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圈里滄海遺珠不少,于謹維是一個。
15年前,于謹維與高圓圓是如膠似漆的金童玉女,15年后,白月光早早嫁作他人婦,他也姍姍來遲,于48歲過上了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安穩日子。
于謹維一直后知后覺,不僅在愛情上如此,在事業上也是如此。
優哉游哉、歪打正著從社畜打工人半路出家成了演員,年輕時,他走的是風流倜儻的小鮮肉路線,被蓋棺定論為“偶像派”,而人到中年,他后來居上,倒是大器晚成,隱隱有往“戲骨”路線進軍的趨勢。
近些年,于謹維有“破圈”之姿,逐漸被更多主流觀眾甚至是年輕觀眾所熟知,其沉寂許多的事業終于迎來了鐵樹開花。
電視劇《好團圓》里,他飾演的有著強控制欲也極其擅長PUA精神控制術的家暴男江宏斌就讓人目睹了其精湛演技。
目中無人,狂妄自大,爹味十足,暴戾狂躁,獨裁專制,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對人毫無尊重可言,他不需要妻子,不需要她有主體性,不需要她有獨立意識,只需要她當一只乖乖聽話的金絲雀、做一件漂亮的無意識的擺件。
他不懂愛,只是假以愛之名控制、霸凌身邊的人,讓其為其所用,做其的附屬品,不尊重別人也不尊重自己,把別人當工具把自己也當工具。
于謹維將這個角色飾演得入木三分,有血有肉,讓人細思極恐還心有余悸。
雖然他年近五十,但并無垂垂老矣的日薄西山的衰頹,反而越老越有味道,有一股精英范兒,也有一絲儒雅氣質,更有種硬漢糙漢的男子漢氣概。
說起來,他也是常年的“霸總專業戶”了。
于謹維幾十年如一日的自律讓其事業并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凋零,反而不斷拓寬了戲路,讓其重煥新機。
其實前幾年,他就憑《慶余年》小小火了一把。
于謹維飾演的“沈重”,不怒自威、心狠手辣、老謀深算、富有城府、兩面三刀、重權如命卻也愛妹愛國,并非罪不容誅而是立場不同,他在不少劇迷心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用作品證明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這句金玉良言。
人生不是幾副牌,贏了就贏了,人生是個牌局,想散都散不了的那種,這個牌局很長,輸贏不在于眼下的一把兩把。
二十出頭,于謹維還叫“于小偉”,是《男才女貌》里的劉浩東,彼時的他儼然是一副青澀奶油小生的模樣,如今年近五十,他褪去了歲月的鉛華,沉淀得愈發醇香,真正突破了事業上的瓶頸期,闖出了自己的一條路。
《度華年》里的李明;
《金庸武俠世界之鐵血丹心》里的王重陽;
《小滿生活》里的吳念;
《玫瑰之戰》里的宋嘉辰;
《流金歲月》里的李一梵;
《最美是你》里的李思進;
《食來孕轉》里的杜一鳴;
《門·第》里的羅勝利;
《偏偏愛上你》里的林重光;
《無影燈下》里的鐘立偉;
《大女當嫁》里的程闖;
《幸福的完美》里的梁亮......
