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忘情
張萬年同志的大名,想必讀友們都知道。對越自衛反擊戰時,他是43軍副軍長兼127師師長,率部參戰;后來曾任中央軍委副主席。
人的名,樹的影。這127師,必須重點介紹一下。軍改前的127師,是葉挺獨立團的后繼,其前身可追溯到1924年成立的“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該師悠久的歷史在我軍各部隊中無出其右者。擔任這支部隊的主官,沒點真本事是萬萬不可能的。
1979年初,驕橫的越軍聽說43軍127師在曾給越軍當過軍事顧問的張萬年率領下,千里機動到了廣西與越南交界的愛店附近,遂喊出了“打垮一二七,活捉張萬年”的口號。
不過,口號不能當飯吃。吹牛皮容易,兌現可就千難萬難了。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后,張萬年率127師如猛虎下山,連戰連捷,打得越軍潰不成軍。2月27日,127師攻占祿平縣城后,張萬看到大街上“打垮一二七,活捉張萬年”的標語貼得到處都是,哈哈大笑。
狡詐的越軍面子里子都丟光了,心里頗為不甘,總想著“找補”。待我方宣布懲越目的已經達到,將主動撤軍,不要越南一寸領土后,此前被揍得又是在國際上四處喊冤乞憐,又是抱緊蘇聯大腿,拼命要求援助的越南人頓時來勁了,一邊宣布“全國總動員”,一邊出動此前一直不敢動用的預備隊,對我回撤中的部隊實施尾擊,妄圖撿個便宜,挽回一點面子。
127師后勤分隊在回撤途中,遭遇了小股越軍的襲擾。張萬年聞訊后想了想,遂下令將全師的火焰噴射器集中起來,將部隊回撤必經道路兩側的茅草全部點燃,并派部隊守住各個山口和路口。
大火將茅草燒光,越軍小分隊再也藏不住了,先后被我軍擊斃數十人,還抓獲20余名俘虜。
這個狠招壓根就無解。因為火焰噴射器噴出的是凝固汽油,別說是沾在易燃的草木上,就是沾在鐵皮上,也能給燒穿啰。
當時我軍裝備的74式火焰噴射器,是在仿制的58式火焰噴射器基礎上,歷經十余年改進而來。其戰斗全重降至20千克,最大射程卻提高至80~100米,有效射程50米,再裝填時間為4分鐘左右。其采用微型永磁發電機供電,只要扣動1次扳機,就能自動完成電路轉換、電機發電、發射等一系列程序。
部隊試用后認為,74式各方面性能均較58式有明顯提高,其噴射時油料集中性好,不易分散且燃燒猛烈,噴出的火柱能沿工事內壁拐彎、蔓流、飛濺,消滅處于死角的目標,能給敵人帶來強烈的視覺震撼和心理沖擊。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以及隨后的“兩山輪戰”期間,越軍遭到我軍炮火打擊時,一般會鉆入隱蔽的工事或山洞中躲藏。等我軍炮火延伸后,再鉆出來進入陣地實施抵抗。當表面陣地丟失后,越軍也會鉆入掩蔽部和山洞中,頑強與我周旋,盡量遲滯我軍的進攻。
為了消滅敵人,我軍通常會采取小群多路,先圍后打,逐洞殲滅的戰法克制敵人。然而越北地區的山洞很怪,洞中有洞,大洞套著小洞,層層連通,有許多拐彎,拐彎處還有擋墻,人很容易藏到里邊,從外面進攻非常難,進行清剿時既麻煩又危險。
當年我軍在步兵師屬防化連中下轄有噴火排,團屬防化排下屬有噴水班。每班裝備3具74式火焰噴射器。作戰時,這些噴火分隊向下加強到擔任主攻的尖刀連、尖刀排,支援步兵拔點攻堅。在清剿躲入山洞之敵時,噴火兵會在步兵火力掩護下抵近射擊,將一條條火龍噴入洞中。
特別絕的是,火焰噴射器噴出的燃油火焰不僅能直射,還能跳躍和拐彎,沿著塹壕、坑道內壁四處飛竄,見彎就拐,能流亂濺,粘到哪就燒到哪,讓越軍無處躲藏。
不僅如此,火焰燃燒時會消耗大量氧氣,即使沒被火燒到的敵人,也會很快由于缺氧窒息而死亡。
據統計,在為期1個月的對越自衛反擊作戰中,我軍參戰的噴火分隊先后消滅敵火力點、山洞、坑道、地堡1200多個,戰果僅次于炮兵部隊,并涌現出不少噴火英雄及英雄戰例。
1979年2月28日,昆明軍區14軍41師師屬防化連噴火13班的2具74式噴火器,奉命加強給步兵123團1連,協同進攻越南黃連山省紅河東岸14號高地。當天17時,1連進至14號高地東北側無名高地西北側時,突然遭到無名高地越軍警戒火力壓制。連長馬上組織機槍反壓制越軍火力,噴火組組長劉德富在2名步兵掩護下,從左側迅速接敵,在距離目標5米處,以臥姿連續噴射2瓶油料,消滅了該火力點。
