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國開始使用軍銜制度,軍銜授于當時在世的軍隊領導人,但已經不在世或者脫離軍隊的,但同樣在各個時期對革命斗爭作出卓越貢獻的人卻無法授銜。
于是,在1989年,中央軍委選出了三十三位軍事家,之后又增補為三十六位,這三十六位里,包括一些早年犧牲的將領。在犧牲的將領里,有的是意外事故犧牲,比如葉挺。有的是在戰斗中犧牲,如左權、黃公略,還有一種情況最為惋惜。就如我們今天要介紹的許繼慎。
現在說起許繼慎,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但在紅軍第一軍里,他的名字是如雷貫耳,因為一開始,徐向前只是許繼慎的副職。
說到工農紅軍第一軍,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林彪。很多人都以為,林彪最初是紅一軍軍長,然后成為紅一軍團長。但其實,紅一軍最初組建的時候,軍長是許繼慎。
由此,有很多人都覺得,如果許繼慎能活到建國授銜很有可能授元帥。
本篇文章將帶你了解許繼慎將軍的傳奇事跡,如果你是一個喜歡歷史的讀者,不妨靜下來讀一讀,也許你會有所收獲。
許繼慎原名許紹周, 1901年3月10日出生于安徽省六安縣。1923年秋,許繼慎領導數千名學生痛打賄選的省議員后,被迫逃亡。這是一個進步青年人生的低谷,也是新人生的開端。
1924年許繼慎考入黃埔軍校,由于才華出眾,許繼慎很快脫穎而出。而后又在黃埔師生兩次東征中屢建戰功,在蔣介石制造“中山艦事件”后,許繼慎放棄國民黨黨籍,而后任葉挺獨立團第2營營長,作為葉挺獨立團主要戰將,參加了北伐戰爭攻打平江、汀泗橋、賀勝橋等著名戰役,但也因此身負重傷。
南昌起義前,重傷未愈的許繼慎仍然追隨部隊來到南昌。遵照前委指示,許繼慎轉赴上海養傷,并進行黨的秘密工作。
性情直率的許繼慎渴望金戈鐵馬的軍旅生活。而最了解他心思的莫過于周恩來。
1930年3月,周恩來找到許繼慎,對他說:“鄂豫皖邊境地區,創建了三支小股紅軍,他們都處于各自為戰的狀態,中央決定任命你為紅一軍軍長前往鄂豫皖邊區,你要盡快改變這種局面,這個擔子很重啊!”
“我等的就是這一天!”
許繼慎的喜悅溢于言表。
由此,許繼慎也成為黃埔學生中第一個擔任軍長的。
1930年4月12日,29歲的許繼慎風塵仆仆地來到湖北黃安,成立了以郭述申為書記的特委和以許繼慎、徐向前為正副軍長的紅一軍軍部。統轄三個師二千一百多人。
(徐向前元帥)
許繼慎十分幸運,他在這里遇到了老同學徐向前。同為黃埔一期學生卻相識恨晚的兩人成為了一對配合默契的戰場搭檔。三個月的時間,許繼慎整編了鄂豫皖邊境三個蘇區的紅軍為紅一軍,又以其非凡的軍事才能在短短一年時間內,以兩千人的隊伍陸續消滅了國民黨軍一萬五千余人,部隊擴大了七倍不止。
紅一軍成立后,許繼慎率軍部和紅二、三師兵發商南、皖西;徐向前則帶領紅一師向京漢線出擊。
許繼慎率部連戰連捷,在英山之戰更是殲敵一個整旅。這是鄂豫皖紅軍從未有過的戰績。
8月中旬,徐向前帶領紅一師遭到國民黨戴民權師的攻擊,雙方正在拉鋸較勁時,突然在敵后擁出兩支紅軍部隊,與紅一師一起對敵形成夾擊之勢,致使敵人迅速潰敗。原來是許繼慎帶兵趕到。
紅一師指戰員縱聲歡呼:“許軍長回來了!許軍長帶著部隊回來了!”