然而誰也沒想到,于謹維是“半路出家”,在當演員之前,他是一名妥妥的輾轉于各個行業為生活奔波的“社畜”。
于謹維1976年出生于一個藝術家庭,家境不說是大富大貴,但也算小康。
父親年輕時就開始拉小提琴,母親則是一名音樂老師,頭上三個姐姐也“依葫蘆畫瓢”,走上了音樂道路,于謹維理應也“子承父業”,但他實在太叛逆,太隨性。
小時候的于謹維在鋼琴架面前一點也坐不住——他并沒有得到音樂潤物細無聲的熏陶,也沒有對家里的音樂氛圍所耳濡目染,相反,他對音樂有強烈的排斥。
“小時候每天聽我媽媽練琴或者發聲,都會覺得很煩?!?br/>
不太能融入這個家,慢慢地,他把自己封閉起來,不如姐姐們生性活潑,本著沉默寡言的性子,于謹維轉向了工藝美術,學習了美術雕塑。
只是,由于經濟不景氣,他被分配到首飾廠做項鏈、做戒指,基本上等同于一個流水線工人。
于謹維自然不服,這樣的落差,他接受不了,干了幾個月,他一氣之下就一走了之了。
成了無業游民,于謹維彷徨迷茫,空窗期了幾個月,他也待不住,就去做了酒店服務員。
但這沒持續多久,酒店太安逸了沒有挑戰性,于謹維就去朋友的酒吧當了個花式調酒師,而且還因顏值高氣質佳成了酒吧的一大“頭牌”。
他摸索著干了幾年,倒也攢得了第一桶金。
身邊有好朋友是美發師,于謹維被帶“入坑”了,二話不說就去學了一個月剪頭發,想著“比起在外面上班,自己做老板還是要強一些”——他和朋友一起合伙在天津開了個美容院。
大家都沒想到,他真的做成了,而且生意還尤為紅火,美容院被經營得有聲有色,甚至現在還在開著。
于謹維的人生被切割成了兩半,前半部分是汲汲營營謀生計的“社畜”生活,后半部分則是長久的演員生涯。
當演員,實屬巧合。
因為母親朋友偶然說的“這小伙子適合當演員”這么一句話,也為了滿足母親年輕時候的演員夢,他輾轉考入了中央戲劇學院。
雖然說這一路是順風順水,也算有驚無險,但于謹維一度覺得自己雖身處演藝圈卻一直像圈外人。
“因為個性比較內向,甚至覺得自己不太會和別人打交道,以至于很沒有自信。”
不營銷不宣傳不愛表現,不去做大家都做的事情,他一直覺得自己跟這個圈子是格格不入的。
“我不太會和媒體打交道,也不想談工作以外的事情,可能這樣不利于宣傳自己,但我不會為了走紅改變自己?!?br/>
但這樣的個性反而讓他與高圓圓結緣了。
處于某種惺惺相惜和相見恨晚,于謹維愛上了同樣的“不太像娛樂圈中人”的高圓圓。
“她挺細心的,很懂事,人特別踏實,特別好,善良還孝順,你總覺得她就不是娛樂圈的人。”
2000年,兩個人因拍廣告而相識,于謹維對其一見鐘情,心生喜歡,但卻礙于對方光環之大而不敢吐露心聲,就一直將一片真心深埋內心。
這一藏就藏了5年,2006年,他們才在大理再次邂逅。
在一條酒吧街,于謹維被幾個影迷圍著要簽名,但要的不是他的,要的是“余文樂”的——他們把于謹維認錯成了余文樂。
巧的是,高圓圓目睹了,樂不可支,于謹維目睹了高圓圓的目睹也樂不可支,兩個人相視一笑,內心都起了波瀾。
于謹維曾堅信:這個世界上不能錯過的兩樣東西,一個是最后一班回家的車,另一個是一個深愛的人。
能再次遇到昔日心中所愛,注定了是緣分一場,他義無反顧就去追了。
事實上,于謹維能最終如愿以償是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的。
彼此,高圓圓正處感情的空窗期,備受情傷,身心俱疲。
與張亞東五年相戀未果,后與夏雨的緋聞又被傳得轟轟烈烈,高圓圓甚至一度被貼上了“慣三”的莫須有罪名。
在高圓圓最脆弱的時刻,于謹維的出現就像是一場及時雨,一爐雪中炭。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于謹維最終在2009年抱得了美人歸。
在這段感情里,他傾其了所有。
于謹維曾說自己不解風情,沒做過什么浪漫的事,但面對高圓圓,他卻直接化身為情圣,簡直“無所不用其極”。
送花送禮各種驚喜不斷,買藥陪護各種體貼不盡,做飯做家務各種義不容辭,他就差把自己的心給掏出來了。
然而,他們在一起度過了幸福的三年后便好聚好散了。
相愛容易相處難,“在一起”比“我愛你”難得多。
“其實真正說我愛你很簡單也很容易,難的是真正兩個人在一起,應該更注重兩個人在一起實實在在的東西?!?br/>
