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和田,第一個你會想到什么呢?我想大多數人的回答是和田玉。
那么你是否聽說過作為和田玉品種之一的墨玉?
墨玉,質地細如羊脂、色澤黑如純漆,是和田玉中的精品玉料,而我們今天的主角正是與之密切相關的墨玉縣。
明史中記載:“于田,其國有白玉河,西有綠玉河,又西有黑玉河,源皆出昆侖山,國人夜視月光盛處,入水采之,必得美玉。”
▲圖片來源:小紅書@小二二旅行家(疆域恒通)
白玉河就是今天的玉龍喀什河,黑玉河就是今天的喀拉喀什河。這條河多產墨玉,河岸邊的墨玉縣名稱由此而來。
這座南靠昆侖、北擁大漠的綠洲,山川巍峨、綠洲富饒,民情愿喜、民俗濃郁,人杰地靈、盛甲四方,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以其獨特的意韻吸引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圖片來源:小紅書@認真玩耍的李跑跑
來到墨玉縣不知道怎么玩?請聽我細細道來!
度假生態旅游路線
1拉力昆濕地公園
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有一片土地,是維護墨玉縣乃至和田地區沙地生態安全的拉里坤濕地公園,當地人把它稱為“郁金香的湖泊”。
景區總規劃面積978公頃,得益于喀拉喀什河的滋養,它擁有沼澤、河流、湖泊、水庫、沙地等多種生態系統,沙漠風光與蘆葦沼澤水域并存,形成一種黃色沙漠與碧水植物之間鮮明的視覺對比。
這里還是新疆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每當春秋遷徙季節,景區便會成為黑鸛、黑頸鶴等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天地。
一群鳥兒在湖面上飛來飛去,有時排成一個圓圈,有時分開單飛,場面極為壯觀。
坐在湖邊,讓身心完全融入這美景之中。輕輕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空氣中彌漫著大自然的芬芳,微風輕輕拂過臉頰,清冽的湖水仿佛洗去身上的疲憊,心靈也隨之得到了凈化。
2紅白山
紅白山,顧名思義,是由紅白兩山組成。南有紅山嘴,北有白山嘴,兩種對比鮮明的色彩在同一地點交織,帶來的視覺沖擊不言而喻,令人印象深刻。
紅白山是新生代喜馬拉雅山脈運動引發的塔里木盆地隆起帶裂隙復活和抬升形成的單面山體,山體東側臨近和田河沖積平原的綠色長廊,而西側則被沙漠環繞,處于極端干旱的沙漠區。
紅白山地區除了擁有無盡的沙海,還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沙漠中建有石油公路,還有人造的工廠基礎設施。
今年五月份,這里作為2024中國環塔國際拉力賽的賽段,被更多的人所認識。
這條全長549.01公里的賽段,路況復雜、距離較長,對參賽選手的心態、體能、技術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來到紅白山,親自體驗這條險峻的路段,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圖片來源:石榴云
紅白山腳下的瑪瑙灘也是這里的一處特色。各色瑪瑙晶瑩剔透,在陽光下波光粼粼,閃閃發光,格外引人矚目。
傍晚時分,擺上燒烤架,火光跳躍。伴著羊肉串在炭火下的“滋滋”聲,眺望萬里星空,一群人談笑風生,這是何等幸福的事情!
3夏合勒克莊園
相信看過《阿凡提》的伙伴們都知道動畫片里有一個人物叫巴依老爺。他的房子非常大,也非常奢華,你是否想親眼見識呢?
