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1911年夏,南粵歷史古城惠州發生了一件聳人聽聞的事件,十五歲的葉挺因剪掉辮子鋃鐺入獄
這時剛滿十五歲的葉挺正在惠州府立蠶業學校讀書,在校期間,葉挺受到孫中山革命思想的熏陶,已完全變成了一個革命的進步青年,他除了在學校內張貼反對清王朝封建統治支持革命的標語外,還策劃了一個實際的革命行動——剪辮子。
“把辮子剪掉,會被學校開除的!”
“還有可能被清軍抓起來坐牢的!”
有的學生聽了葉挺的主張,驚恐地看著他,一時躊躇不定。
“但我們作為學生,想要支持革命,用什么支持?我看只有剪掉辮子。”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葉挺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剪刀,“咔嚓”幾下就把粗粗的辮子剪掉了。然后往地下狠狠一摔,“要支持革命,就要像黃花崗起義犧牲的烈士一樣,不怕失去一切!”
由此,葉挺從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開始了他傳奇而偉大的一生。
本篇文章將帶你了解葉挺將軍的傳奇事跡,如果你是一個喜歡歷史的讀者,不妨靜下來讀一讀,也許你會有所收獲。
作為中國現代史上卓越的軍事家,葉挺的一生輝煌而又坎坷。他馳騁疆場,威名遠揚,為人民和民族的解放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另一方面,他是胸懷大略的革命家,多次失敗挫折都沒能讓他放棄追求真理,橫遭通緝,蒙冤受難,飽嘗逃亡、離散、壓抑之苦,被打入牢房備受煎熬,獲釋后又慘遭空難浩劫。葉挺的一生,既轟轟烈烈,又災難重重,令人感嘆。
葉挺,原名葉為詢,1896年9月10日,他出生在廣東省惠陽縣周田村一個農民家庭。葉挺性情純厚,七歲入學,后來,在騰云學堂讀書時葉挺遇到了一位思想進步的新派人物陳敬如老師,陳敬如對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政治主張由衷地擁護,受老師的影響,葉挺閱讀了民主革命戰士鄒容和章太炎的著作,對于這些革命先驅者十分敬仰,他還特別崇拜民族英雄岳飛和文天祥,喜歡背誦他們的詩詞。
兩年以后,葉挺到惠州報考府立蠶業學校。
在告別父母和陳敬如老師之前,陳老師說了一句思考良久的話為他餞行:“你此去惠州,好比鳥出籠。古人云:人要上行,葉要上挺。今人講:挺身而出,拯救中華。你的名字就改為葉挺,如何?”這便是葉挺名字的由來。
1911年春天,葉挺考入惠州府立中等蠶業學校。那時正是辛亥革命高潮,四月,廣州爆發黃花崗起義,葉挺為了表示反對清朝統治,毅然將象征清朝臣民的辮子剪掉,因而被捕入獄。不久,學校將他保釋出來并轉入惠州中學就讀。同年十月,革命軍在武昌起義成功,推翻了清王朝,辛亥革命宣告勝利。
在強兵富國思想的影響下,葉挺對軍事學產生了濃厚興趣。1914年年底,他以優等成績進入湖北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深造。兩年中,他如饑似渴地閱讀各種進步書刊,探索革命真理,1915年《新青年》雜志創刊,他認為《新青年》是“黑室明燈”,因而對它十分喜愛。他曾給這家雜志寫信,述說“吾輩青年,坐沉沉黑獄中”的困惑心境,提出“振污世,起衰弱”的良方在于“覺悟”,“除此二字,別無良藥”。
1916年底,葉挺以優等生資格,又被保送入中國最高軍事學府--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與顧祝同、薛岳等同為第六期學員。
1919年,得到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淵的賞識,引薦加入建國粵軍,并加入中國國民黨。剛進粵軍的葉挺就參加了攻打桂系軍閥莫榮新的戰斗,黃皮徑戰役,葉挺一舉擊潰了四倍于己的敵人,聲名大振。
葉挺又在蘇聯東方大學和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于1924年底經聶榮臻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轉而信仰共產主義。學成歸國,葉挺擔任隸屬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團長。北伐戰爭中,葉挺率部擔任先遣隊,一舉擊敗吳佩孚軍,攻占攸縣、瀏陽,進入湖北,又取得汀泗橋戰役的勝利
