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形成了四大主力部隊,人們通常稱為四大野戰軍,其中林彪為司令員的東北野戰軍,也稱第四野戰軍,兵力最為強大,從四野走出的名將如云,最典型的有十大名將,他們都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哪些戰功呢?
1.蕭勁光(1903年-1989年),湖南長沙人。
1945年10月,蕭勁光奉命到達沈陽,任東北人民自治軍(1946年1月改稱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
1946年10月,在東北國民黨軍大舉進攻、南滿根據地形勢嚴重的危難時刻,蕭勁光奉命同陳云一起前往南滿,兼任遼東軍區司令員。同年12月至翌年3月,蕭勁光指揮南滿部隊實施四保臨江作戰,在北滿部隊“三下江南”配合下,徹底扭轉了南滿局勢,為東北人民解放軍轉入攻勢作戰創造了條件。
1948年5月,蕭勁光任東北野戰軍第1前方指揮所(8月改稱第1兵團部)司令員,率部攻打長春,后改為圍困戰,采取軍事包圍、經濟封鎖、政治瓦解等手段,使10萬守軍走投無路,被迫投誠,開創了人民解放軍通過“久困長圍”戰法和平解放大城市的先例。隨即率第1兵團(12月改稱第12兵團)南下,日夜兼程,一路急行,打沈陽、圍北平、越華北、渡長江、占武漢、進長沙。
1949年8月,蕭勁光兼湖南軍區司令員、湖南軍政委員會代主任。10月,在衡寶戰役中,蕭勁光指揮中路軍圍殲國民黨軍4個精銳師,解放湖南大部地區。
建國之后,1949年12月,蕭勁光受命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任海軍司令員兼第一海軍學校校長。蕭勁光為我國海軍的開創者,擔任海軍司令長達30年,為我國海軍的發展壯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55年,蕭勁光被授予大將軍銜。
蕭勁光
2.黃克誠(1902年10月1日-1986年12月28日),湖南省永興縣人。
抗戰勝利后,黃克誠奉命進軍東北。1946年1月起任西滿軍區副政治委員、司令員,領導創建西滿根據地,建立人民民主政權。3~4月抓住蘇聯紅軍撤離東北的有利時機,指揮所部殲滅國民黨收編的偽軍警,相繼占領四平、長春等大城市,繳獲大批武器裝備和軍用物資。
1947年8月任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后勤司令員,建立起較完善的后勤保障體系和規章制度。
1948年4月任中共冀察熱遼分局書記兼冀察熱遼軍區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政治委員,領導當地軍民全力支援主力部隊決戰遼沈。1949年1月任天津市軍管會主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
1955年,黃克誠被授予大將軍銜。
黃克誠
3.劉亞樓(1910年-1965年),福建省武平縣人。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劉亞樓任東北野戰軍和東北軍區參謀長、中共中央東北局委員,協助林彪、羅榮桓組織實施遼沈戰役和入關行動。平津戰役中,任天津前線指揮部總指揮。戰前,多方收集、分析敵情,親臨第一線選擇主攻方向,并根據平津前線總前委的意圖,提出“東西對打、攔腰斬斷、先南后北、各個擊破”的作戰方針。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1月,劉亞樓指揮5個軍向天津發起攻擊,全殲守軍13萬人,俘國民黨軍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4月,任第四野戰軍第14兵團司令員,率部進軍中南。
1949年10月,建國之后,劉亞樓出任空軍司令員,受命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
在空軍初創階段,在原航空學校的基礎上,組織建立了哈爾濱轟炸機學校、長春轟炸機學校、錦州驅逐機學校、沈陽驅逐機學校、濟南驅逐機學校、北京南苑驅逐機學校、牡丹江運輸機學校(依次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第2、第3、第4、第5、第6、第7航空學校)等7所航空學校;主持制定了在陸軍基礎上建設空軍的方針,迅速組建空軍部隊。
朝鮮戰爭爆發后,參與組建中國人民志愿軍空軍參加抗美援朝作戰。
1955年,劉亞樓被授予上將軍銜。
劉亞樓
4.鄧華(1910年-1980年) ,湖南郴縣人。
抗日戰爭勝利后,到東北任保安副司令兼沈陽衛戍司令。
1945年12月,任遼西(后改為遼吉)軍區司令員,組織部隊在遼西地區發動群眾,剿滅土匪,建立人民政權。
1946年,率部先后參加秀水河子戰斗和四平保衛戰。
1947年4月,任東北民主聯軍遼吉縱隊(后改稱東北野戰軍第7縱隊)司令員。在東北秋季攻勢作戰中,連克法庫、彰武、新立屯、阜新、新邱5城,殲敵3個師,受到東北民主聯軍總部通令嘉獎。
1948年11月,遼沈戰役后,任第44軍軍長。
1949年1月,受命指揮東集團,參與指揮解放天津的戰斗。5月,任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司令員,率部參加湘贛、廣東戰役。
