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創作者們敏銳地意識到,在當下,院線電影更多是一種社交貨幣的價值體現,是社會情緒的投射產物,一旦自我表達過多,便會顯得不接地氣。于是在敏銳的市場嗅覺之下,他們懷抱著融入多種類型元素的創作目的,以成熟的筆觸展現創作。
作者:條形碼????????????????????????????????????????????????????????????????????????????????????????????????????????????????????????????????????????????????????????????????????
編輯:藍二??????????????????????????????????????????????????????????????????????????????????????????????????????????????????????
版式:王威
在第六屆金雞電影創投大會「主單元」路演落幕后,一個極為明顯的事實呼之欲出:這屆金雞創投通過更踏實、更高效的姿態,踐行了“創投”的實際意義:孵化更能落地的電影項目。
從往年15個入圍項目到今年削減為10個入圍項目,再到必須獲得半數以上金牌制片人投票的項目才能入圍終極路演,金雞創投修改了規則和機制,目的便是減少項目數量,提升項目品質。
在這樣的努力之下,今年入圍的項目普遍具備更強的商業性,與此同時,還具備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創新價值。
在評審黃建新看來,今年的項目“角度都不一樣”,評審陳宇認為,“這些項目的內容特別豐富,類型化和商業化的思路相對來講更加清晰”。
而評審秦海璐的表達更為直接和具體,她點出了這屆創投入圍項目的一個明顯特點,即題材落地,密切反映現實。“入圍的項目包含當下大家關注的很多話題,比如說年輕人的生活狀態,比如新媒體和舊媒體在迭代中的共同性,比如還涉及AI人工智能等方面,我覺得非常與時俱進。”
最終,評委會將優勝項目榮譽授予了《三岔口》以及《全屏搜索》,而吳京此前宣布籌備的動作電影《刀》獲評中國好故事優勝項目,此外,以閩南布袋木偶戲為主要敘事元素的《再搬一出戲》、科幻與現實類型電影《推開世界的門》以及喜劇愛情項目《我的二手愛人》等優秀項目也分獲榮譽和好評。
正如秦海璐所言,這屆金雞創投,雖然入圍項目在類型和題材上各有不同,但它們身上存在一個共同點:極力尋求與當下觀影人群的共鳴,力求做到故事的落地化、在地化以及對于現實社會全方位的觀察與思考。
比起這一屆項目整體展現出的商業性和落地性,年輕的創作者們都正在關注當下密切發生的事件,用現實反哺創作,并在自己的創作中呈現作者表達,這一現象反而更加讓我們感到驚喜和備受鼓舞。
類型的多元與融合
電影項目《黃金時刻》的導演張瑞琦在路演中發表過這樣的闡述,在她看來,電影需要觀眾,它的本質是一件商品。而如何滿足觀眾的精神需求,已經成為當下的電影創作者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所幸,國內的年輕創作者沒有固步自封,而是大膽炫技,嘗試將不同類型融入進同一部電影中。
總體而言,入圍最終路演的項目在類型設定方面,或多或少都進行了一些具體創新,由吳京籌備的動作電影《刀》,雖然整體看上去更加切合傳統武俠的調性,但其中的價值觀呈現卻又非常當下,結構設計與男頻網文中常見的升級流有些相似,在武俠式微的當下,這樣的更迭與調整,無疑試圖吸引更多年輕觀眾。
傳統的類型片在尋求突破與轉變,而熱門類型片也不遑多讓,在多元化的類型探索之路上穩步前進。
由盧鶴來導演編劇的電影《推開世界的門》,融入了科幻、奇幻、現實等多種類型元素,同時,在科幻的外衣之下,包裹著對現實的考量,這樣里與外的映襯,便顯得項目氣質更加簇新獨特。
孫宵創作的《夜晚的母親》雖然同《推開世界的門》一樣,有著科幻的基礎設定,但同時包含驚悚、動作等類型元素,在視覺和文本的呈現上都具有很大突破和可能。
