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TOTOLO
編輯 / Pel
排版 / Enclave
“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創作者被批‘畫得太像藤本樹’,當‘藤本樹軍團’紛紛走入大眾視野,當諸如Taizan 5一樣的有才能的創作者也不再創作‘典型Jump作品’的時候,朋友們——
時代的風轉變了。”
隨著《我的英雄學院》《咒術回戰》等人氣作品步入完結,第十一代主編中野博之卸任,《少年Jump》又到了作品群迭代的時代節點。
《少年Jump》目前的局面如何,能否延續自己的霸權統治呢?
01
Jump本刊當下的困境
《少年Ju mp》雜志可以同時連載20部左右的作品——這是一個數目不小的作品群。
- 對于《少年Ju mp》來講,“連載2年以內的作品”無疑是新手期,很難獲得過多的關注和收入;
- “連載2~4年的作品”是生力軍,它們紛紛開始動畫化,開始兌現自己的商業價值;
- “連載4年以上的作品”是壓艙石,它們的商業潛力基本兌現,在作品末期穩定地為雜志做出貢獻。
而以Jump 2024年45號的連載情況為例,21部連載中:
- 連載2年以內:11部;
- 連載2~4年:5部;
- 連載4年以上:5部。
而如果去掉《One Piece》《獵人》這兩部連載20年以上的、脫離一般更新周期的“老古董”,再考慮到《夜櫻家的大作戰》《不死不幸》《我與機器子》整體商業表現不佳、基本無商業潛能,大家會發現大量作品囤積在新手期、鮮有具有確切明亮商業前景的新一代作品。這種情況,顯然意味著作品的更新換代不暢。
而到具體的作品來講,刨除掉《One Piece》《獵人》之后,Jump上連載2年以上的作品是:
《夜櫻家的大作戰》《不死不幸》《我與機器子》《坂本日常》《擅長逃跑的殿下》《魔女與使魔》《藍箱》《落語朱音》。
在上個世代的《少年Jump》作品序列中,有一個被捆綁營銷的概念,那就是新時代四天王,它們分別是:
《鬼滅之刃》《約定的夢幻島》《新石紀》《我們無法一起學習》。
在這個概念拋出不久之后,Jump本刊也很快迎來了《咒術回戰》。而在更上一個時代,Jump的代表作是:《排球!!》《暗殺教室》《食戟之靈》《偽戀》《齊木楠雄的災難》。
我們都不需要拿《鬼滅之刃》《排球!!》這樣的作品來比較,各位朋友們,《少年Jump》現在的連載作品里有一部能達到《約定的夢幻島》的水準的嗎?筆者這邊,是有很大疑問的。
當下《少年Jump》連載陣容之乏力,可以說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
為什么會這樣,是怎么一步步走到當下的境地的呢?
02
世代更迭的作品群
這并非《少年Jump》第一次遇到作品“青黃不接”的困境。
在1997年《龍珠》《灌籃高手》漫畫完結之后,Jump遭遇了著名的“黑暗期”。在2014年,隨著《火影忍者》完結,《Bleach》風評和人氣下滑,新連載前景不明,一度也有著“《少年Jump》是不是要完了”的論調。
這兩次“黑暗期”看起來兇險、困難,但現在看來其實也就和兩部作品有關系——《獵人》《One Piece》。富堅義博在完結《幽游白書》《Level e》之后,對于“少年漫畫/王道漫畫”的理解已經大成,他的《獵人》走向少年漫畫的最高殿堂只是時間問題。而天降奇才·尾田榮一郎的《One Piece》,更是給了《少年Jump》這樣一個雄厚的底氣:
只要《One Piece》沒有完結,那么Jump就依然是Jump,不會面臨真正的存亡危機。
這個事情,可以說自1998年到2024年,都是正確的。在二十幾年的時光里,無論風云變化、作品群如何迭代,《One Piece》都在那里,《少年Jump》都會是商業上最強的漫畫雜志。另一方面,只要《One Piece》《獵人》在,屬于Jump的故事就永遠有標桿和模板。
在2014年,其余作品不盡如人意,但是《One Piece》依然如日中天,所以即使有人唱衰,《少年Jump》也根本“不慌”。