這也是過去存在著嚴重隔膜的三支紅軍第一次實施了協同作戰。徐向前后來回憶說,“把三個師,三股力量捏到一塊兒許繼慎是有很大功勞的”。
1931年1月,紅一軍與蔡申熙帶領的紅十五軍合編為紅四軍,由中央派來的曠繼勛任軍長,曾中生、徐向前分別任政治委員和參謀長; 許繼慎則調任第十一師師長兼紅四軍前委委員,蔡申熙任第十師師長。
許繼慎雖然被降低了職位,但并沒有影響到他抗敵的勁頭。1931年3月,在許繼慎和蔡申熙密切配合下,在廣水雙橋鎮地區全殲國民黨第三十四師,此戰生俘師長岳維峻以下官兵5000余人,繳獲各種槍炮6000余支,這是紅軍歷史上第一次取得殲敵整師的勝利。
周恩來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許繼慎很能打仗,他把葉挺獨立團的戰斗作風帶到了紅四方面軍。”
可天妒英才,這一切都因為張國燾的出現而成為歷史。
(張國燾)
在共產國際代表米夫的直接干預下,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不是中央委員的王明取得了黨中央的領導權,極力推行“左”傾冒險主義。張國燾被作為中央全權代表派到鄂豫皖根據地,其任務是按照六屆四中全會的要求改造蘇區。
6月28日,張國燾在中央分局會議上,全盤否定了之前鄂豫皖根據地所取得的成就,并對許繼慎采取突然襲擊,夸大許繼慎某些缺點,無限上綱,指責他“在多方面保持軍閥、土匪的習氣”。同時張國燾又煽動一些人斗爭曾中生,指責曾中生對許繼慎的錯誤“難逃縱容之責”。
1931年7月上旬,軍委擴大會議上討論紅四軍向外進攻的方向和兵力使用問題。
張國燾提出軍隊應該去進攻大城市,但當時蘇區雖然極大的擴充了兵力也僅有一萬多人,用這些兵去打大城市,顯然是不切實際的。許繼慎率先提出了質疑。這引起唯我獨尊的張國燾的不滿,一定要讓部隊朝大城市進軍,甚至提出了要進潛山,抵安慶,并進攻南京,直搗蔣介石的老巢。
軍令如山,紅四軍主力被迫東進,占領英山城后,許繼慎和曾中生、徐向前等領導人聚在一起認真分析了敵我態勢,還是覺得張國燾的計劃不明智。最終決定放棄原計劃,改為南下進攻敵人力量比較薄弱的地區。
部隊轉換方向后,僅一個月時間,就殲敵7個團,生俘敵5000余人,恢復了大片根據地,由于這一帶比較富庶,除籌集大量的糧食、布匹、武器給養外,還收繳了20余斤黃金、800余斤白銀、7萬元大洋。
紅四軍南下的勝利,本該表彰宣揚,張國燾卻并不高興,下令讓部隊全部回來。
這時,許繼慎已經包住了敵人的兩個團,正準備發起最后的進攻。面對張國燾嚴令部隊馬上撤回的命令,部隊不得不退出戰斗,眼看著就要被全殲的敵人從自己的眼皮底下逃脫,沒有一個人不憤怒的。
回來后,大家都很氣憤,集體給中央寫信,揭露張國燾的瞎指揮。許繼慎更是直接指出張國燾錯誤。
這讓張國燾懷恨在心
而恰在此時,國民黨特務送來了勸降信。
(曾擴情)
與許繼慎同為黃埔軍校一期同學的曾擴情在蔣介石的授意下,寫了一封精心編撰的勸降信,派遣其手下特務前往湖北英山送達。見到信后,許繼慎二話沒說,當即命人將國民黨特務送到軍部,并把信交給了紅四軍政委曾中生和參謀長徐向前。徐向前和曾中生又致信黨中央,報告事情的經過,本是磊落之舉,然而這封信卻成了許繼慎“通敵”的所謂“鐵證”。
張國燾召集沈澤民、陳昌浩、蔡申熙、李特等人緊急開會,他在會上宣布說,“曾中生、許繼慎等人公然違背軍委會決定,而且,有叛變之嫌,這個錯誤是十分嚴重的,我決定派陳昌浩同志前去處理這一嚴重事件。”
于是,陳昌浩帶著一個警衛連趕到湖北英山縣,接管了紅四軍的指揮權。當天,陳昌浩拿著這封勸降信有目的地找來許繼慎問話,許繼慎斷然否認,徐向前則竭力強調“這完全是特務的反間計”,可是只手遮天的張國燾已將他的證詞完全忽略。
而這封信也成為打擊許繼慎的所謂“鐵證”。
1931年11月初,許繼慎被秘密處決,年僅三十歲。
此后,很長一段時間里,沒有人提起過許繼慎的冤案。直到延安整風期間,陳毅向中央反映,引起極大震撼,在中共七大上,正式為含冤而死的許繼慎等一大批被害者平反昭雪,追認他們為革命烈士。
許繼慎既具有過人的才華又始終堅持正道直行。由于這樣的品行,他獲得了正直人們的稱贊,但同樣是由于這種品行,他得罪了像張國燾這樣的奸邪之徒,最后罹難于“左”傾黑手之下。
性格即命運。許繼慎不愿意與奸佞、偽善、邪惡為伍,他用短暫的生命捍衛了靈魂的圣潔,高尚的人們也用懷念來延續他的生命。
如果許繼慎能活到建國授銜,以他的能力和資歷,定會成為元帥的最佳人選。
謹以此文紀念許繼慎將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