同樣地,本屆創投唯一一部愛情片《我的二手愛人》,也將愛情片與喜劇片等類型元素很好地融入進了文本中,它的喜劇表達不顯得滯澀生硬,反而成為了點睛之筆,讓評委老師們印象深刻。
在當下院線市場中,懸疑片算得上是票房號召力的某種體現,今年以來,《周處除三害》、《默殺》等懸疑類型作品在稍顯疲軟的市場中成為了崛起的票房黑馬。而在本屆金雞創投中,也有不少敏銳的創作者在創作中融入了懸疑、驚悚的類型元素,從而使得項目的商業氣息更加濃厚。
其中,《黃金時刻》通過雙女主的人物設定,以及嵌套的反轉設計,使得故事的懸疑感漸次而生。值得一提的是,張瑞琦將表達主題設計為女性復仇,以此呈現時代洪流下女性的生存狀態,這一點其實和去年的爆款《消失的她》在核心立意上互為映襯。
通過對本屆創投項目的追溯和總結,我們不難發現,年輕創作者們普遍擁有著豐沛的表達欲望和敏銳的市場嗅覺,他們懷抱著融入多種類型元素的創作目的,以成熟的筆觸展現創作。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創作者成熟性的體現,即,不滿足于單一類型故事的寫作,而是渴望突破類型的桎梏,讓故事能夠更加易于被市場和觀眾所接納。在號稱“影視寒冬”的當下,創作者們的成熟和審慎,也是項目順利落地的一種前提。
更落地的題材表達
類型的多元碰撞是這屆創投入圍作品的特點之一,除此之外,這批年輕創作者的作品中,還普遍存在落地化的題材表達。“現實”,成了他們共同的出發點和最終的歸處。
獲得優勝項目榮譽的《三岔口》,擁有這屆創投項目中少見的冷峻質感。它將故事背景放置在香港這座城市,在一開始便使得作品具備強烈的大都市氣息和全球化視角,不僅如此,它取材于鋼鐵叢林一般的現代社會,將視角對準外賣員、白領、小飯店老板等弱勢邊緣群體,體現出一定的人文方面的思考和關懷。其中關于菲傭等部分細節的設計,也能夠看出創作者的國際視野。
《完美求職犯》則取材于真實事件和媒體非虛構報道,講述金融行業一群高薪“騙薪者”的故事,是對經濟下行社會,一種更為直接的切面呈現。
如果說《三岔口》和《完美求職犯》呈現出了相當開闊的視野,那么電影《離開前,叫醒我》則顯得有些私人化和作者化。它圍繞當代代際關系以及以延邊為例的跨國親緣關系的發展,其中包含地緣文化、“留守兒童”等社會現實,通過母子關系照映出特定時代下人們的生存狀態。
同樣地,《推開世界的門》與《夜晚的母親》同《離開前,叫醒我》相似,在文本中包含著較多創作者本身的現實經歷和體驗,其中,前者整體的故事核圍繞“元創作”展開,后者在剝離開驚悚、科幻等類型設定后,內核表達則是極度作者電影式的“鄉愁”。
除了上述兩類包含現實題材的表達之外,本屆入圍作品的落地性,還體現在對于熱門現實議題以及科技技術的密切關注。
《致命缺陷》聚焦于近兩年備受關注的自動駕駛技術,它講述了一場由自動駕駛引發的連環車禍,一個普通的打工人意外發現了這車禍背后的一個真相,一個隱藏在自動駕駛底層代碼中的關乎個人命運、關乎公司安危的秘密;《愛的小屋》更具有實驗色彩,在故事中反復出現關于生成式AI、大城市原子化社會、年輕人障礙孤獨等方面的表達。
而動作武俠電影《刀》也另辟蹊徑,將當下的社會情緒嵌套進了故事中,讓作為小人物的主角,充分發揮個體能動性,“在遭遇不公時,他是最先拿刀捍衛自己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這群創作者們對于現實的密切關注,并不會給人一種為了題材落地而落地的狀態,而是以創作者所必須的人文關懷為出發點,向外平視,以更加包容的心性來觀察正發生的大事小情。
不難發現,無論是類型的多元設定,還是題材的落地化,創作者們歸根結底都是希望讓自己的項目更加商業化,讓電影能夠真正實現與觀眾的互通。他們能夠敏銳地意識到,在當下,院線電影更多是一種社交貨幣的價值體現,是社會情緒的投射產物,一旦自我表達過多,便會顯得不接地氣。
在抱有這樣認知的基礎上,創作者們能夠很快調整心態和思路,積極轉變自己的創作觀念,更主動、更積極地擁抱觀眾,擁抱當下此刻的世界,這樣的變化其實亦是我們所需要關注和肯定的,也是這一屆金雞創投所展現出的新可能。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