但在10年后的今天,《One Piece》已經進入了它的生命中后期,它依然很強大,但已經不再是能夠一己之力撐起一片天的巨大存在了。《獵人》依然在這個青黃不接的時期站了出來,但富堅義博脆弱的腰椎已經難以長時間負擔“臺柱”的重量。
就是因為《少年Jump》用了二十多年的“老基石”已經用不動了,這一次的“低谷期”才顯得如此兇險。
在講完最最重要的因素后,讓我們把時鐘往回撥,從2014年開始,慢慢談《少年Jump》在作品群更替中的大事件。
1)2014災難的作品完結
2014年《少年Jump》最大的事件,當屬《火影忍者》完結。
《火影忍者》和《Bleach》完結的情況比較類似,它們曾經都是能量巨大、特點突出、被廣泛喜愛的作品,但是在長期連載之后,主流讀者群對它們的耐心耗盡,由此結束了作品周期。
如果2014年之后的《少年Jump》乃至整個日本漫畫圈能夠人才輩出、佳作迭出的話,《火影忍者》和《Bleach》的完結不是多么重要的事情。但在過去十年的時光里,很顯然并非如此。久保帶人和《Bleach》在近些年中外讀者的風評、期望變化,說明著讀者對這些老的優秀創作者有著不小的期望,由此反而能看出——《少年Jump》對作品完結的一系列處理不夠好。
而最大的災難處理,當屬《火影忍者》和岸本齊史了。
在《火影忍者》完結之后,顯然,《火影忍者》還有不小的商業價值,岸本齊史被大家寄予厚望。而最終大家等來的是什么?是《博人傳》。對于《博人傳》的品質、成績,筆者認為說一句“災難性”也并不過分,實在是比較難想像到比這更差的結果了。
曾幾何時,我們在爭論《One Piece》《火影忍者》的商業成績的時候,還會有“本土是海賊,海外是火影”的說法。但到了現在,《One Piece》都乘上全球化、網絡化的風潮有著很不錯的海外成績了,而《火影忍者》卻幾乎衰敗殆盡了。
《博人傳》漫畫在《少年Jump》上連載了三年,最終移刊《V Jump》。岸本齊史可以說是“浪費”了三年后,在《少年Jump》上與大久保彰合作推出了《機侍八丸傳》,而這一次運氣就不站在岸本齊史這邊了,幾乎可以說是恥辱性地結束了連載,自此幾乎退出了長篇漫畫繪制創作。
2)顆粒無收的2015
2014年《火影忍者》完結之后,當時的讀者雖然對《少年Jump》作品群有所顧慮,但實際上《暗殺教室》《我的英雄學院》《食戟之靈》都有著良好的水準與潛力,更不要提更早一些露出鋒芒的《偽戀》《排球!!》,實際上可以說是局面大好。
事情在2015年出現了變化。在這一整年,《少年Jump》的最大收獲是《黑色五葉草》——而這部作品移刊《Jump GIGA》了,小畑健用失敗的《學糾法庭》宣告了自己創作低谷期的開始。這些失敗的新作嘗試,說短一些持續到了2016年2月《鬼滅之刃》,說長一些的話那就是2016年8月《約定的夢幻島》的出現。
3)“四小天王”的2016-2017
講到《少年Jump》的2016、2017年,那當然就是“四小天王”了:
《鬼滅之刃》《約定的夢幻島》《新石紀》《我們真的學不來》。
從結果來講,這當然是輝煌的一代新作。無論我們如何評價《鬼滅之刃》,在商業上,它都是能夠和《龍珠》《One Piece》相提并論的巨大存在,正所謂教會了一代讀者讀漫畫。光一部《鬼滅之刃》放在這里,這一代作品怎么看都很厲害。然而,在光鮮背后,這兩年卻有著下面的“問題”:
其一,這一代成功的作品普遍連載時間較短。“四小天王”四部作品平均長度為201話,同時這一時期《少年Jump》上的臺柱作品并不經常休刊,這就導致這些作品平均連載時間僅有4年。
其二,老牌作者/作品繼續鎩羽而歸。在這兩年內,岸本齊史/池本干雄的《博人傳》、藤卷忠俊的《機器人的高爾夫激光炮》、田村隆平的《饑腸轆轆的瑪麗》均不及預期。
這兩樣問題,都是非常嚴重的——特別是第一個問題。現在的漫畫作品會更加著重于多媒體運營,而以動畫為核心的多媒體運營的周期是遠遠長于4年的。以《鬼滅之刃》為例,它已經完結4年了,而它的動畫還有3部劇場版等著做呢。請大家暢想一下——
如果時至今日《鬼滅之刃》依然在連載,它能夠多賺多少錢?
