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艱難的三季度,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都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財報自然是一片驚嚇,而業績還能算得上優秀的行業,大部分都依靠出海。
拓展海外市場,仍然中國企業脫離國內大環境干擾,獲取超額利潤的超額法寶。
從最新的出口結構中看,高附加值的機電產品依然廣受世界人民的歡迎,當然里面不少的行業都已經是分析得耳熟能詳了。比如新能源汽車和芯片,但同時也有一個細分領域的增速優秀,國產摩托車出口增速正在逐季加速。
四輪汽車的電氣化趨勢不可逆轉,漸漸加速,但二輪車似乎無法被完全電氣化,使用小電池的電雞,無法滿足高續航和高動力這兩個作為交通工具的核心功能需求。
而放眼環球,對于發展中國家,如東南亞、非洲、印度,摩托車是相對汽車更主流的交通工具,市場發展潛力還很大。而對于發達國家,大排量摩托車也是享受駕駛樂趣的好產品,仍然有充足空間。
目前國內公司制造水平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在二輪車領域的海外滲透已經開始步入正軌,至少從今年的表現看,幾家國產摩托車公司業績都超出了預期,在不起眼的地方偷偷賺錢。
一、業績加速背后
目前上市的摩托車公司有錢江摩托、春風動力、隆鑫通用。從業績數據趨勢看,都出現了明顯的三季度加速現象,側面反應行業普遍景氣。
首先是出海一如既往的好,24年H1,中國摩托車出口額增速18%,24年1-9月,中國摩托車出口額達到19%,略微加速。同時也是出口商品中增速較快的子項。
其次,同期摩托車進口量下降,側面反應,國內市場也發生國產替代,無論是中國還是海外的摩托車市場,均是國產品牌在增加市占率。
當然,這樣同時發生的,且高得離譜的行業增速,需要多因素共振,下面分開國內和海外市場分析。
目前宏觀形勢下,摩托車市場國內增速依然受困經濟表現,沒有好的增長。但從樂觀的角度看,行業的不景氣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目前下降速度已經趨緩。相反,出海增速很快,已經開始把中國摩托車產銷量拉回來了平值。
注意到,最新的數據顯示,電動摩托車產銷目前表現是業內最差,同比下降近40%。電動二輪車的屬性就是城市近距離通勤,所以需要駕駛證,但也開不快,開不遠的電動摩托車,市場做不大,取而代之的是電動自行車,也就是電雞,時速不超過25km/h。
另一方面,大排量摩托車的占比不斷提升,這類摩托車有較強的動力,主要是用來體驗速度與激情而不是單純的交通工具,側面反應了這個行業的消費升級,從中擁有量價齊升的機會。
所以,整個行業業績普遍不錯。它們基本都有大排量的高端摩托品牌出口,而且這幾年基本都保持了不俗的增速,隨著海外占比加大,業績增速也就變得越來越快了。
至此,對于這些中國摩托公司,目標顯然是逐漸靠性價比優勢,成長為全球性的摩托巨頭??吹秸麄€全球摩托市場,仍然是非常大的,其中,全球摩托年銷量5000萬輛,銷售收入1333億美元。
中國生產了2000輛摩托,約占全球的40%比例,是世界第一大摩托車生產國,而出口摩托763萬輛。占全球銷量的14.6%,還有提升空間。
其中,行業第一的是日本本田摩托,年銷量1800萬臺摩托車,年銷售額達到1500億。甚至比很多汽車公司的收入還高。再對比國內公司的業績,無論是春風、錢江、隆鑫,其摩托業務收入也都不到百億,這些頭部公司相比本田還有很大差距,也代表著成長的天花板很高。
對于整個摩托市場,小排量和大排量摩托涇渭分明,前者用于通勤,是單純的生產工具,后者則常常是玩具。
其中,全球85%的摩托需求在亞洲地區,絕大部分是小排量摩托,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摩托車消費國家,其單價一般在1萬人民幣左右。
而歐美地區呢,通勤用汽車,摩托車作為體驗玩具,價格跟汽車接近都合理,看到以下數據,幾個發達的大洲,摩托車銷售單價都高得驚人,而用摩托車的用途,一般也是娛樂。盡管說歐美地區銷量只占全球總銷量的10%,但是按照客單價算,其市場占比可不小,幾乎是亞洲摩托車市場的60%。而對于要做出海的公司來說,要實現賺更高利潤率的目標,去做大排量的歐美市場顯然是更應該的。
近幾年來,中國的出口結構實際上在不斷調整,大排量的摩托車出口越來越多。這也反應了歐美掘金的趨勢。
不過這個趨勢也有一些不得不為的因素導致,印度成為了第一大摩托車大國,中國摩托車需求又向下,加劇了印度摩托公司的成長和本土化,這也讓國產摩托車公司的低端出口成為了非必選項。
固然,亞洲市場是獲取銷量的關鍵,比如,日本公司靠著技術積累和品牌,仍能保持市場地位,在這些地方,努努力還是可以存活的,但對于還是行業小玩家的中國摩托公司來說,精力有限,先把高端做好,才是利潤最大化的方向。
二、機會在哪里?
