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給人類歷史做一個最簡單的分期,只有兩段。一段是漫長的古代,一段是興起于16世紀前后的現代。
這場古今之變,徹底改變了文明的走向。自此,人類科技、經濟的發展都呈爆炸式增長。然而,現代世界究竟是如何起源的,幾百年來一直眾說紛紜。其中少有人談,卻有可能是最具說服力的“清教精神”,一直沒有得到應有 的重視。該觀點認為,現代世界最重要的四個核心特質,都與清教有著不解之緣。
-1-文化層面上的理性主義,源自清教
古代東西方傳統社會,人們普遍相信萬物有靈,事物背后有神靈或妖怪作祟。傳統被認為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侵犯傳統就是對祖先或神靈的褻瀆。
比如道教中國流行畫符念咒,用法術驅鬼治病;天主教西方不僅崇拜圣人遺物,在瘟疫肆虐的歲月里,大量屠殺“女巫”;中西都曾對自己的傳統毫不懷疑的接受。
而在現代社會,倘若未經證據檢驗和理性思辨,就貿然接受一種信念,會被視為迷信。
正如思想家馬克斯·韋伯所說:現代社會是一個祛魅社會。
現代世界的第一個特征是理性化。這種理性至上的文化精神,其實起源于清教。
在16世紀的宗教改革中,清教主義重拾早期基督教的理性精神,造就了第一批文化上的現代人。他們反對不加分辨地汲取傳統文化,對傳統質疑和思辨,使信仰和理性走向和諧。
他們堅持預定的救贖觀,拒絕承認靈界對人類的威脅,以科學的眼光看待世界;他們棄絕“圣物崇拜”等迷信巫術,以實事求是的的態度,積極探索世界的奧秘。因此,當其他地區都還處在蒙昧主義的陰影中時,清教社區就率先完成“祛魅”,發展出現代化的哲學、科學和人文,并因此迅速地繁榮壯大。
-2-社會層面的個人主義,源自清教
古代傳統社會,是基于血緣、地緣、人情組成的共同體社會。
這些共同體中,家長、村長、族長具有無上權威。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間,都是依附關系。為了集體利益,可以隨時犧牲個人。
而現代社會,個人永遠優先,對人的評價取決于他的才能和品德,而不是家庭;人與團體是基于契約的合伙關系,團體決不能肆意要求個人。正如思想家梅因說:所有進步社會的運動,是一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
現代世界的第二個特征,是個人主義。這種個人優先的原則,其實也起源于清教。
正如《新英格蘭遺產:美國自我的清教起源》一書所說:與一切傳統宗教不同,新教社區強調“人人皆祭司”,不要圣人和神父做中間人。個人必須自己讀經、禱告,踐行與上帝的約定。
個人一旦脫離家長權威的轄制,獲得獨立的身份,就必須計算利害關系,并以圣經的原則與他人相處、合作;而深受加爾文主義影響的清教徒,更是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踐行著系統的、徹底的個人主義。
-3-政治層面上的有限政府,源自清教
古代東西方的傳統政治,基本都是君主制下的家長式專制統治。在專制統治中,皇室貴族是國家的主人、社會的大家長,臣民是被壓榨、規訓的對象,最多是成為合用的奴才。由于政治權力不受制約,常常給社會帶來嚴重的災禍。
而現代社會的政治規則是,政府的權力有限,公權力與私權利存在邊界,政府內部相互制衡。權力被關到了制度的籠子里。
所以說,現代世界第三個特征,是有限政府。這種有限政府的統治模式,其實也起源于清教。
正如《加爾文傳》和《基督教要義》所揭示的,宗教改革后,反對教皇、君主專制的思想蓬勃生長,是清教主義為現代的”有限政府“提供了系統、全面的神學、哲學和道義支持。
他們高舉“唯獨圣經”,拒絕承認任何傳統的、人間的權威,宣稱人民有權反抗暴政;他們堅信人性“全然敗壞”,主張以議會、憲法等制度和法律,對權力施以限制;他們堅持上帝的“絕對主權”,反對政府染指經濟、教育、宗教、慈善等事業。
可見,以主權在民、分權制衡、民間自治為特征的現代政治,就是清教革命的產物。
-4-經濟上的現代資本主義工商業,源自清教
古代東西方傳統社會的主流經濟形態,都是封閉的農業經濟。雖然也有工商業,但一直沒有長成規模。
傳統資本主義常常表現出短視、欺詐、掠奪等野蠻的特征。資產者始終停留在冒險投機、政治寄生的層次,其利潤不是奢靡浪費,就是被權力剝奪,無法完成資本積累,擴大就業和消費。
而現代經濟的典型特征,是“大規模陌生人合作”的機制。為此,社會大眾必須遵循公平和法治,講求信用和效率。正如韋伯所說,現代資本主義是一種全新的產物,充斥著理性計劃、財富優先的精神。
現代世界第四個特征,就是“理性化資本主義”。這種全新的經濟理念、組織形式,其實也起源于清教。
正如《清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清教徒的禮物》等書中所說:路德是最早為金融辯護的神學家,加爾文為“以錢生錢”的金融業提供了倫理支持;清教徒不以掙錢為羞恥,而是將勞動、經營所得的金錢,視為信仰和美德印證;清教徒專注于本職工作,追求精益求精,勤勉節約,鄙視懶惰散漫和窮奢極欲;清教徒將信用視為個人對上帝的忠誠,重視個人人格和道德聲譽……
這些品質,都為現代資本主義提供了更強勁的動力。并因為市場經濟本身的經濟、道義力量,在全世界不斷擴散。
近幾個世紀以來,天主教、東正教,乃至儒家和伊斯蘭文化,都在自愿或被迫地融入這套規則秩序。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我們都活在新教倫理所構建的現代世界里。正如馬克斯·韋伯、塞繆爾·亨廷頓等思想家所強調的那樣:清教倫理在科學理性、個人主義、政治制度、市場經濟等方面,塑造了“現代文明”最重要的、可移植的內涵。才有了英美等清教國家持續數百年的安定繁榮,才使得現代文明擴散全球、造福人類。
然而時至今日,很多人對這些關乎生死和利益的文明法則,仍然漠然視之,對清教文化嗤之以鼻甚至百般仇視。為此店長薦書誠摯推薦——讀懂清教倫理四書:三本獨家書《清教徒的禮物》《新英格蘭遺產》: 美國自我的清教起源》《逃離英格蘭:約翰·溫斯羅普傳》,外加一本馬克斯·韋伯的傳世經典《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從信仰到世俗,從政治到經濟,從美國到世界,幫你真正厘清清教倫理與現代文明的來龍去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