即使不想商業面的事情,在“抽獎”概率不變的情況下,“佳作”連載的時間短,自然會讓作品群迭代更加吃力。
4)野心與失控的2018-2019
這兩年的集英社和《少年Jump》可以說是風光無限、順風順水。在17年下半年,Jump新任編輯長中野博之上任,而這一節點的Jump,也在互聯網、全球化、多媒體運營等多方要素影響下,遍地開花。
第一重要的當然是《鬼滅之刃》的商業大爆,自不必多講;
第二重要的是《咒術回戰》的連載與火熱;
第三重要的是《電鋸人》的連載與火熱,這一部分我們將在后續內容進行詳細討論;
第四重要的是《武士8 八丸傳》的鬧劇;
第五重要的是《演員夜凪景》的夭折,以及 久保帶人 和《BURN THE WITCH》的成功。
在新上任的兩年中,中野博之在全球化、商業化運營的貢獻無法否定,《演員夜凪景》《咒術回戰》《電鋸人》《BURN THE WITCH》等一系列優秀作品也讓《少年Jump》看起來前途光明。但就在這一片大好的形式下,中野博之為代表的Jump編輯部卻遭遇了《武士8 八丸傳》的巨大鬧劇,筆者甚至懷疑中野博之自此之后對待新作品就“開擺”了。椎橋寬失敗的《梳扎頭發的神緒結衣》,也進一步說明了久保帶人的成功只是個例。
《少年Jump》的命運,自此急轉直下。
5)崩壞的2020-2024
進入2020年,《少年Jump》積累的矛盾進行了總爆發。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老創作者繼續不被認可。在這四年中,最為成功的老創作者的作品是筱原健太的《魔女與使魔》——這部作品還算優秀但難以成為Jump“頂梁柱”。其余的,無論是矢吹健太郎移刊Jump+的《妖幻三重奏》,還是田村隆平《灼熱的龍宮》、松井優征《擅長逃跑的殿下》、藤卷忠俊《殺手青春》,更或者是島袋光年丟人無比的《Building King》,都遠遠沒有達到“為Jump‘回血’”的地步。
第二,新連載的質量下滑與編輯部的“擺爛”。Jump上新連載品質參差不齊是常態,但在近幾年的新連載中,質量離譜的卻越來越多。以《時間悖論代筆人》和《地球之子》為代表,前者代表著Jump編輯部又一次災難性的作品審核與觀眾感知,后者代表著Jump新連載品質下限(不如很多網絡平臺新連載)。因為這幾年新連載過于疲軟,甚至出現了“中野擺爛/中野在新連載中塞私貨不好好搞作品”之類的觀點。
第三,新生人氣創作者的水土不服。Jump本刊上的「新生人氣創作者」有兩個來源,一是直接挖其他平臺的熱門作者,這幾年更加常見;二是在Jump體系中培養出來的新人。從目前的結果來看,這些人無論如何,都難以解決Jump的困境。
第四,對老臺柱的放任。我們之前提到了「新臺柱連載時間過短」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Jump編輯部的答案居然是——常態化休刊。在這一時期,「三休一」成為Jump乃至Jump+上的常態。
一路順下來,大家其實隱隱能感覺到,除去一些「人禍」之外,觀眾群、新生創作者為什么就和Jump「傳統」漸行漸遠了呢?
