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46歲的王必成在軍委擴大會議上,被點名要求“檢舉揭發”老上司粟裕的“罪行”。
王必成聽到后很是無奈,自己與粟裕共事多年,深深明白這些罪名根本就是捕風捉影。誣陷或許會讓自己脫離麻煩,但內心的公正卻讓他遲遲張不開口。
經過幾番催促,站在軍人和黨員角度的王必成卻只想說點心里話。“我跟著粟裕將軍共事多年,對他的“大”和“謀”十分了解,他主張打響淮海戰役,中央也支持了,至于他的“陰”,我從來不明白,還請知情人揭發?!?/strong>
王必成將軍
話音剛落,被冠以“重點工作對象”的王必成自顧自坐下,絲毫不理會點名人臉色有多難看。隨著會議主持人摔門而出,這場“鬧劇”才算草草結束,這是極少數沒有掌聲的會議。一旁抽著煙的賀龍元帥擦了擦眼角,站起身嘆了口氣,“不愧是王老虎,可深信,可深交”。
1、少年熱血,革命救國
王必成一生嫉惡如仇,這種性格主要源于戰場上的摸爬滾打和社會底層的人生閱歷。
王必成生于1912年,出生在湖北麻城縣窮苦農民的家里,小小年紀,只讀了兩年私塾就開始靠打零工來補貼家用,這一年,他才13歲。
少年時期開始為溫飽奔走,一路上王必成看遍底層人民的掙扎。溫飽、歡笑、安全,這些眾生本該平等的權利卻似乎從未在貧苦大眾身上體現過,雖然不明白什么是革命,但王必成知道中國需要改變。
1927年11月,想改變中國的王必成選擇參加農民義勇隊,跟隨潘忠汝烈士打響鄂豫皖地區,反抗國民黨右派的第一槍。
那時正是蔣介石背叛革命的時期,起義(黃麻起義)雖然在最后階段遭到反動派鎮壓,但革命的火苗還是在少年的心中熊熊燃起。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起義有很多后來的開國勛將參與其中,包括2名大將,11名上將,23名中將,89名少將。
1929年4月,苦尋良久的王必成終于找到改編后的起義軍余部,并且順利成為其中一員,部隊番號雖然幾經變換,但在王必成的心中,這支軍隊永遠是那支“敢為天下先”的鄂東軍。
2、抗戰前線,連戰連捷
日本軍國主義從30年代開始在中國不斷擴張,危急之秋,南方的蔣介石卻依然打著“攘外必先安內”的虎狼之心。
為了避免抗日成為泡影,1937年抗大剛畢業的王必成就向中央請示,要去前線抗戰救國。
次年春,早已急不可耐的王必成趕往東南抗日前線擔任新四軍第一支隊二團參謀長,之后又擔任團長。雖然剛到前線的王必成不過26歲,但本身早已身經百戰。在新四軍任職期間,更是有“老虎團中王老虎”的稱號。
延陵大捷
老虎團是打出來的,不是吹出來的,上任不到半年,王必成就率領二團立下汗馬功勞。打下數次新四軍的“首個”,
- 攻打新封車站的首次夜戰讓日軍在江南最主要的運輸線遭到癱瘓,
- 攻打句容是新四軍首次奪取了敵占城,首次巷戰和首次攻點打援。
- 延陵大捷首次得到全國人民關注,極大提升了對抗日的信心,粉碎了新四軍“游而不擊”的謊言。
3、解放戰爭,對陣張靈甫
和江南群眾叫“王老虎“不同,在解放軍內部,王必成是出了名的冷臉將軍,除非有仗要打,否則別想見到王必成一個笑臉。就連粟裕將軍有時都笑談,必成什么時候笑,敵人什么時候來。
他是很能打仗的,而且善于打大仗,打硬仗,從不打‘滑頭仗’。
1946年3月,王必成擔任華中野戰軍第六師(第六縱隊)副師長,在蘇中七戰中五戰五勝。殲敵1.6萬人。后來國民黨張靈甫的七十四師參戰猛攻,解放軍被迫放棄淮南根據地,就連粟裕將軍都在張靈甫的手下失去戰機。
解放軍內部開始有人稱,張靈甫的七十四師比精銳日軍還要強,王必成聽說后不僅不怕反而戰意盎然,“和這個張靈甫碰一碰嘛”。
漣水之戰
很快王必成的愿望就實現了,張靈甫的下一個目標正是王必成第六師駐守的漣水,這次漣水大戰,張靈甫共突襲八次均被王必成擋下,最后粟裕率領華中野戰軍趕來合圍。張靈甫只能撇下7000具尸體退守淮陰。
“下次,我要用1000發炮彈打掉王必成”,張靈甫總結時將這次失利歸因在王必成身上。另一邊王必成也在冷面冷言地總結,“兵敗不山倒,兩虎未擒狼,姓張的有一套啊”。
同年12月,王必成、張靈甫打響了第二次漣水之戰。當時六師的譚震林決定將王必成擺到南岸硬碰張靈甫。然而這次張靈甫在戰前就將重炮架好,你王必成善打陣地,那就炸爛漣水。
飛機投擲炸彈,坦克引導步兵,即使王必成主動反擊卻仍然攔不住鋼鐵洪流。就在王必成在南岸死守之際,張靈甫卻率軍繞道城西,僅一天就突破了城西的防線。最終王必成疲于奔命,被張靈甫從南門、西門相繼攻入,最終警衛員死死架走王必成,這才算離開了漣水。
由于之前王必成功勛卓著,陳毅司令雖然氣憤但還是和粟裕商量讓他留職察看,反觀張靈甫雖勝,卻是險勝。
后來張靈甫被王必成斃于孟良崮峰頂,七十四師被俘人員就表示,七十四師的心氣早在那次漣水戰役中被第六縱隊打光了。這次登頂孟良崮,王必成也為我軍殲滅國民黨“五大主力”開了先河。
四、建國后不改本色
新中國成立后不久,王必成被派往朝鮮參加“抗美援朝”,任第九兵團副司令員,回國后授中將軍銜。
位高權重的王必成仍然時刻保持初心不改本色,去檢閱下屬不吃席,酒席撤下去再談事情。雖然冷言冷語卻極重情義,在局勢緊張期間,只有他敢為粟裕直言,沒有利益糾紛只是知道老上司不是那樣的人,王必成甚至想要給中央寫信卻屢遭妻子制止,直到死前這位中將都在遺憾這件事情。
1989年3月13日,王必成將軍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七歲。死前撫摸的一條“破”毛毯用了49年,只因這是去世戰友的遺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