我想,這座仍保留著幾分過去巴依老爺豪宅風采的夏合勒克莊園,能使你想象中的豪宅有具體的形態與輪廓。
莊園的正中間是一處房舍,四周都是果園。敞開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筆直的甬道,兩邊是用石頭筑起、木頭裝飾的稍矮的圍墻,路邊還可以看到代表農耕歷史的車輪。
果園里的蘋果、杏、桑葚等果樹在夏天提供涼爽的遮陰處;在秋天,則能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樂。庭院里掛在樹上的車輪、舊時的紡車與木箱,都在訴說著這里獨有的藝術韻味。
▲圖片來源:小紅書@喵喵愛旅行
庭院的東面是一座高大的木質雕花舞臺,舞臺旁邊放著兩個比人還要高的銅質茶壺。巴依老爺經常會邀請眾多好友一起喝茶跳舞,從這個茶壺上就可以想象當時宴樂的盛況了。
4東風水庫
東風水庫是集水上游樂、沙漠體驗、餐飲等為一體的旅游絕佳圣地。金色的沙山、碧綠的水庫、如茵的蘆葦蕩、奇異的石構成了這里的美麗畫卷。
落日時分,從遠處眺望,水面上波光粼粼,好似天上的星星閃爍,如同沙漠中的一片大海,因此也被人們稱為“玉海灘”。人們在這里沙療、滑沙、垂釣、游泳,很是熱鬧。
民俗文化旅游線
1老城景區
在我的印象中,每個地方都有一個老城,顯然墨玉縣也有這樣一個獨具特色、風格突出的景區。
▲圖片來源:小紅書@Lakey
老城景區有石榴巷、花帽街、玉祖木巴扎路等充滿濃郁民族風情的街巷、手工藝作坊。街巷縱橫交錯,布局靈活多變,曲徑通幽,是這座老城歷史的再現。
▲圖片來源:公眾號@AQee阿奇的旅行日記
晚上的布拉克夜市,各色美食琳瑯滿目。名字響亮、營養超高的“三蛋一星”(烤雞蛋、烤鵝蛋、烤鴿子蛋),看一眼就能吸引你味蕾的西瓜烤肉、紅柳烤肉、烤乳鴿、烤全羊、特色烤魚等美味佳肴,被譽為“長壽瓜果”的烤南瓜、新鮮可口的榨石榴汁、美味的酸奶粽子,讓人垂涎欲滴。
在這里,你可以一邊品嘗特色美食,一邊欣賞歌舞演藝、體驗民俗風情。
2二十八盤水磨坊
在距墨玉縣政府6公里的普恰克其鄉現存有28盤古水磨,由此便有了二十八盤水磨坊。
二十八盤古水磨是當地民眾昔日運用水力磨面的地方。它們坐落在水渠兩岸,凌空架設在中心閘口之上。這些木制建筑主體由上下兩層組成,極富當地風格。一樓是水磨工作區,二樓則是接待儲藏室。
這種水磨屬于臥式水磨,依靠水力低溫運轉進行磨面,能完好保存谷物的營養成分。因此,它是一種名副其實的原生態生產方式,產出的也是純天然綠色食品。
這是勞動者智慧的結晶,是歷史的見證,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映照。
3十二木卡姆傳承中心
不知是離開家鄉多年的戀家情結作祟,還是我的藝術細胞突然覺醒,每當聽到十二木卡姆時,心中會生出強烈的歸屬感,也逐漸感受到了小時候大人們總是掛在嘴邊的木卡姆真正的魅力。
“十二木卡姆”是流傳在新疆地區一種歷史悠久、篇幅宏大、結構完整的大型音樂套曲,是歌曲、舞蹈和音樂相結合的一組古典音樂作品,共有“瓊都爾木卡姆”“烏魯克都爾木卡姆”等12套,因而被稱為十二木卡姆。
2005年,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樂師們手持熱瓦普、都塔爾等樂器,將木卡姆獨特的旋律表現得淋漓盡致;身著五彩繽紛民族服飾的舞者們輕盈起舞,為這項藝術增添了無限色彩。
作為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中心,這里成為了促進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的一處圣地。在這里,你可以盡情領略木卡姆藝術的獨特魅力,感受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蘊。
4桑皮紙一條街
桑皮紙,亦稱“漢皮紙”,是以桑樹皮為原料的手工紙。造紙行業普遍認為,造紙起源于東漢時期,具有獨特的文化遺產價值。
▲圖片來源:小紅書@懷疑花生
在墨玉縣,桑皮紙制作技藝傳承千年,被譽為紙業“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
在桑皮紙一條街,制作桑皮紙的匠人依然保留著最原始的工藝,用他們的雙手創造奇跡。
傳統的桑皮紙制作過程需經過浸泡、剝削、鍋煮、捶搗、發酵、過濾、入模、晾曬、粗磨九道工序,紙張具有纖維交錯均勻、墨韻層次鮮明等特點。桑皮紙以其獨特的物理特性和藝術效果,在書畫裝裱、工藝品制作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并在新疆國畫院的中國畫創作中煥發新的生命力。
這座以墨玉為名的縣城,就像一本封面樸素而內容深邃的書。只有當你翻開它,才會發現其中蘊含的奧秘——每一頁都在訴說著過往的歷史。
▲圖片來源:公眾號@AQee阿奇的旅行日記
墨玉縣不僅僅是一座小城,它更是一個充滿故事和情感的世界。在這里,你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感動和驚喜。
現在,這本書已經放在你的前面,正等著你去翻開,去細細品味這座縣城的獨特韻味!
本文由“我從新疆來”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