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天,很多茶友喜歡在喝茶時放入一片新會陳皮,或直接泡飲或煮飲柑果香十足的新會陳皮水。
不過,隨著近年來新會陳皮的熱度不斷攀升,市場上也不乏有黑心商人為了快速賺錢,不惜采用一些非常規手段將新會陳皮做舊以牟取暴利。
這也讓不少人買新會陳皮時顧慮重重,生怕自己斥巨資買到的新會陳皮是人為做舊的,不僅錢花的冤枉,假皮喝多了還有害身體健康,落得個“人財兩失”的下場……
正宗的新會干倉陳皮是通過陽光照曬自然陳化的,沒有經過特殊工藝,柑皮需要在當地自然陳化三年,才能叫“新會陳皮”!
新會陳皮做舊泛濫成災,今天小懂就來逐個揭露市面上常見的人工做舊陳皮 的三種方式。不想踩坑的這篇文章一定要看!
1
浸泡染色
浸泡染色是最早期的做法,是一種經過反復浸泡、晾曬等人為手段做舊的手法,這樣做舊的新會陳皮內囊沒有層次脫落感,而且色澤很均勻,很容易被識別出來。
一般十年以上的新會陳皮,內囊會出現脫落現象,有層次感;而做舊的假陳皮看外表皮一整塊烏漆嘛黑的,果蒂接口看起來卻很新。
而沒有經過自然脫落的內囊,也是硬實的,用手刮都掛不掉。更有甚者,有的造假陳皮剝開內囊后還能看到里邊居然是新的,這真讓人哭笑不得了。
新會陳皮經過自然干倉儲存較長時間后,豬鬃紋外表皮雖然也是黑的,色澤看上去是不均勻的,而果蒂接口看著也很有年份感。
▲色調不均,果蒂接口富有年份感
經年陳化后,內囊也會自然脫落,呈現浮松、脫囊的狀態,看上去紋理清晰,用手刮一刮,內囊的柑絡、柑白會脫落下來。
2
在存放方式上做手腳
同樣的新會陳皮,用紙箱棉麻袋或者紫砂罐、鐵桶等存儲,色澤以及外觀上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比如上圖是兩個是同一年的柑皮,但明顯右邊的皮看上去比左邊的年份高,如果是外行,是根本看不出來的。
3
批量濕處理
陳皮陳化至少需要三年的自然陳化、揮發,歷經春夏秋冬的更替,才能得到一塊完美的陳皮。但是不良商家為了快速賺錢,會統一批量濕處理新會陳皮。
這種濕處理的方法,和茶葉中的渥堆、發酵差不多,經過這種特殊工藝的處理,加速了陳化速度,老陳皮很快就出來了,而且價格很便宜。
那么,針對市面上層出不窮的做舊、造假套路,學會如何分辨正宗新會陳皮至關重要!
學會七招分辨新會陳皮
一
正品新會干倉陳皮一聞便能聞到自然的柑香,有陳年的韻味又不刺鼻,若聞到煙熏味,則是做舊的陳皮。
二
生曬的新會陳皮經干倉儲存,果蒂接口富有年份感,果囊也會自然脫落,外表皮色澤不一,有層次但不均勻,內囊也是黏連在一起。
做舊的陳皮果蒂接口一看就很新,外表皮油光凸顯,呈現出一整塊烏漆嘛黑的,內囊未經自然脫落,看起來平滑緊致。
三
正宗陳皮水分少,重量輕,輕輕擲向桌面,會發出很清脆的聲響。
而做舊的陳皮水分更高,每塊皮的重量也較重,發出的聲響比較沉悶。
四
用手指甲輕輕的刮開新會陳皮的表皮,可以嗅到揮發油濃郁的柑香。
做舊的陳皮芳香味是不明顯的,多為人工的酸糖香味、煙熏香等。
五
用手機燈由內囊往外照,可以看到新會陳皮的油室分布好像蜂窩狀一樣,亮點就是自然陳化留下的柑油。
做舊的陳皮用燈光照,則看不到亮點,因為沒有柑油。
六
新會陳皮湯色金黃透亮,無雜質,沖泡后會恢復到鮮皮開皮時的樣子,富有彈性,久泡不爛,柑香韻味持久。
做舊的陳皮基本沒有活性,泡不開,沖泡后整塊皮依然蜷縮在一起。
七
正宗的新會陳皮嚼一小口,新鮮柑油瞬間釋放整個口腔,柑香味濃郁;做舊的陳皮沒有柑油,味同嚼蠟。
沖泡后,新會陳皮口感不刺激,喝起來不僅香甜潤口,還帶有微微的回甘。做舊的陳皮一喝就假,口感差多了。
11月20日(本周三)晚18:00,小懂將開啟新會歲月陳皮溯源上新專場,歡迎點擊下方鏈接提前【預約】直播。
本次專場我們優選上新了新會極核心產區的梅江賽口圍圈枝老樹青皮、二紅皮,天馬原枝青皮、二紅皮,以及90年代的稀缺老皮等著您!
注: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擊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茶知識
1、
與茶友談茶、喝茶
群內不定時發紅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