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6-17日,國際公共藝術成果發布暨研討會在上海大學舉行。本次活動由上海大學主辦,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公共藝術專委會、上海大學國際公共藝術研究院、上海市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PACC)共同承辦。
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執行院長金江波主持開幕式
11月16日上午9點,國際公共藝術成果發布暨研討會開幕式在上海大學圖書報告廳舉行。開幕式由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執行院長金江波主持。上海市政協副主席金興明,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范迪安,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上海市文聯黨組書記夏煜靜,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浩,國際公共藝術協會主席路易斯·比格斯,國際公共藝術協會副主席、美國《公共藝術評論》雜志創刊人杰克·貝克,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市科學與藝術學會理事長、復旦大學教授金亞秋,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大學校長劉昌勝,四川美術學院院長焦興濤,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韓緒,上海大學國際公共藝術研究院理事長、品牌中國集團董事局主席方彬,以及來自國內外文化藝術領域的領軍人物、重要學者以及世界各地公共藝術領域的專家出席開幕式。
上海大學校 長劉昌勝致辭
劉昌勝校長代表主辦方在開幕上致辭。他指出,公共藝術是上海大學具有鮮明特色的藝術學科,始終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近年來,上海大學著重服務于國家戰略和上海的重大需求,先后成立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公共藝術技術實驗教學中心”、首批上海市級協同創新中心“上海市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創辦《公共藝術》學術期刊,并發起了國際上唯一評價優秀公共藝術成果的“國際公共藝術獎”(IAPA)。他強調,高校建構國際公共藝術學術網絡和卓越智庫平臺,是推動新時代藝術教育的變革與探索、培養卓越藝術人才的重要舉措。用藝術的智慧解決社會發展中的問題,是公共藝術的重要使命,更是藝術家的責任擔當與追求。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致辭
范迪安在致辭中表示,上海大學成立國際公共藝術研究院,以國際化視野觀照公共藝術領域的全球發展態勢,發揮了匯集優秀資源、聚焦前沿課題的引領作用。今天中國的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為公共藝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空間,人民群眾對審美文化呈現出新的需求,由此需要更深入研究公共藝術的創作規律、社會價值,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多文化動能。本次活動是上海大學踐行“以美為媒,加強國際文化交流”的鮮明例證,期望上大公共藝術學科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探索中國式發展道路,推動科技與藝術、人文內涵與生活美學、傳統轉換與當代創新、協同創新與跨文化實踐的有機融合,實現中國審美經驗與世界語境的同頻共振。
國際公共藝術協會主席路易斯 ·比格斯致辭
路易斯·比格斯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國際公共藝術協會在與上海大學長達十余年的合作中,旨在打造出一個公共藝術的策源地。路易斯重點闡述了該協會在引領公共藝術研究的過程中所堅持的兩個原則:一是區域研究,聚焦全球文化背景不同區域的文化共性與問題;二是重視公共藝術的社會價值,即公共藝術對社會發展如何產生積極影響、如何改變社會。
開幕式邀請了上海市文聯黨組書記夏煜靜和上海市教委副主任
王浩為上海大學國際公共藝術研究院揭牌
上海大學人文社科處處長黃曉春致辭
上海大學人文社科處處長黃曉春宣讀了上海大學聘請的國際公共藝術研究院戰略專家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的委員名單。
上海大學國際公共藝術研究院戰略專家委員
孟建民院士視頻致辭
上海大學國際公共藝術研究院戰略專家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查設計大師孟建民院士發來了祝賀視頻,祝賀上海大學在學科建設上又邁出了創新發展的一步。 他希望國際公共藝術研究院能夠依托上海大學的學科優勢,聚集國內外公共藝術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勇于在跨領域發展和數字化創新等藝術與科技相結合的領域做出更多更新的嘗試,建立一個國際公共藝術研究網絡,發揮它在學科研究、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積極探索藝術服務社會的方式與途徑,回應社會發展的問題和需求。
劉昌勝校長為國際公共藝術研究院戰略專家委員會主席
和學術委員會首席顧問范迪安頒發聘書
劉昌勝校長分別為國際公共藝術研究院戰略專家委員會學委會
主席潘魯生和路易斯·比格斯頒發聘書
劉昌勝校長分別為國際公共藝術研究院戰略專家委員會委員
金亞秋院士、焦興濤教授,韓緒教授、方彬理事長頒發聘書
上海市政協副主席金興明 宣布開幕
-主旨演講-
上海大學國際公共藝術研究院院長
國際公共藝術協會副主席汪大偉主持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
潘魯生教授主旨演講
在主旨發言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教授以“公共藝術在中國”為題,探討公共藝術在建設中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激活鄉村社會傳統文化資源、統籌城鎮化進程中的社區文化建設、促進全民公共意識的提升,以及探索公共文化與公共藝術教育的關系等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藝委會主任
四川美術學院院長焦興濤主旨演講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藝委會主任,四川美術學院院長焦興濤,以“中國式公共藝術的三個界面”為題,討論了公共藝術的政治性與傳統文化之間的聯系,總結了“中國式公共藝術”的三個界面,以及與之相應的社會“美育”、公共“參與”和自發“出演”三個特征,并指出中國式公共藝術是三種形態博弈、交織、融合和妥協的結果。
非洲評論家、策展人馬桑巴 ·姆貝耶主旨演講
非洲評論家、策展人,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塞內加爾館的策展人馬桑巴·姆貝耶的發言主題是“致索比: 拾起并改變”。 他在演講中介紹了塞內加爾生態公共藝術的發展情況,并以當地一位致力于提高人們環保意識的視覺藝術家和環保主義者桑巴·薩爾(Samba Sarr)的名為“著手清潔”(Set Setal)的項目為例,深入分析了該項目如何以藝術的方式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并在促進社區發展、藝術教育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
米蘭市文化博物館(MUDEC)公共藝術負責人兼館長
瑪麗安·普格澤主旨演講
米蘭市文化博物館(MUDEC)公共藝術負責人兼館長瑪麗安·普格利澤的演講主題是“公共藝術、博物館和社區之間的滲透性”。她介紹了近年來米蘭公共藝術都發展情況,指出在公共空間重要性的日益提升和城市景觀不斷變化的需求下,應思考公共藝術如何結合城市的發展需求進行轉型發展,尤其是針對社區需求時,博物館如何與社區進行緊密合作,為社區的文化建設與發展賦能。
研討會 現場
活動期間,舉行了上海大學國際公共藝術研究院成立儀式、國際公共藝術研究成果發布會、國際公共藝術研討會、國際公共藝術案例展等系列活動,旨在以學術研討、成果展覽、圓桌對話等多元形式,開展國際公共藝術領域的學術交流,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聚焦鄉村振興、城市建設、社會發展等方面的相關熱點問題,通過分享與研討,共享國際公共藝術的前沿研究成果,探索國際公共藝術領域的成功經驗,探討國際公共藝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通過國際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推進國際公共藝術研究學術平臺的建設,推動國際公共藝術專家智庫網絡構建與發展。
研討會 現場
掃一掃回看會議現場
責任編輯:逄繼青
圖文排版:譚 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