邊界正越來越模糊,外延在不斷擴展。舊廠房、老街道、廢棄的礦坑,都在成為文旅項目;工廠、農村也在文旅化,變身工業旅游或鄉村旅游……消費者對于文旅的定義被不斷刷新,思維也在不斷被顛覆。例如博物館、美術館等過去少人問津的場所,現在也成為文旅消費的熱門。文旅,尤其文化也正在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話題。河南林州的石板巖鎮因為每年有成千上萬的寫生學生而成為國內知名的山地藝術度假目的地。
趨勢二:沉浸業態,新文旅賦能
最近幾年,國內文旅市場出現了較多新興業態。這些對文旅新趨勢有敏銳判斷,與過往經營模式有明顯差異,技術上有新突破,以及能夠體現文旅行業最本質的價值即人文價值的項目,即為新業態。
一些新業態為文旅發展增添了新動能。夜經濟在近幾年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它不僅有助于拉動本地居民的內需,還能延長外地游客、商務人士等人群的留存時間,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浙江安吉的小山村蔓塘里通過引進文創燈光項目,發展鄉村夜經濟,吸引城里人來此夜游,直接帶動了當地餐飲和住宿消費,補齊了安吉鄉村夜游產品的短板,探索出一條以夜文旅促進鄉村振興的新道路。品牌跨界讓文旅找到新的增長點。故宮、敦煌等與眾多品牌聯合開發的聯名文創產品,頻頻讓傳統文化出圈。
這些新物種、新業態的出現,讓我們真切感受到,當下文旅行業已不是規模致勝,而是創新致勝。對于從業人員來說,在新文旅的趨勢下,如何打造適合當地市場環境、滿足消費者對于文旅的個性化需求及適配投資者投資能力的項目至關重要。過去那種比拼投資規模、簡單粗暴復制國內外成功項目、不尊重文旅行業底層邏輯的做法將遭到致命風險。
趨勢三:城市更新,微旅游興起
后疫情時代,大眾出游呈現出“近距離、短時長、高頻次”的新特征,這種出游新特征對應的就是微度假。疫情加速了微度假時代的到來。過去小長假熱門目的地盤點,排在榜首的往往都是一些大型主題公園或度假區,現在變成了一些周邊游景點。而一些站在微度假風口上的文旅企業,迎來快速發展的機會。
如廣東清遠的熹樂谷,可以泡溫泉,玩水上樂園、無動力樂園,同時游客可以參與度假區舉辦的各種文藝活動,如詩歌節、音樂節等,提升游客的微度假體驗,疫情期間每年的業績增長超過30%,成為疫情期間業績逆風飛揚的標桿。
一些城市中心項目也在成為微度假目的地。城市微度假項目跟城市近郊的文旅項目相比,距離更短,消費更低(相對遠距離的出行),出行更環保,消費頻次也可以更高,出行的隨意性更強,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情況。
珠海橫琴的星樂度露營小鎮同樣處于城市之中。它既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又有野奢的露營度假設施和無動力設備,同時又有“自然成長”的研學主張,加上城市之中的地理位置,讓孩子們在城市里,就可以度過一段快樂充實的時光。
趨勢四:消費分化,內循環驅動
近幾年,消費升級和消費降級同時爆發。文旅行業同樣呈現出消費兩級分化現象,高端及低端消費市場同時呈現出機會。
首先是高端游市場持續火爆。2021年,北京環球影城開業,瞬間引爆市場,一分鐘賣完開園當日門票,半小時酒店訂滿,平日418元、特定日高達748元的門票價格也沒能阻擋人們打卡的熱情。
出境游的停擺也讓新疆等邊遠地區迎來發展良機。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在出境游停擺后,廣東有原專營出境游旅行社轉營“新疆自駕游”。
其次是低消費行為在微度假風潮下凸顯。一些小而美的項目,包括星樂度露營小鎮、上海季高兔窩窩無動力樂園、從事萌寵生意的朵拉萌寵樂園以及被稱為“室內兒童樂園中的愛馬仕”的Meland Club等。