3月1日9時45分,1連1排進至14號高地北側時,又遭到14號高地北側掩蔽部火力射擊。噴火手降祥書在步兵火力掩護下,從右側隱蔽接敵,逼近至距離目標5米處,以立姿近距離噴火,首瓶即消滅了該目標。當降祥書繼續前進時,又發現前方掩蔽部有殘敵在射擊,隨即從右側迂回至目標8米處,再次立姿近距離噴火,又是首瓶就消滅了目標。
此后,1連在向14號高地西南側無名高地發展進攻時,再次遭到該高地越軍火力點壓制。已經負傷的劉德富背著火焰噴射器沿無名高地東側接敵時,突與4名反擊的越軍迎面遭遇。劉德富先敵開火噴出1瓶油料,將4名越軍燒成“火人”。在趁勝追擊時,劉德富又與翼側2名敵人遭遇。他立即調轉槍口,對敵噴出1瓶油料,敵人帶著身上的火焰狼狽逃竄,很快被我軍步兵消滅。
降祥書迅速裝填完油料后,在向無名高地西側前進過程中,發現越軍從掩蔽部內向我軍投彈,便進至距離目標僅3米處,以立姿近距離噴射1瓶油料,一舉消滅了目標。但由于距離太近,火焰回濺,降祥書的面部被燒傷。副連長令他退出戰斗,降祥書堅決不下火線:“我臉受傷,腳還能走,還能繼續戰斗!”
他隨步兵繼續搜索前進,又發現2名越軍火箭筒手。隨伴步兵先敵開火斃敵1名,另1名逃入掩蔽部內頑抗。降祥書又快速進至距離敵掩蔽部進出口5米處,以立姿噴火順利消滅了掩蔽部內的殘敵。整個戰斗于17時47分勝利結束。
此戰,我軍2具74式火焰噴射器共消耗油料9瓶,消滅目標7個,燒死越軍7人,燒傷6人,繳獲40火箭筒3具、火箭彈30余發、定向地雷4個、防步兵絆雷5個,有力地配合了步兵戰斗。
1984年4月30日凌晨4時許,我步兵31師發起收復者陰山戰斗,僅用3個小時就占領表面陣地,但陣地清剿工作卻一直持續到天黑。
中午時分,步兵93團5連3排長帶領的2、3、7班戰士,在者陰山南側搜索時,意外發現了由一個天然溶洞串聯起來的洞穴群。洞口比人體大不了多少,必須靠近到10余米才能發現。3排長立即命令戰士們及配屬的火焰噴射器隱蔽警戒,做好戰斗準備,并讓越語翻譯喊話,讓越軍繳械投降。但洞內越軍卻朝洞外開槍作為回應,并打傷我方1位戰士。
既然如此冥頑不化,那就不要怪我們堅決滅敵了!我軍噴火兵隨即朝洞內噴射1瓶油料,洞內立刻傳來撕心裂肺的嚎叫聲。有5個被燒成“火人”的越軍端著槍從洞內沖出,邊沖邊開火,旋即被我軍悉數擊斃。
此后,越語翻譯再次勸洞內殘敵投降,但對方仍“不見棺材不落淚”。于是,我方2具74式火焰噴射器同時開火,洞里再次傳來陣陣哀嚎聲。又過了一陣子,洞內火焰漸漸變小,2名灰頭土臉的越軍步履蹣跚地鉆出洞投降。據他們供述,安明縣軍事指揮部3營營指揮所就設在洞內。該營副營長拒不投降,連同其他7名越軍已被火焰噴射器燒焦。
1989年4月6日,應中方邀請,意大利相關部門攜代表西方最高水平的T-148∕A火焰噴射器來華交流,與國產74式同場競技,結果二者各有千秋。T-148∕A攜油量高達15升,最多可連續噴射18次,且后坐力低,可以實施立姿據腰噴射,噴射后槍口溫度低、不燙手,整體防火性較好。但是,若論射程、噴射的準確性和威力后效,則74式是當仁不讓的王者。
此前,有關方面曾動過引進T-148∕A火焰噴射器技術的念頭,但“百聞不如一見”,更適宜清掃戰壕而攻堅威力嚴重不足的T-148∕A,沒能展現出我軍更加看重的震撼力和沖擊力,故此有關方面最終決定不盲目迷信西方,堅持走適宜中國國情的火焰噴射器發展技術路線。
(本文作者:忘情,“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編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后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于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于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