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詩詞獵奇
關注讀書狗子
清代官方編修《全唐詩》,收錄詩人2873人,唐詩49403首。而蘅塘退士孫洙編選唐詩選集《唐詩三百首》,僅收錄唐詩313首,每一首都是傳唱千古的名篇佳作。唐詩代表著古代詩歌的巔峰,而《唐詩三百首》代表著唐詩的巔峰。
《唐詩三百首》收錄唐詩313首,詩人77家。其中大多是唐詩名家,李白、杜甫、小李杜、王維、孟浩然、白居易、劉禹錫、王昌齡等等。其中也不乏冷門詩人和無名詩人,但其名下詩篇往往僅有一二篇。比如唐玄宗李隆基、無名氏、西鄙人等等,都僅有一篇被收入《唐詩三百首》。
對于他們而言,雖止一篇,但能收入《唐詩三百首》,便是對其詩作的最大肯定。這僅有的一篇也往往是名篇絕唱。比如晚唐詩人秦韜玉,僅有一首收入《唐詩三百首》,便被譽為“古今口舌”,其中一個名句更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此詩便是下面這首《貧女》:
貧女
唐·秦韜玉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秦韜玉,是晚唐詩人,生逢唐末亂世,空有才華卻無從施展,屢次科舉都落第,最終只得饞附宦官做幕僚,時人戲稱他為“巧宦”。后來竟不知所終,成為歷史謎團。秦韜玉作詩尤擅七言,在詩史上頗有藝術成就。不過其詩傳唱度不高,鮮為人知。僅有這一首《貧女》流傳極廣,被選入《唐詩三百首》中,其中結尾名句甚至家喻戶曉無人不知。
秦韜玉雖然饞附宦官,但到底是曲意忍辱還是本性諂媚已不得而知了。但從其詩中尚可見他對晚唐黑暗社會的不滿和對貧寒士人不為世用的不平。不過秦韜玉作詩諷喻世事很是隱晦,這首《貧女》就是典型。
此詩全篇都是一個未嫁貧女的獨白,首聯說自己生在蓬門陋戶,自幼粗衣布裳,從未穿過綾羅綢緞。也正因貧窮,從無沒人問津,每每想起倍加傷感。
頷聯和頸聯自述自己的品格操守和才能:“風流高格調”、“儉梳妝”、“十指針巧”以及不畫眉爭短長。如此格調、如此才藝,卻無媒人上門,即使有良媒人相托,亦是知音難求。貧女的傷感不僅僅是貧窮,亦是有才無所用、有格無人知。
結尾一句“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嘆自己親事無望,卻仍要日日壓線繡針,為別人做出嫁的衣裳,更刺痛自己的身世,使人愈加“自傷”。
獨白到此戛然而止,從表面上看,似乎就是一片描寫底層百姓生活的詩篇。淺析之下,詩人的意圖貌似是以小見大,通過貧女的身世之傷,來揭露晚唐社會百姓的苦難。尤其是一句“為他人作嫁衣裳”仿佛是為底層勞動人民特意吟詠的,被誤解為“勞者不獲、獲者不勞”之意,成為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的千古名句。
但實際上,詩人的本意是以貧女喻寒士,借貧女之口道出寒士之悲。所謂寒士,出身貧賤,正是“蓬門未識綺羅香”,胸懷抱負如“風流高格調”,一身才華如“十指針巧”,然而去科舉卻科場黑暗屢屢落第,自薦卻難遇明主舉薦無門,徒然“擬托良媒益自傷”。最終寒士們唯有依附權宦當個出謀劃策的幕僚,終日為上司捉筆獻策,正是“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這首《貧女》,大概是詩人的自嘆之作吧。秦韜玉自負才華,卻屢屢科舉落第,自薦無門,最終只得依附宦官田令孜,充當幕僚。此詩托貧女自況,以哀怨沉痛的語調,表達的其實是晚唐社會對貧寒士人不公的現實。只不過此詩流傳開來,反而深受底層勞動人民所愛,一句“為他人作嫁衣裳”說到了百姓的痛點,反而成為無人不知的千古名句,被譽為“古今口舌”。
↓↓↓更多唐風宋韻,關注讀書狗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