對標本田,空間還很大,幾乎是十幾倍的營收距離,這給相關的摩托車公司一定的想象空間??瓷先コ砷L空間還很足。目前40億-100億的營收,還有空間。
畢竟技術含量更高的汽車,中國公司都能逆襲,摩托車的技術追趕,似乎也不難。
但這個想法有點過度樂觀,首先四輪汽車,中國是目前世界第一消費大國。且近些年發生了能量技術顛覆,徹底改變了耗能結構。
雙重buff疊加,才給到了中國汽車公司順暢的成長和超越。對于這些公司來說,它們的目標可以是替代本田、雅馬哈,甚至更高端的寶馬、哈雷。但是別忘了,印度公司也在成長,汽車產業相對中國,有點像摩托車相對印度,對于中國摩托車產業的出海,然后靠供應鏈或者成本優勢成為巨頭?是不那么說得通的,人工再便宜也沒有印度便宜。
同時,摩托車并沒有大的技術變遷,核心還是內燃機,發達國家先發品牌仍然卡專利,
卡品牌,沒有大的彎道超車機會,如果沒有電動技術發展,國產汽車品牌也是很艱難,十幾年來,不斷追趕,低端打不過日系大眾,高端打不過BBA。對于國產品牌,哪怕性能接近了,也不得不賣比別人更便宜的價格。所以,成長之路,注定崎嶇。
但對于國產摩托車品牌來說,也有一些不錯的優勢,國內市場萎縮,國內銷量排名中,不少也是合資品牌,背后還是日系,缺乏真正做品牌的決心。
真正的參與者不多,大家也對摩托車這個載具以及內燃機的研發,沒有太大的興趣,所以行業不存在太內卷的狀態。
從利潤率的角度看,幾家公司的總體利潤率能達到10%,毛利率能過20%,比汽車制造高,而出口業務的利潤率更高。受益國內的制造成本,利潤率不比海外超大排量的頂級品牌哈雷低多少。尤其是海外通脹背景下,目前的終端價格優勢,生產成本優勢更明顯了。所以,出口才會更順利了。
而最后一個趨勢是,隨著經濟發展,大排量摩托玩具會增多,日本經歷了摩托強國到汽車強國的過程,但大排量摩托一路增長,如今公路騎行也逐漸成為國人的休閑娛樂項目,就算新能源發展很好,汽車更成為主流交通工具,大排量摩托在中國依然具有一定的前景,可以保持不下滑,這個是跟經濟發展狀態掛鉤的。所以,深耕大排量摩托的品牌,內銷也不悲觀。
三、誰是行業最優選
行業的三家公司春風動力、錢江摩托、隆鑫同樣目前業績表現都不錯,營收快速增長,三季度增速幾乎一致,都有大排量的摩托車,出海增速都很快。但從歷史上看,這個行業的回報不佳,都是上市多年老股票了,但是業績還是股價漲幅都不算好。
這個的原因還是可以參照上圖,經濟的發展,汽車代替摩托,內銷下行,注定了這個行業是萎縮走勢的,這些公司誰過去國內業務占比大,自然受這個下行曲線的影響就大。
不過春風動力,10年前出口業務比例就占85%了,國內幾乎無業務,所以沒什么干擾,而隆鑫錢江,都是老公司,見證了中國摩托車行業的興衰。拉長時間看,業績成長的速度都不是很快。
其中也反應了,誰先出海,誰得紅利,而春風動力在歷史上的表現也是不走尋常路,過去先是靠應用于沙地山地的全地形車放量成長,如今再接摩托車業務的成長。公司也是難得的成長股。19年至今,利潤翻了近6倍,當然股價也翻了差不多的倍數,跟同行的走勢差距拉開,一來是不受國內摩托車市場影響,二來是多了全地形車的增量。
盡管長期漲幅領先,但19-20年漲太多了,春風動力近3年還在消化估值,而國內市場占比大,且過去做小排量摩托車為主的隆鑫,隨著業務轉型,海外業務占比提升,加上長期以來估值低,預期低,反倒成了黑馬,21年至今卻漲了3倍。而錢江的分紅率,倒是相比其他的都有優勢,不過在此節點,其實三家公司的PE回到了同一水平,這意味著,市場還是有精準的定價的。
結語
目前這個時間點,可以看到的是,隨著這些公司都變成出口導向公司,有增長動力,且估值消化完畢,行業有機會實現長期的雙擊,估值由于海外業務的擴張和高利潤率提升,同時,業績也成長。這個板塊也算得上好的出口板塊之一了。
最近的擔心可能來自于關稅,像大家擔心,關稅后出口受損,業績下滑。但問題就在于,過去10來年,摩托車市場的下滑就說明,只有全球市場才能帶動公司取得超越大環境增速的可能,即使所處行業國內是萎縮的,春風動力依然實現了10倍成長,目前無論關稅是否,國內各行各業,增量就是缺乏,出口仍然是最核心的增長動力,加關稅可能是讓海外的業務量減少,但它依然是增量。相反,如果認為加關稅,所以只投資業務全在國內的公司,大概率就是隨大環境平淡而平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