這正是本文想要重點討論的事情。
03
Jump+與藤本樹的崛起
1) “非王道”的崛起
對于近幾年的集英社來講,創作層面最重大的事件,其實是Jump+的興起。
Jump+是集英社向網絡漫畫平臺進軍的陣地,在實體雜志衰落、網絡平臺興起的總背景下,即使一開始體量不大、效益一般,Jump+的發展依然很受重視,可以說用盡各種手段來幫助其成長。
而在這個成長、壯大的過程中,一些事情慢慢地被改變了。
網絡平臺和實體雜志的審核尺度不同、讀者群體不同、讀者喜好不同,總體來講,網絡漫畫的讀者群往往喜歡尺度更大、劇情更加開放的作品。Jump+在度過2014-2015年的新生期后,于2016年迎來了它第一批廣為人知的作品:
《終末的后宮》《炎拳》。
《終末的后宮》可以說是Jump+上的《破廉恥學園》,它色情、暴力、血腥,但也由此成為了Jump+第一批廣受關注的原創作品,為Jump+招徠了不少讀者。
而另一部作品則更為重量級,藤本樹和他的《炎拳》由此走入大眾視野。
《炎拳》以他的奇特內容吸引了大量關注,而藤本樹和他的“藤本樹軍團”,以及更廣的受到藤本樹廣泛影響的新一代創作者,對Jump系作品創作產生了 巨大、深遠的影響。
某種意義上講,藤本樹是“非王道”的代表與化身。
Jump自《龍珠》以來的主流作品,其核心并非是由“友情、努力、勝利”定義的“王道”,而是“少年主動追求自我實現”的“王道”。這種根基于堅定的自我、努力追尋目標的故事,才是Jump系故事的招牌。
而對于藤本樹來講,這一切都是虛幻而不被他相信的,他在成名作《炎拳》中,假借男主角阿格尼之口,用一遍又一遍的“我為什么要活下去”表達著自己與主流Jump系作品迥然不同的主題。
而正是這樣的“非王道”的創作者,卻在各個層面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很多朋友會覺得這是一位有才能創作者帶給大家的“飯后甜點”,但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創作者被批“畫得太像藤本樹”,當“藤本樹軍團”紛紛走入大眾視野,當諸如Taizan 5一樣的有才能的創作者也不再創作“典型Jump作品”的時候,朋友們——
時代的風轉變了。
2) “失敗”的運營
把時針撥回幾年前,其實所謂“堅定的自我、堅定寬廣的目標”在更早的時候就慢慢弱化、淡化了,《少年Jump》知名作品中相對較嚴格符合這一方針的作品,其實已經要追溯到《排球!!》《食戟之靈》了。
在2012年開始連載的《我的英雄學院》中,已經出現了外表怯懦的男主角。而在之后的作品中,主角大談夢想、追求的作品變得愈發稀少,出現了日常被破壞、被迫開展故事的作品,以及主角目標相對“普通”的作品。一言以蔽之:
主角的驅動力從“偉大的夢想”轉變到了“與他人的聯系”。
這一不起眼但非常巨大的變化,主因肯定要從社會風潮、年輕一代思想變化講起,但這個話題過于艱深,本文不過多進行討論。筆者想在這里告訴大家的是,即使社會風潮如何變化,“王道作品”總是會有很大一批受眾的,《少年Jump》也有很多工作可以去做,但是——
以上一代編輯長中野博之為代表的Jump運營并沒有去“維護”。
對于Jump作品,中野博之有一段經典的論述:
——說到JUMP的話有個三大原則"友情、努力、勝利"很有名。 中野: 之前確實有被這樣說過。只是我雖然是00年進入公司在編輯部就職,但是沒有被很強調那三原則。現在的員工們也沒那么在意。沒有三原則所以這個漫畫不行這種事是不存在的。 但是,作為少年雜志這一理念我們一直都有堅持。比如說如果作品是細微描繪主人公大叔的人生的話,就算很有趣我們也會說”這不是少年漫畫所以不采用"。仔細思考少年漫是什么的話,說不定友情努力勝利中的哪一個就包含在漫畫里。
——現在有代替友情努力勝利的關鍵詞嗎? 中野: 果然還是要憑角色本身。在數字時代,面向世界發表的時候,果然還是角色的魅力最重要。實際上與《七龍珠》 《火影忍者》相比《ONE PIECE》在海外火的算比較晚了。之前有人說,超級賽亞人悟空和?漩渦鳴人都是黃頭發,相比之下可能路飛是黑發所以才不易被海外的人接受。但后《ONE PIECE》完全火起來了。路飛證明了只要角色有魅力的話就沒問題。
在他看來,一切的一切、核心的核心是“角色”。在任何一個時代,一部漫畫的紅火都和角色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但當拋棄“友情、努力、勝利”,僅僅以“角色魅力”和看起來是少年作品為作品選拔標準,那么——
- 如何抵擋藤本樹這種創作者呢?
- 《少年Jump》有什么特別之處呢?