8月30日,葉挺獨立團主攻賀勝橋,與吳佩孚部決戰。葉挺獨立團孤軍直插敵人陣地,雖三面受敵,仍一往無前。葉挺獨立團接連突破敵軍核心陣地,一舉擊潰了吳佩孚部,攻入武昌,奠定了北伐的勝利,為第四軍贏得“鐵軍”稱號,也為自己贏得了“北伐名將”的美譽。
1927年7月,汪精衛與蔣介石同流合污,在武漢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面對一片白色恐怖,葉挺堅持自己的選擇,8月1日,在周恩來的領導下,葉挺率部與朱德、賀龍、劉伯承發動南昌起義,任前敵總指揮兼第十一軍軍長,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起義軍進入潮州、汕頭地區,在寡不敵眾而遭失敗的情況下,葉挺護送重病中的周恩來轉移到了香港。
1927年12月11日,張太雷、葉挺等又發動了廣州起義,葉挺出任工農紅軍總司令。
在中國革命生死存亡的關頭,葉挺以超群的軍事才能領導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兩次武裝起義,為人民軍隊的締造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毛澤東為此曾當面評價葉挺:你是共產黨的第一任總司令,人民軍隊的戰史要從你寫起。
廣州起義失敗之后,葉挺遭到共產國際的不公對待,受到嚴厲批評和無情打擊。剛烈的葉挺憤然離開,流亡海外,葉挺先后在德國和法國生活,賣過水果,開過小吃店。1930年春,周恩來來到柏林,發現葉挺對革命失去了信心,與葉挺進行了促膝長談。在周恩來、廖承志等人的不斷鼓勵下葉挺才重拾信心。
全面抗戰爆發伊始,葉挺即刻回國投身抗戰,此時,葉挺脫離中國共產黨已有10年之久。1937年,葉挺抵達延安,國共重新合作,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方八省游擊隊萬余人組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葉挺成為雙方都認可的領導人出任新四軍軍長。在葉挺的推動下,新四軍迅速成長為一支重要抗日力量,名震江南。
1940年年末,國共合作瀕臨破裂的邊緣,駐皖南的日寇也調集重兵妄圖殲滅云嶺地帶的新四軍軍部。
葉挺這次決定親自披甲上陣,這次戰斗,葉挺面對的將是擁有現代化武裝的日本侵略軍,可目前新四軍軍部能作戰的部隊,充其量不足一千五百人,具有現代化裝備的日軍卻超過我軍三倍多,敵我對比懸殊太大了!
但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上,葉挺親赴前線,誓與日寇決一死戰。
日軍到云嶺,首先要經過國民黨守衛的三里店。三里店駐軍平日里對新四軍的部隊趾高氣揚,一副“英雄”氣概,可是,一聽說日軍要來,像老鼠見到貓似地撒腿就逃,將三里店四周的廣大防區拱手送給日軍。他們這樣做的目的,除了害怕日軍外,最主要的目的可能就是想借日軍的手來消滅新四軍了。
這樣一來,日軍更加猖狂。他們揚言,中國軍隊不堪一擊,都是一群渣渣,三日之內一定打掉新四軍軍部。
但萬萬沒想到,日軍剛出三里店,就遭到新四軍迎頭痛擊。擁有絕對制空權的日軍,憑借飛機對我軍陣地瘋狂轟炸,轟炸過后新四軍陣地將變為一片焦土,很難想象在這樣的攻勢下還能有人活著。
可是,他們哪里知道,在新四軍杰出的坑道工事掩護下,葉挺的部隊并未傷及元氣,加之葉挺命令狙擊部隊夜間偷襲日軍陣地,搞得日軍焦頭爛額,他們從三里店出發耗費了六天六夜只前進了不到二十里,還傷亡慘重。
“八格牙路”日軍指揮官氣得大聲咆哮著。他氣急敗壞地吼道,“明天,一定要拿下汀潭!”
雙方經過一場血肉橫飛的苦斗,日軍終于攻占汀潭。哪知,正當日軍沾沾自喜時,以退為攻的葉挺趁日軍片刻得意忘形,組織事先埋伏好的部隊發起突然猛攻,將日軍打得暈頭轉向,日軍一路敗退到涇縣縣城。
涇縣縣城由國民黨部隊五十二師駐守,果不其然,日軍剛接近涇縣縣城,浩浩幾千人馬的五十二師立刻迫不及待地撤出了縣城。
為了掩護日軍進城,日軍的飛機又開始對我軍陣地進行轟炸。葉挺不但不隱蔽,反而取出相機給日軍飛機照相,副官急忙上前將葉挺阻擋住。
葉挺微微一笑,“沒關系,這些照片將來可以作為侵華日軍罪行展覽的資料。”臨危不具,恐怕莫過于此時的葉挺了。
進城之后的日寇開始喪心病狂地進行燒殺搶掠,葉挺氣得直咬牙,“命令部隊,全力追擊城里的日軍,要給我狠狠地打!”
