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關羽敗走麥城,飲恨臨沮。
二爺西辭之后,聲名更勝生前,儒家尊二爺為文衡帝君,釋家稱二爺為護法伽藍菩薩,道家亦給了二爺協天大帝等尊號。
民間稱呼二爺最多的,則是關圣帝君。
時至近代,以江湖中人最尊敬二爺,不論黑白兩道,都還一直有拜關二爺的習慣,不過這兩道拜的關公略有不同。
白道拜的關公,多是二爺手擎寶刀,身披紅袍,腳踏紅鞋,雙目微閉。
取的是二爺有公職在身,心懷庇佑之心,要的是平安和正義。
黑道拜的關公,多是二爺手拿寶劍,身披綠袍,腳踩黑鞋,雙目圓睜。
取的是二爺心懷忠義,身具殺氣,以期二爺保佑他們團結平安。
此外還有商人拜關二爺,因為二爺還兼著武財神等職。
那么這么多人都去拜關羽,關羽當年又信奉什么呢?
熟悉二爺的人可能都記得,二爺平時的時候,有個讀書的愛好,而且二爺尤其喜歡看《春秋》。
那么《春秋》是本什么性質的書呢?
據相關史料記載,《春秋》是一本記載春秋時魯國歷史的書,這本的內容主要由當時的史官記錄,但是它卻由孔子加工整理后而出名,后來它還成了儒家“六經”之一。
也就是說,這本書和儒家是有很深的羈絆的。
那么二爺一個土根出身,早年還是殺人嫌疑犯的武將,為什么會喜歡讀這本儒家的經典呢?
有人說這是因為當時的社會風氣,東漢末年讀《春秋》,是當時的一種時尚;
也有人說,《春秋》的核心是禮制,二爺喜歡讀它,就是因為二爺一生都追求禮制講究的仁和義;
這些理解都各有自己的理由,但是這些理由都是表面現象,其實二爺喜歡讀《春秋》的核心原因,應該是他早年家里條件很一般,結果導致他沒怎么正經接觸過常規的儒家教育。
他后來有了條件之后,就想把這塊短板給補上。
二爺的這種心理,其實非常好理解。
以和他同時代的人為例子:
劉備早年家里比較落魄,但因為親戚的資助,他才有了學習的機會,但是劉備珍惜他的學習機會了嗎?
據《三國志》記載,劉備早年的實際情況是:
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
也就是說,本有機會好好學習的劉備,有了機會卻不珍惜,而是更喜歡玩樂。
曹操的出身情況,要比劉備好很多,那么曹操早期是個愛學習的好孩子嗎?
據《三國志》記載,曹操早年的實際情況是:
任俠放蕩,不治行業
也就是說,曹操早年也不是什么正干的主。
至于東吳的當家人孫權,應該也是有學習機會的,但是孫權最擅長的是什么,不是讀書學習,而是接人待物。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其實答案也很簡單,每個人心理上需要的東西,往往是他實際上正缺失的東西。
曹操、劉備、孫權,他們當年都有條件讀書學習,但是正是因為他們有這個條件,所以他們反而不在乎,而二爺呢,早年他是沒有這個機會的,所以后來才會找補。
黑幫天天拜關二爺,但是他們有幾個能像二爺那樣忠義的,他們之所以拜二爺,就是因為他們的日常行為,嚴重和二爺的為人不符,但他們身為黑幫,又不可能去信主流的道德價值觀,為了從心里約束別人,他們才會在名義上信奉二爺。
這就像清朝的統治者一手捧起了藏傳佛教一樣,他們自己信這套嗎,他們不過是希望用宗教來低成本的管理別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