集英社精心設計的“人才培育體系”,更是加劇了這種現象。
在過去的時代,挖掘新人漫畫家、創作新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就是編輯部的工作,以《少年Jump》為代表的連載雜志坑位有限,競爭、選拔激烈的同時,作品選擇也會偏向保守。隨著時代遷移,集英社刊發了更多的漫畫雜志,比方說:
- 《JUMP SQUARE》(2007年創刊)
- 《最強JUMP》(2011年創刊)
- 《JUMP GIGA》(2016年創刊)
這些“分陣地”的出現,提供了很多新的連載坑位,也分流走了一部分作品,而當Jump+出現之后,這種趨勢達到了新的高峰,因為:
- Jump+能夠同時連載100部以上的原創作品(坑位是本刊5倍以上)
- 《少年Jump》人氣作品移刊Jump+
在Jump+崛起之后,集英社新人培養的任務很大一部分轉移到了Jump+上,形成了下面的人才培養流程:
Jump Rookie/漫畫賞/編輯選拔
Jump+短篇試水/擔任助手
Jump+正式連載/集英社其他雜志連載
《少年Jump》連載
在這個鏈條內,有幾個關鍵性的“點”:
- 掌控大局的編輯林士平,年輕有為但是對“王道作品”并不執著;
- Jump+短篇的代表、最強者,是藤本樹(驀然回首、再見繪梨);
- 比較“強”的新人,很可能給藤本樹當助手從而產生交集。
林士平是發掘、指導藤本樹的編輯,他基本上主導了Jump+乃至更大范圍的新人培養,在今年7月還主導設立了培育新人漫畫家的“漫畫公寓”。作為能搗鼓出藤本樹的編輯,在藤本樹們獲得成功之后,配合上坑位多、發揮空間大的Jump+平臺,他的作品發展方針可想而知。
而容易被大家忽視的,就是新人漫畫家成長過程中的“短篇試水”環節。對于新人漫畫家來講,他們本身不夠成熟,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畫一部自己的東西是很難的,因此難免要去模仿。
而Jump+乃至于他們目之所及最強的短篇漫畫家是誰?是的,是藤本樹。看到這里一些朋友可能會問:“如果藤本樹畫短篇真的很強,新人漫畫家們學一學又有什么壞事呢?”
在這里我借松井優征對給Jump投稿的新人發表的評語,來回答這一問題:
“各位新人整體水平很高,但太多人受到藤本樹影響了,投稿作品都是些一話完結的人生劇場,讓人看得發膩。還請各位磨煉獨創性,認真思考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作品與眾不同。”
大家可能會覺得,這里是說新人作品里面有《電鋸人》《炎拳》的影子,其實并非如此,真正重要的部分是后面的——都是些一話完結的人生劇場。藤本樹創作的《驀然回首》《再見繪梨》《隨心一聽》乃至于他生涯早期的作品,確確實實都是一話完結的人生劇場。從單純的作品評價來講,這些作品都是不錯的作品。但是從Jump運營的角度來講——
都一話完結了,你還連載什么???
《少年Jump》希望看到的,是長期連載的作品。是《One Piece》《火影忍者》《Bleach》這樣抬手就是幾百話的自然最好,畫不了這么長,畫個200話也行。這些一話完結的人生劇場,就算展開、填充一些內容,基本上幾十話、一百話也就講得差不多了。
簡單總結,種種原因,讓Jump+培養出來的漫畫家難以向《少年Jump》輸血。
Taizan 5、 賀來友治 兩個人在Jump+都是風生水起,到《少年Jump》全都嚴重水土不服而草草收場,沒有為《少年Jump》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甚至于,因為Jump+很重要,《少年Jump》還得把各種熱門作品分出去。
在Jump+上的熱門作品《間諜過家家》《怪獸8號》,其實相當適合搬到本刊上連載,但最終還是一直留在Jump+上了。
在本刊上畫出熱門作品《電鋸人》之后,藤本樹居然就這么跑回Jump+去了。
而更典型的是《琉璃龍龍》,這部作品是非常難得的在本刊連載又有人氣的新作品,但在作者痊愈之后,在《少年Jump》已經非常欠缺新興人氣作品的前提下,居然選擇移刊Jump+,足可見集英社對Jump+的傾斜。同時,也實在的加劇了Jump的空心化。
04
Jump的未來