聚少離多是演員們談戀愛繞不開的難題,這對于謹維而言尤甚。
他一向都坦誠于自己身上的“大男子主義”傾向。
“我是很傳統的人,比較傾向于‘男主外,女主內’的安穩生活?!?br/>
大男子主義是把雙刃劍,一方面,于謹維講義氣,借錢請客樣樣全,愛操心懂照顧人,尤其顧全大局,對家庭也尤為有責任,但另一方面,在感情里,他自尊心也著實過強。
客觀上,在世俗層面看,高圓圓比于謹維大紅大紫得多,兩個人處于“女強男弱”的關系里。
所以于謹維自尊心多多少少會受到貶損,男人一輩子跨不去的坎就是自尊心,尤其是戀情曝光后,兩個人的私人感情會遭到諸多議論,他沒少被嘲諷為“軟飯男”、“高圓圓背后的男人”。
在一起的前兩年,于謹維還會逼自己在事業上奮勇直進,于是,他一個隨遇而安、安貧樂道、不計名利、安心拍戲的人硬生生成了一個“勞模”和“拼命三郎”。
那段時間,是他事業最紅火的幾年,基本上都能演上男二男三,還時不時能擔當男主角,在感情這一催化劑下,于謹維的事業像坐了火箭一般騰飛了。
按道理,事業感情雙豐收,本該喜笑顏開,但他其實內心是越發迷茫了,他知道他走在一條錯誤的路上,很多事情他都是違心去做的,他忤逆了自己的本性——他本來是一個喜歡低調,想擁有自己的生活,悠哉晃悠、自由自在的人。
“演戲對我來說是興趣,是嗜好,其次才是工作,我喜歡在表演時,我的熱情是遠遠大于壓力的,所以更希望自己慢下來。”
久而久之,于謹維發現自己在這段感情里并不能真正做自己。
雪上加霜的是,高圓圓年過三十渴望安定,三番幾次有意無意向他提出了結婚的需求,于謹維難以接受,給不出肯定的答復甚至是承諾。
這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兩個人進行了成熟的思考,終于承認了彼此對于對方都是不合適的存在也已經不能再同行的事實。
談戀愛,喜歡是第一位,但結婚,喜歡得退居后位,合適才應該排第一位。
所以高圓圓與趙又廷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她找到了最終的歸宿和良緣。
對成年人而言,有很多東西都比愛情重要,比如現實,又比如自我。
感情結束后,他們成了短暫的朋友,高圓圓媽媽生病了,于謹維還會去問候并給予幫助。
然而盡管體面分開了,他還是悲痛萬分的。
“分開很遺憾,但沒辦法,緣分已盡?!?br/>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
分手之后的幾個月,于謹維沮喪又消沉,夜夜借酒消愁,每次都喝得個伶仃大醉,曾經一口酒不喝的他被鍛煉得能喝半斤八兩白酒,有一回還喝到吐胃液,把胃都給喝傷了。
但沒有什么是時間治愈不了的,于謹維慢慢走出了情傷。
他卻也決心不再找同行的圈內人談戀愛了。
“四處奔波的工作對感情真的是不靠譜的事兒,以后得找個圈外人,這樣兩個人不太忙,能有一個人回歸家庭,我還是需要一個可以來傾聽我、承接住我的情緒的人?!?br/>
于謹維更了解自己了,更清楚更堅定自己所需所要了。
“我對幸福的理解就是平平淡淡、真真切切。”
他將事業上的節奏放慢了下來,也讓自己沉淀了下來,踏實拍戲,踏實生活,身體力行踐著自己“做自己,最重要”的心之所想。
2017年,于謹維如愿過上了心之念之的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幸福生活。
于謹維覺得自己像傳統的中國人,生活里,要有家庭有老婆有孩子,平時還能跟父母家人在一起。
他最終真的找了一個圈外人,她溫柔善良,賢惠體貼,兩個人男主外,女主內,琴瑟和鳴,如膠似漆,羨煞旁人,如今,兒子也到了上小學的年紀,三口之家,家人閑坐,燈火可親。
人貴在自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已然萬幸且不易。
名譽、名望、地位全由他人的意見構成,那是虛無的,唯有選擇于與我們個性相匹配的職業和生活方式才能得到實實在在的可觸摸到的幸福。
——原創不易,敬請點贊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