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4日,金先生來到北京一家銀行辦理信用卡,成功辦理后一次未用,卻接到銀行的消息,自己欠下銀行16萬元的利息,拒絕還款后,卻被銀行告上了法院。
出于公司的資金需求,金先生來到了貸款業務辦理窗口,向工作人員了解了貸款的種類、利率、還款方式和期限等相關信息。
在了解了各種貸款產品后,他決定選擇一款最適合自己公司需求的貸款產品。
接下來,金先生就向銀行提交了貸款申請,同時提供了公司的財務報表、經營狀況等相關材料,以證明公司的還款能力。
銀行工作人員對金先生的申請進行了審核,審核通過后,就與銀行簽訂了貸款合同,并按照合同約定的還款方式和期限開始了還款。
然而在辦理過程中,金先生在銀行的柜員引導下,簽署了一系列的合同,而當時他也沒有看清楚上面具體的事項。
但他開始取錢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他,通常情況下,信用卡是可以提取現金的,但是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比如信用額度、賬戶狀態等。
而該卡也不具有提取功能,他一聽覺得白忙活了,就想注銷了,但工作人員又說當天不能辦理了。
之后的幾天,金先生一直打電話要求注銷,卻都沒人接聽,無奈他只能把卡擱置一旁,不去使用卡的金額。
然而,一年后銀行卻通知他已經欠下了16萬元,金先生非常震驚,辦卡也沒有事先聲明,于是他堅決認為是銀行的問題。
由于金先生遲遲未還,銀行便將其告上了法庭,法院在查看了銀行和金先生所簽署的合同后,認為銀行做了黑處理。
根據法律規定,如果一方在簽訂合同時,對方沒有清楚地說明合同中的一些重要信息。
比如條款會影響到自己的權利或義務,那么簽訂合同的一方可以認為這些未明確說明的條款不具有法律效力,不需要遵守。
這項規定是為了保護合同中較為弱勢的一方,確保他們在簽訂合同時能夠獲得充分的信息,理解合同的條款,避免因為信息不對等而受到不公平的對待。
銀行的業務員有欺詐嫌疑,這么重要的條款為什么不主動告知,這種霸王條款什么時候才能從銀行,保險行業剔除,還客戶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則是銀行更應該重視的。
銀行在客戶辦理信用卡時,有責任向客戶詳細說明信用卡的重要信息,包括使用規則、費用、額度等。
然而,從金先生剛辦理完信用卡就不能使用,進而需要注銷信用卡的情況來看,銀行顯然沒有充分告知金先生這張信用卡的相關特性。
進而導致金先生產生了誤解和不便,這樣的情況是不應該發生的,銀行應該確保每一位客戶在辦理信用卡前。
都能清楚地了解信用卡的所有重要信息,以便客戶可以做出更合理的選擇,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