講了這么多,Jump就完蛋了嗎,該怎么辦呢?筆者在這里講一些相對私人的看法。
1)連載體制改革
在筆者看來,傳統的紙媒周刊連載制度,是迫切需要進行改革的。
現在《少年Jump》作品的動畫化已經和上世紀《龍珠》《One Piece》完全不一樣了,在整體品質相對出色的前提下,更新的非常緩慢。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強度極高的連載,既對創作者過分壓榨,又不利于作品群的持續發展。
現階段臺柱的「三休一」只是一個開始,近期《獵人》轉為不定期連載一并說明了——靈活、個性化的連載間隔的迫切性。而很顯然,《少年Jump》沒有很好解決它的辦法。這里并不僅僅是沒辦法做到精細化連載周期安排的事情,而更是《少年Jump》坑位不夠多,作品池不允許這么安排。
另一方面,《少年Jump》雜志讀者群是否過于狹窄,讀者反饋機制的時效性、有效性到底如何,筆者目前抱有很大的疑問。
《武士8 八丸傳》不是優秀的作品,但公允得來講,大家覺得它不能在當下的Jump上當一部中堅作品嗎?但它就那樣在Jump編輯部捧殺式宣發下,作為鬼滅浪潮中的“反面典型”黯然腰斬。
taizan 5的《一之瀨家的大罪》從漫畫單行本銷量來看它有著一定的讀者群和商業價值,但它是一部與Jump格格不入的作品因而被Jump讀者所棄厭,最終也是草草收場而不被Jump所容——更別說《暗號學園的伊呂波》這樣的作品了。
其余的,比方說與社交媒體的聯動、多媒體運營的便利、對讀者行為更細致的收集,這更是無從談起了。
《少年Jump》現在就是這樣一個好作品憋不出來,憋出來不是傳統/經典作品接受不了,是傳統/經典也畫不了多久的現狀。上面的種種,疊加上紙媒必將衰敗的總體趨勢,《少年Jump》還適合作為集英社整個體系的核心嗎,筆者認為有很大的問題。這不代表應該立刻全面轉向Jump+或者其他平臺,至少至少——
不要再把《少年Jump》作為整個作品體系的最高點
如此這般,至少taizan 5、賀來友治不會白白浪費自己創作的黃金期。
2)創作少年故事的素質
筆者是藤本樹作品的忠實讀者,但更是Jump經典少年故事的忠實讀者。在上面我們講了“很難抵擋藤本樹這樣的創作者”的話題,但從大眾面來講,對“王道作品”的需求依然是很龐大的,總是需要的。即使很難在內核上做出彩,《少年Jump》王道作品依然有自己能爭取的,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筆者沒有“靈丹妙藥”,但有兩個“笨點子”:
第一,繪制的能力與意愿。在筆者看來,近些年Jump作品在繪制上的表現是非常糟糕和無趣的。不僅僅是畫得不精致、工整,而更多是全方位的低水準與無趣。對于Jump經典作品來講,吸引人的角色、奇異的世界觀、激烈精彩的戰斗、富有趣味的道具能力……這些無不需要繪制上的高超能力,而把整個世界完整展現出來,無不需要強大的繪制意愿——這對于當下的創作者也是很罕見的。應當從整個選拔、培養過程中,更加進行強調——這不僅僅是搞個「畫力賞」之類的可以解決的。
第二,了解寬廣的世界。新時代漫畫創作者有一個共通的問題,那就是“他們的見識大部分來源于老一代動畫/漫畫作品,而不是自己的經歷體驗”。以體育運動漫畫來講,了不了解一項運動,畫出來的作品是完完全全不同的——即使「夸張/失真」,細節上也迥然不同。另一方面,老的作品必然不能反映年輕人的興趣愛好。新一代漫畫家本身作為年輕人,在愛好漫畫、投身漫畫的同時,應當更勇猛、敏銳地生活,了解目標群體的興趣、愛好、情緒,熟悉各種事物更豐富的內在構造,才能夠創作出豐富、多元而又深入淺出的故事世界,才能夠不缺表達的主題,才能夠有創造出更高級別作品的可能。
這兩點說起來困難(光練好繪制就足夠困難了),但執行方向仍然是清晰的。筆者相信,繪制能力意愿突出、故事創意豐富新穎的作品,不會差到哪里去。也許在一個恰當的節點,一個恰當的題材,一部恰當的作品,就會成為下一部里程碑的存在,進而延續Jump王道作品的歷史。
在當下的時代,《鬼滅之刃》《咒術回戰》《電鋸人》們給了一些回答,但筆者依然期待,Jump能夠如《獵人》《One Piece》一般,交出更加熱烈的回答。
— 點擊圖片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