值得注意的是,大量城市市政配套公園、不收費或低收費的項目吸引了眾多的消費者,這也造成了對一些高大上和巨無霸項目的沖擊。而這種趨勢,隨著宏觀經濟形勢、政策導向以及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會越來越得到強化。
趨勢五:精神沉浸,新體驗升級
沉浸式玩法與文旅項目向來關系緊密。1955年,迪士尼將影視中的虛擬世界打造成現實中的主題樂園,可以算得上最早的沉浸式體驗。現在沉浸式玩法隨處可見,例如《Sleep No More》《南京喜事》《又見平遙》《知音號》《阿波羅尼亞》等沉浸式戲劇以及劇本殺、密室逃脫等大受消費者歡迎。
沉浸式玩法的火爆,源于消費邏輯的改變。消費者經歷了1.0時代的觀光游覽以及2.0時代的主題娛樂,其口味正在向3.0時代的沉浸式轉變。過去“你演我看”的單向灌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下的消費需求,沉浸式玩法通過雙向互動讓游客參與其中,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參與,更有身臨其境感,人們不再是簡單的游覽者,而是全身心參與,并充分調動個人情感。
深圳錦繡中華大型主題公園
投資60億、總占地面積622畝的“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將沉浸式體驗提升到前所未有的規模。幻城擁有56個空間,21個大小不一的劇場,3場主劇和18場小劇交替上演,劇目總時長達到近700分鐘,高濃度的戲劇表演,加上巧妙的動線設置,讓游客還沒入城就已入戲,離開后戲還在心里演,從身體沉浸上升到精神沉浸。
大數據顯示,沉浸式體驗已發展成各個年齡段人群特別是年輕人能接受、愿參與的時尚休閑娛樂項目。約75%的相關消費來自20-35歲的年輕人,他們對體驗感、故事性、游戲性、藝術感、夜游等元素非常感興趣。
隨著技術發展,沉浸式玩法也在不斷進階,未來元宇宙將對沉浸式玩法帶來根本性的顛覆。元宇宙本質上是對現實世界的虛擬化、數字化。在元宇宙中,景區可以豐富產品內容,非遺、文創、IP以及特色項目等都可以打造成虛擬產品。
趨勢六:內容為王,新IP創新
微信、小紅書、抖音、快手、嗶哩嗶哩等內容平臺已經成為消費者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沒有哪個時代比今天更適合內容營銷,誰擁有內容制造能力誰就掌握了主動權。元氣森林、鐘薛高、完美日記等品牌的快速崛起,靠的就是大規模的內容投放。可以肯定地說,一個企業的內容營銷水平直接決定其營銷水平。
內容IP怎么做?主要體現為兩個能力:話題制造能力和共情制造能力,即項目與城市的共情點是什么。一個好的項目要為消費者提供價值,但僅僅停留在這個境界是不夠的。一個項目要迅速成為當地人追捧的對象,必須找到與這個城市管理者和生活者的共情點。
威海華夏城景區高空玻璃棧橋
文化IP的落地,其規模化復制性并不高。“文化類沉浸式項目多數要以本地文化為主要支撐,采用相應的演繹方式,再加上相關IP的植入,才能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如復制到全國各地的‘不倒翁小姐姐’,并不能與大本營西安大唐不夜城中的熱度相媲美。”
在疫情沖擊之下,沉浸式文旅項目的脫穎而出,提振了行業信息,對于疫情結束之后的產業振興,包括未來文旅產品的研發方向,有很好的帶動作用。未來,沉浸式文旅尤其是街區類項目,消費者還是以本地和周邊客群為主、外地客群為輔,因此,其迭代更新速度需要越來越快,才能保證持久活力,吸引更多消費者“復購”。
數字文旅的新時代正在加速形成,未來中國文旅產業將呈現從觀光度假游向文化體驗游轉變、營銷模式向運營模式轉變、地產逐漸回歸旅游本質、盈利模式由‘單一’向‘多元化’的轉變等大趨勢。”
隨著國潮興起,沉浸式文旅業態如雨后春筍般遍地開花,且往往一經問世就迅速出圈。
(欄目責任編輯:劉彬)
責編:李影
審核:劉坤
監制:王占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