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寺研究》是我國在石窟寺考古、寺院遺址考古、佛教藝術及石窟保護科技領域的第一本全國性專業出版物,由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石窟專業委員會和龍門石窟研究院合辦。2010年至2020年,每年發行一輯,共出版十輯;自2021年起,改為每年發行兩輯。我們本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以出版研究石窟寺領域的最新學術成果為己任,為全國石窟單位、相關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全面溝通與交流搭建良好平臺,以期推動石窟寺學術研究工作,促進全國石窟文物保護事業的繁榮和發展。
目錄
節選
涉縣地處太行山東麓中南段,存留著9處石窟、6處摩崖造像,上自北齊,下迄明代。除聞名于世的“天下第一壁經群”中皇山(媧皇宮)石刻佛經外,尚有一些中小型石窟、摩崖造像鮮為世人所知,如林旺石窟 、艾葉蛟石窟 、赤岸村摩崖造像、鹿兒寺石窟 、王堡村摩崖造像、曲里千佛洞等。這些石窟構成了以涉縣為中心的石窟群,為研究這一區域的佛教及佛教藝術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其中,赤岸村摩崖造像與王堡村摩崖造像毗鄰開鑿,時代相近。目前與這兩處摩崖造像相關的著述主要為文物類工具書及村志,以《中國文物地圖集·河北分冊 ( 下 )》《邯鄲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匯編·石窟寺及石刻卷》《涉縣赤岸村志》 為代表,僅對摩崖位置和個別窟龕的形制與大小、造像數量進行了簡單介紹,對題記內容的識讀也存在較大差異。
赤岸村摩崖造像位于河北省邯鄲市涉縣赤岸村北1.6公里處,北距王堡村摩崖造像900米,東距涉縣5.2公里,地理坐標為36°59′87″N,113°63′34″E,海拔476.5米。造像系在石灰巖崖面的基礎上開鑿而成,崖體表面平直,坐西面東,方向102°。近代在摩崖外部加蓋磚房進行保護。以磚房南、北墻為界,崖壁長2.87米、高1.6米。現存龕11所,造像14身,題記1則。
王堡村摩崖造像俗稱毗盧閣,位于河北省邯鄲市涉縣王堡村東北,東距涉縣5.9公里,地理坐標為36°60′57″N,113°63′05″E,海拔479.6米。造像系在石灰巖崖面的基礎上開鑿而成,崖體表面平直,坐西面東,方向97°。近代由村民捐資在摩崖外部加蓋了一座寺廟進行保護,寺名“眼光洞”。寺墻外存留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 年)“毗盧閣碑記”石碑一通。以寺南、北 墻 為 界, 崖 壁 長4.2米。現存龕4所,造像6身,題記4則。
本文由 張睿洋 摘編自 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石窟專業委員會 龍門石窟研究院 編《石窟寺研究(第16輯)》之《河北涉縣赤岸村、王堡村摩崖造像調查簡報》。內容有刪節、調整。
(審核:孫莉)
978-7-03-079921-0
定價:188元
微信號|spkaogu
新浪微博|科學出版社
文物考古分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