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談擎說AI 作者:鄭開車
廣州車展雖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可是諾大個車展,也沒啥出圈的新聞。
反倒是車展外,汽車老牌門戶媒體汽車之家傳來了大動作——海爾集團或將接手汽車之家。新浪財經就此求證海爾集團,有內部相關人士回應稱“還不知道”。海爾集團對新京報回應表示,對于市場傳聞不予置評。另外,爆料者“轟Party”也已經刪除了相關文章。
多方信源來看,這個事截止筆者發稿前,尚處于模棱兩可的狀態。
那么問題來了,這則并購傳聞,是謠言,還是遙遙領先的寓言?
//海爾集團的野望與平安集團的克制
想剖析一則未經證實的商業動態的真假,其實難也不難。畢竟任何商業大動作都充滿著偶然性與必然性。
我們來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看看有哪些“必然性”:
從海爾集團層面來看,我們分兩步解讀:
第一步:海爾集團的戰略路徑。
留意海爾集團的朋友會發現,海爾這些年主打的就是一個并購:
收購上海萊士?:2023年12月29日,海爾集團以總價125億人民幣收購全球四大血液制品巨頭之一的基立福所持有的上海萊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20%股份,并合計獲得26.58%的表決權,成為上海萊士的實控人?。
收購開利商用制冷業務?:2023年12月14日,海爾智家通過全資子公司以約6.4億美元收購開利全球旗下商用制冷業務公司100%股權
今年7月,公司收購伊萊克斯南非熱水器業務,助力拓展南非市場;10月,成功完成對開利商用制冷的收購,使海爾智家將業務從家用制冷擴展到商用制冷市場。
集團處于收購擴張戰略,也就是有這個戰略意圖,所以說,如果說海爾真的想收購汽車之家,還是有一定的戰略依托的,與海爾集團的擴張戰略相契合。
第二步:海爾的汽車夢
一些人聽到海爾要收購汽車之家,都覺得很不可思議。那是因為海爾集團在消費者心智中,最大的標簽是家電,是冰箱、彩電、洗衣機,其實海爾集團早已不單單局限于家電行業,集團旗下業務眾多,大健康、工業互聯網,甚至還有生物科技....
當然了,還有汽車版圖,海爾集團在汽車板塊的布局并不少:
早在2015年,海爾開放平臺HOPE就曾與佛吉亞開放式創新合作簽約,目的是為實現用戶、需求、創意、技術資源等全創新鏈資源的整合和共享。當時,海爾智家官微便發文稱“也許,未來海爾HOPE平臺上真的可以做出汽車,也未可知?!?/p>
2018年,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與威海房車品牌康派斯就建立了合作平臺,二者通過交互定制、開放研發、精準營銷、模塊采購、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服務、智能產業全流程賦能,將康派斯打造成全國房車行業首個大規模定制工廠樣板。
2020年,海爾集團以戰略投資人身份注資上海博泰車聯網。此外,海爾資本還領投過飛馳鎂物(汽車互聯網科技公司)、賽赫智能(汽車監測設備生產商)、彤明高科(汽車零部件制造商)等企業。
海爾集團依托旗下的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正在與相關汽車企業共建汽車領域工業互聯網子平臺,旨在賦能汽車產業鏈企業數字化轉型。管理層曾規劃了三大板塊:汽車生態、個性化定制、核心技術(解決方案),其中核心技術(解決方案)包括充電技術、家車互聯、智能座艙。
除了沒下場官宣造車,海爾集團在汽車領域的布局還真不少。
總結來看,海爾集團有擴張的戰略作依托,海爾集團有著汽車夢,真要是收購汽車之家,也并不稀奇,如果真收購了,無需過度吃驚,看似步調大,實則還是有跡可循的。當然了,有價值、有能力不代表一定就要有行動力,具體是否并購,我們還要讓子彈飛一會,靜等最終情況。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分析完海爾“值不值得買”,我們再來看平安集團“值不值得賣”。
從平安集團來講,天眼查APP顯示:2016年,4月,平安集團以16億美元收購汽車之家47.4%的股權,正式成為汽車之家最大的股東。
作為多元化集團,平安集團在入主汽車之家之前,汽車領域的布局同樣不少:
不過,這場并購爭議不少:汽車之家并不想賣。內部股東曾經提出私有化,雖然出價高于平安,但最終汽車之家還是沒能抵擋外來資本的涌入,私有化以失敗而告終,平安信托在正式成為汽車之家大股東后,對汽車之家管理層進行大清洗。
創始人李想,也是一度下場炮轟:
不過,平安集團入主汽車之家后,也帶領著汽車之家走過高光時刻。2020年,公司營收達90.86億元,凈利潤創下34.05億元的歷史新高,基本每股收益高達7.13元。
不過,很快2021年營收驟降至75.31億元,同比下滑17.11%;凈利潤降至21.49億元,同比下降36.9%。這一頹勢延續至2022年,營收進一步下滑至72.68億元。
2024年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經審計財務業績顯示。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總營收17.745億元,同比下滑6.9%;歸屬股東凈利潤4.413億元,同比大幅下滑23.7%。
//數易其主的汽車之家:戰略價值大于變現價值
商業價值層面來講,媒體業務其實是沒啥想象力的。盡管汽車之家,現在業務下滑,但是論天花板,在上市媒體里面還算是好的了,畢竟能帶來銷售線索,而非純品牌層面的傳播。
媒體行業當成一門生意看來,變現價值并不高,而且天花板極其的低。
雖然媒體不是一門好生意,但是戰略意義卻不不低:
早些年,資本巨頭們布局媒體更是成了行業共性:
舉個最典型的案例——阿里巴巴。
當然了,時至今日,阿里巴巴已經退出了不少媒體的股東行列。
默多克說:“擁有報紙,等于擁有權力。”《泰晤士報》、《21世紀福克斯》、《國家地理雜志》、《紐約郵報》、《太陽報》以及天空電視臺等。以上都是享譽世界的傳媒工具,但在它們的背后都有著同一個老板:魯伯特·默多克。
當下最火的賽道,無疑是新能源汽車賽道。有學者如任澤平更是表示道:現在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不買房。
背靠新能源這么大的賽道,媒體或者資訊平臺作為影響用戶心智的流量入口,單靠廣告業務來變現,不啻為“守著金山去要飯”。所以,汽車頭部資訊平臺,對于想布局新能源汽車賽道的集團企業來講,是一個影響用戶心智的絕佳場景,可以撬動更多的資源變現。
流量巨頭字節跳動,入局汽車市場,搞了懂車帝,百度旗下有百度有駕,平安集團當年入主汽車之家,看中的,也是這個資源。
如今,有未經證實的傳聞稱,海爾集團欲接手汽車之家,看中的會不會也是這個?
目前,平安集團或是海爾集團尚未有明確的回應,讓子彈飛,靜等最后的結果。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展開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