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復旦大學梁教授提出的“有條件的年輕人畢業后可以考慮啃幾年老”的觀點,引起了大家的爭論,有認同的,也有覺得“非常荒謬”的。其實梁教授講的“啃老”,不是指追求安逸、直接躺平、不勞而獲,而是建議年輕人在大學剛剛畢業之后不著急直接工作,在找到理想工作之前,可以給自己兩三年時間,慢下來探索自我、理解差異、認識世界,建立更寬廣的人生觀念。
1)
對于梁教授的觀點,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但有一個事實必須要承認,那就是的確有一些高校畢業生,畢業了不工作在家啃老。且這些年輕人中,有一部分還是985高校畢業生。
比如媒體報道的浙江某26歲女子,因嫌棄就業市場上提供的工作崗位工資低、專業不對口,求職無果后選擇回家躺平,兩年來沉浸在游戲或躺在床上;還有某985大學新聞系一位畢業生,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天天躺在家里的沙發上,整日無所事事,靠啃老為生。
從985大學畢業,卻不工作躺家里啃老,難道僅僅是因為“能力不足”嗎?應該講,“能力不足”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以下四點也起到了關鍵影響。
首先,個人職業定位出現了偏差
部分名校生自視甚高,對職業期望過高,非高薪、高地位工作不做,導致求職遇挫后不愿屈就,選擇啃老;也有一些名校生在校時未明確職業目標,畢業時迷茫無措,跟風考研、考公失敗后,錯過求職時機,又無清晰方向,只能啃老;還有一部分畢業生,存在社交恐懼或溝通障礙,害怕與人交流,難以適應職場人際關系,影響了求職和工作發展,最終選擇待業啃老。
其次,過度依賴家庭
中國傳統家庭文化使部分父母對子女過度關愛與照顧,導致子女對家庭產生過度依賴,缺乏獨立生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畢業后仍依賴父母生活。特別是現在很多家庭的經濟條件都比較不錯,父母能夠為子女提供生活保障,子女即使不工作也能過上較好的日子,這導致他們缺乏經濟壓力和動力。
第三,教育與市場脫節
當前教育體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許多高校教育側重知識傳授,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培養,導致部分大學生雖有理論知識,但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職場適應能力不足,難以滿足用人單位需求。
第四,市場競爭激烈
現在的就業市場是“供大于求”,985大學畢業生雖有優勢,但仍然有部分專業因就業崗位有限而出現畢業生找不到理想工作崗位的情況。
2)
我們所處的社會,變化很快,但束縛也比較多。年輕人應當勇于突破傳統框架,積極尋求那些富有挑戰性和創新性的領域,去挖掘那些尚未被充分發掘的增長點。
需要強調的是,探索未知并不意味著盲目冒險。年輕人在追求個人成長與突破的同時,也需要保持理性和謹慎,學會在風險與機遇之間找到平衡。
當然,這個過程是比較痛苦的,遇到挫折也是很正常的。我們能做的,就是保持積極的心態,不斷提升自己,并及時總結經驗教訓,調整求職策略。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沒有“大學畢業生在家啃老”的案例?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王老師教育課堂
(圖片來源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