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前言:
航空發動機不僅是飛機的心臟,還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水平的重要標準。
因為很多技術都被各國列為絕密,我國也曾在該領域的研究上長期受制于人,好在沈陽一位僅大專文憑的小伙,成功破解了這方面的絕密技術。
小伙不僅個人榮獲大國工匠殊榮,還為國家創造了9000多萬元的產值,那么他是如何實現人生大逆襲呢?
一名技校生,卻拿到國家級科技進步獎
2018年1月8日,人民大會堂內座無虛席,數百位科技領域大咖一同參加國家科學技術獎。
在持久不息的掌聲當中,王澤山、李蘭娟等多位獲獎院士先后走上領獎臺。
而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這樣一個大咖云集的盛會中,竟有一位僅有技校文憑的獲獎者。
他就是來自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的洪家光,一個大半輩子都在與車床為伴的“大國工匠”。
幫助他拿下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的項目,正是曾困擾我國多年的:航空發動機葉片滾輪精密磨削技術。
這項技術有多么重要呢?會嚴重阻礙我國航發事業的發展,讓我國戰斗機的繼續飽受“心臟病”困擾。
可加工精度達到0.003毫米,相當于人類頭發絲的1/20,一旦出現一點點誤差,就可能導致飛機嚴重損壞。
在他取得突破之前,我國已經組織過多輪技術攻關,可因為技術、方法等原因,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
本來中航工業也考慮從外國購買相關專利,可對方連開價的機會都不給,還聲稱絕密技術拒不外傳。
一個小小的葉片磨削技術,竟成為我國航發技術發展的頭號攔路虎,這讓整個中航工業感到無比壓力。
為了攻克這一難題,中航工業決定成立專家攻堅組,可對這項技術研究最深的劉師傅卻因病無法參加。
任務迫在眉睫,洪家光毛遂自薦成為攻堅組的帶頭人。
他先是來到醫院向劉師傅細心請教加工方法,又查了許多這方面的資料,將每一處細節都認真記錄在筆記里。
隨后就帶著鋪蓋和大餅,一頭扎進車間里忙活起來。
餓了就吃兩口大餅、困了就在工作臺旁瞇一會兒,每天工作時間都在14個小時以上。
但忙活了三天后一測量,加工出來的產品竟沒有一個合格的。
在和劉師傅確認加工步驟沒問題后,洪家光開始不斷調整加工方案和車床。
經過十天近乎不眠不休的努力,他終于攻破了這項困擾我國多年的技術難題。
經過質檢部門的檢驗,洪家光加工出的產品,甚至比國外同類產品還要優秀。
隨著該技術被逐漸推廣應用到生產當中,該產品先后累計為國家創造了9200多萬元的經濟產值。
洪家光能取得如此成就,公司的同事絲毫都不感到奇怪,因為他一直都是這樣一位拼命三郎。
有人曾開玩笑地問他:這么努力工作苦不苦?
可他卻堅定的回答,我的精神世界因為奮斗而充實,就會感到非常快樂。
而他養成如此吃苦耐勞、勇于擔當的精神,也離不開幾位長輩的教導和幫助。
寧讓身受累,不讓臉受熱
這句話是洪家光的母親告訴他的,洪家光出生在一個貧苦人家,母親為了生計干著清運垃圾的工作。
洪家光小時候經常幫媽媽干活,可有一天累壞的他耍起了脾氣,紅著眼對母親說:
天天掃垃圾,媽,這樣的日子真的太苦了。
可誰知媽媽并未因此生氣,反倒語重心長地對他說:
寧可讓身子受些勞累,也別讓自己成為別人嘲笑的對象,任何工作只要認真去做都能找到樂趣。
簡單的一句話,卻讓洪家光記了一輩子,同時也成了他上學和工作的準則。
雖然上學時文化課成績不佳,但因為迷上了機械制造,洪家光最終選擇進入技校,學習車床技術。
別的同學都在抱怨機械技術書實在太厚,他卻把每天上下學的公交車當作“移動圖書館”。
進入中航工業后,洪家光更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中,經常是廠里第一個到、最后一個走。
2000年時公司因為接到緊急訂單,生產任務異常繁重。
洪家光為了不耽誤生產任務,直接從家里扛來鋪蓋在廠里住了一個多月。
盡管因為太過疲憊把手掌砸到骨折,可為了不耽誤工廠進度,洪家光一手纏著繃帶一只手繼續工作,直到所有工作任務都完成。
為了讓自己的技術更加精進,他一連拜了十多位老師傅當老師,經常是下了班還要給老師傅當助手,只為偷師學點技術。
工作如此拼命的他每天依舊神采飛揚,所以工友們給他起了個“拼命三郎”的外號。
雖然工作拼命,可洪家光對待細節卻從未有任何的馬虎,這一點是從他進場第一位老師付師傅那里學來的。
當初進入中航工業時,他本希望跟一名老師傅學手藝,可廠里卻給他分配了一位身穿白汗衫的年輕師傅。
看著這位比自己大不了幾歲、還穿著白色衣服的師傅,洪家光覺直犯嘀咕:這能學到東西嗎?
可看著付師傅那堪比電腦控制般精確的手藝,洪家光也被驚得說不出來話,更讓他驚訝的是,付師傅干完一天工作白汗衫上始終干干凈凈。
后來付師傅告訴他,干磨削工作的細心是第一條,出任何一點錯都可能導致產品不合格,所以對待細節一定要精益求精。
而在母親和付師傅的共同影響下,洪家光在工作中總是一絲不茍地完成著一項又一項任務,向著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發起沖擊。
結語:
洪家光能從技校學生成為大國工匠,離不開他的吃苦耐勞,他還曾有一句名言:
年輕人一直講究公平,可我覺得你想比別人取得更大進步、收獲更多,那就要比別人付出更多努力,這才是人世間最大的公平。
人生不正如洪家光所言,雖然人的起點可能有所不同,但努力是不會說謊的。
只有你付出足夠多的努力,才會擁有比別人更多的收獲。
參考資料:
央視新聞:《洪家光:從農村娃到首席專家》
中國青年網:《洪家光:以心“鑄心”的大國工匠》
光明網:《【二十大代表風采】洪家光:車刀鐫刻奮斗情》
東北新聞網:《洪家光:精益求精的普通車工 終成“大國工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