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斌
1
理財與智慧碰撞,金融同文化相約。近期銀行博物館馬不停蹄,連續走進上海交通大學、華東政法學院、上海體育大學、上海戲劇學院、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杉達學院、立達學院等近10所高校,聚焦金融反詐、求職就業、金融歷史文化等話題,開展宣講和互動。
01
王家衛“微服私訪”?
在上海交通大學的活動現場,來賓們圍繞著“繁花”似錦的中國股市,大學生該不該跑步進場這個話題開展宣講。當晚主講方除了銀行博物館之外,還特別邀請了滬上資深的投資理財專家,電視劇《繁花》的證券顧問應健中先生。應健中回顧了中國股市35年的發展歷程,解讀了中國股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當談及火爆熒屏的電視劇《繁花》中的證券市場時,應健中表示,當時劇組為了拍好這段故事花了很多心思,力求將這段歷史真實完整呈現給觀眾。作為證券顧問,應健中向導演王家衛贈送了銀行博物館出版的《銀行老照片》一書,當中有多篇證券業老照片的解讀文章正是應健中撰寫的。同時還悄悄“透露”一個細節,王家衛導演曾經親臨銀行博物館,參觀展廳中陳列的“老八股”、“認購證”等資料,只是王導一如既往的低調,誰也沒驚動。
02
同行面試同行?
在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和上海體育大學,進校園活動以“未來星主播”——校園主播大賽的形式,如火如荼地開展。活動不僅對參賽者們的財經知識深入與廣度進行考驗,更對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的挑戰。銀行博物館王穎老師有20余年的講解工作經驗,此次作為大賽評委之一,現場與參賽學員開展互動和點評。巧合的是,上海體育大學有一位參賽同學在自我介紹時,履歷中有一項是該校創辦的上海武術博物館講解員。在這位學生的展示過程中,各個方面表現都比較優秀成熟,看來博物館講解崗位對大學生的鍛煉和幫助也是非常大的。最后王老師還熱情邀請了這位小“同行”以及其他參賽同學,有機會來銀行博物館參觀交流 。
03
誰的兜里有現金?
“誰的口袋里能拿出現金,便可得到銀行博物館帶來的精美書籍”!在多場校園宣講活動中,銀行博物館都結合大學生金融反詐話題以及近代金融歷史和文物開展特色進行介紹,同時為了增進與學生的互動,還準備了銀行博物館出版的《圖史流金》——中國金融之最一書作為獎品。刻有500多字的金融印章、上過太空的信用卡、古代的銀元寶、60億元的大額錢幣都讓同學們眼前一亮。當講到1—5套人民幣時,主講老師話鋒一轉,現在大家都基本用電子支付了,如果誰口袋里能第一個拿出現金來,可獲贈圖書一冊。滿滿一個教室的同學,只有寥寥數人有現金,支付方式的改變的確影響巨大。
04
金融的跨界可能?
近期就業問題日益受到大學生關注,而金融行業也是大學生求職的熱門選項。在穿梭于各高校的講座中,銀行博物館針對不同的大學生群體,對講座內容進行了個性化的調整。立達學院是一所側重金融專業的高校,博物館為學生帶去了近代銀行如何開展員工招聘的歷史,例舉民國銀行練習生考題與學生互動。在上海外經貿大學,聽眾來自新聞專業,于是講座內容增加了民國金融家如何支持進步新聞出版事業的相關內容。這些“接地氣”的課程深受學生喜愛,也為他們求職就業,提供了歷史的借鑒,拓展了新的思路。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官方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