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的數據顯示全球電視銷量同比增長0.6%,結束了電視銷量連續六年的下滑趨勢,而帶動電視銷量回升的正是傳統電視企業,互聯網電視潰敗,顯然玩弄了電視行業數年之久的互聯網電視終被市場唾棄!
10月份的數據顯示,國內電視市場前兩名是海信和TCL,他們的電視銷量分別為89.7萬臺、80.3萬臺,互聯網電視品牌的銷量比這兩家傳統電視品牌落后超過10萬臺。
互聯網電視大約從2014年崛起,當時的樂視電視成為互聯網電視的標桿,樂視電視也曾一度取得國內電視市場第四名,但是很快樂視電視因為樂視系的資金鏈斷裂而衰落,另一家互聯網電視品牌崛起。
2019年互聯網電視超過了傳統電視企業,此后連續數年互聯網電視居于國內電視市場第一名,但是在全球市場傳統電視企業TCL、海信等仍然擔綱中國電視的大旗。
如今時隔數年之后,傳統電視企業終于回歸,在國內市場重奪領先地位,意味著喧囂一時的互聯網電視終于被消費者唾棄,消費者還是更認可傳統電視企業。
導致互聯網電視被唾棄,在于互聯網電視的貪婪,互聯網電視當初曾以羊毛出在豬身上著稱,意思就是電視硬件不賺錢,賺錢主要靠互聯網服務,樂視電視當初更是曾搞出低于量產成本定價,甚至免費贈送電視的營銷方式。
互聯網電視的崛起改變了電視市場,但是隨著互聯網電視的興起,消費者很快就被互聯網服務的貪婪震驚了。
互聯網電視收費繁多,電視企業要收會員費,不交錢那就要看開機廣告、關機廣告,甚至出現開機廣告長達2500秒的怪現象,每個視頻APP都要收費,這些收費綜合計算下來,一年要支付近千元。
相比之下,之前看有線電視每年不過是支付300多元,如此算下來,消費者購買電視省下的200-300塊錢,結果是每年要多支付700多元。
互聯網的貪婪還不止于此,不僅免看廣告要收錢,他們還弄出多種收費陷阱,這些收費陷阱隱藏其中,主要是利用小孩子和老人不懂其中的門道,讓他們誤觸這些收費按鈕,利用現在的移動收費便捷漏洞,強行收費。
如此算下來,消費者多付出的費用已是他們節省購買電視硬件成本的數倍以上,互聯網電視企業因此賺得盆滿缽滿,可以說資本的貪婪本性在此刻暴露無遺。
相比之下,傳統電視企業則厚道許多,沒有那么多亂收費的現象,但是一粒老鼠壞了一鍋湯,互聯網的貪婪導致國內電視銷量大跌,有電視企業老板感嘆中國14億人口,美國3.5億人口,而兩個國家的電視銷量竟然差不多。
消費者經過這些互聯網電視的貪婪教訓之后,重新回顧傳統電視,從去年以來傳統電視企業的銷量就已逐漸回升,而互聯網電視的銷量逐漸下滑,如今互聯網電視在國內再度超越互聯網電視,這顯示了消費者的理性,認清了天上不會掉餡餅的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