縣城被攻破,日軍慌忙棄城而逃。葉挺帶領部隊追出幾公里,斃敵千余名,才班師而歸。
當葉挺率領部隊回到涇縣縣城,城里的百姓敲鑼打鼓,夾道歡迎,稱頌新四軍是“救苦救難的菩薩軍”。
蔣介石此次戰報后,除了大罵他的部隊和這支侵華日軍是飯桶外,仍感到不可思議,但最后還是咬牙切齒地在對葉挺部隊的嘉獎令上簽上“蔣中正”三個字。
1941年1月4日, 國民黨制造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變起倉促,新四軍被國民黨軍重兵包圍,損失慘重,雖頑強抗擊,無奈敵眾我寡,未能沖出重圍。
面對數倍于己的頑軍,新四軍將士寧死不屈,前仆后繼。有的沖進國民黨軍中拉響了最后一顆手榴彈;有的抱著敵軍滾落山崖。陣地上,一片火海,戰斗極其慘烈。
葉挺親擬電文報中央,“突圍困難,情況危急,決死防守硬拼到最后一人。”
為挽危局,葉挺又親擬電文致蔣介石及三戰區司令顧祝同,促其“勒臨崖之奔馬,挽未倒之狂瀾。”
當日黃昏,戰局已無法挽回,葉挺果斷下令分散突圍,受到頑軍火力遏阻突圍不能。葉挺又擬八個字的電文報中央:“彈盡糧絕,再難堅持。”
他親率手槍隊向頑軍沖殺。而此時,八路軍總部收到了最后一封電報:“情況危急,密碼已燒毀,請黨放心,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葉挺最終兵敗被俘,周恩來因此寫下名句:“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太急。”
葉挺被輾轉關押于上饒、桂林、恩施、重慶等地,囚禁長達5年2個月。
抗戰烽煙正濃,這位曾經叱咤風云的英武戰將,或關押于牢獄之中,或流連于田間農舍。
1942年,內心痛苦的葉挺在重慶的牢獄寫下《囚歌》: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走的洞敞開著,
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啊,給爾自由!
我渴望著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軀體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著,那一天——地下的火沖騰,把這活棺材和我一起燒掉
我應該在烈火和熱血中得到永生!
郭沫若先生當年乍讀這首詩,便從心底由衷感佩,這位將軍內心的堅強,任何力量無法摧垮。
1946年,抗日戰爭勝利后,在中共中央和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之下,葉挺終于迎來自由,出獄后第二天,他迫切寫下了人生第二份入黨申請,致電黨中央、毛澤東:
我已于昨晚出獄,我決心實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我請求中央審查我的歷史是否合格,并請答復。
毛澤東對葉挺的申請給予高度關注,曾做三次修改,并親筆將抬頭改成“親愛的葉挺同志”。
得到同意入黨的批復,葉挺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就在葉挺上飛機前,還充滿豪情地默默背誦岳飛的《滿江紅》:“……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然天不遂人愿,1946年4月8日,飛機在山西興縣黑茶山失事,葉挺剛剛開啟光明的生命戛然而止。
死訊傳出后,本來身體欠佳的毛澤東,又遭到如此劇烈的精神刺激,一連幾日寢食難安。朱德題詞:“為中國人民和平民主團結而犧牲。”遺體運抵延安后,毛澤東周恩來和中共中央委員輪流為葉挺守靈。
葉挺作為人民軍隊的創建者之一,從北伐戰爭中戰功赫赫到抗日戰爭時期的威名遠揚,葉挺將軍一生功勛卓著,從1924年入黨到1946年申請再次入黨,經歷10年流亡,5年牢獄,遍嘗挫折與艱辛初心不改,以其對黨和人民的忠誠而彪炳史冊。
“為中國人民的解放貢獻我的一切!”葉挺將軍實現了他的誓言。“在烈火和熱血中得到永生!”
1955年授銜時,陳毅對葉劍英感嘆說:“若是葉挺同志還在,就該有兩個葉帥了!”
如果葉挺不死,這“十大元帥又應該怎樣排呢?
謹以此文紀念葉挺將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