1950年,組織指揮海南島戰役,以兩個軍的兵力乘木帆船進行大規模渡海登陸作戰,突破并摧毀國民黨軍陸、海、空“立體防御”體系。7月任第13兵團司令員。10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一副司令員兼第一副政治委員,協助司令員彭德懷指揮第一至第五次戰役。
1951年7月,作為志愿軍代表參加停戰談判。
1952年6月,任志愿軍代理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組織指揮秋季戰術反擊作戰、上甘嶺戰役和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
1953年7月,在著名的金城反擊戰勝利后,鄧華正式出任志愿軍司令員兼政委,成為彭德懷之后的第二任志愿軍司令員。
1955年,鄧華被授予上將軍銜。
鄧華
5.洪學智(1913年-2006年),安徽金寨人。
1945年9月,洪學智與黃克誠率部進軍東北,執行黨中央“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戰略方針,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疏通了承德到遼西的鐵路,確保及時輸送大批干部和部隊進入東北。
1946年2月,任遼西軍區副司令員,率部參加了攻打通遼、中長路阻擊戰、四平保衛戰等戰役戰斗,遏制了敵人戰略進攻勢頭。7月后,任黑龍江軍區司令員,領導剿匪斗爭并取得勝利,鞏固了北滿根據地。后擔任東北民主聯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率部參加三下江南的作戰。
1948年11月,洪學智率領部隊參加平津戰役,遣所部主力十七師參加天津攻堅戰,為平津戰役勝利作出了貢獻。此后,他任43軍軍長,率部作為四野先遣兵團南下,途中被任命為第四野戰軍第十五兵團第一副司令員。
1949年5月,指揮四十三軍發起渡江作戰,指揮所部攻占鄂城、大冶、九江、南昌等城市,繼而參與指揮廣東戰役,解放了廣州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洪學智任中南軍區第十五兵團第一副司令員、廣東軍區副司令員。參與指揮第十五兵團進軍廣西的作戰行動,參與指揮渡海作戰,取得解放海南島戰役的重大勝利。直接指揮廣東剿匪斗爭,鞏固了廣東治安和社會秩序。
1950年7月,洪學智調任東北邊防軍第十三兵團副司令員。同年10月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副司令員,協助彭德懷司令員指揮志愿軍入朝作戰。
1955年,洪學智被授予上將軍銜。
洪學智
6.韓先楚(1913年2月-1986年10月),男,湖北省紅安縣(原黃安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上將,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后,韓先楚奉命率領抗日軍政大學學員一大隊到達東北,參加創建東北根據地的斗爭。在東北,韓先楚的軍事才能得到充分展示。
1946年2月,他被任命為東北民主聯軍南滿第4縱隊副司令員。10月,參與指揮了新開嶺戰役。
1947年初,韓先楚率4縱向敵守備重點寬甸、桓仁、鳳城、賽馬集地區及安(東)沈(陽)鐵路兩側實行遠程奔襲,殲敵6000余人。
1947年東北夏季攻勢中,韓先楚指揮五個團攻克梅河口,殲敵重建的第184師,打通了東北民主聯軍的南北聯系。
1949年4月,韓先楚出任12兵團副司令員,率部解放武漢。湘贛戰役后,他又率部解放了長沙,建立湖南軍區并任副司令員。
1955年,韓先楚被授予上將軍銜。
韓先楚
7.程子華(1905年-1991年3月30日),山西運城人。
1945年10月,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委員、冀察熱遼中央分局書記、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48年10月,任東北軍區第二兵團司令員。在這段時間里,他立下了赫赫戰功,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塔山阻擊戰,正是由于這次阻擊戰的勝利,才能保證我軍大部隊順利進入錦州,為遼沈戰役的最終勝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北平解放后,任北平警備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49年4月后,任第四野戰軍第十三兵團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程子華離開了部隊,因此沒有參評軍銜,但職務非常高,先后任中共山西省委書記、省人民政府主席,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主任,商業部部長,國家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民政部部長等職。
程子華
8.李天佑(1914年—1970年),廣西臨桂人。
1945年,抗戰勝利后,李天佑跟隨林彪一起挺進東北的。進入東北戰場之初,李天佑剛開始的軍職并不高,當過軍事顧問,北滿軍區參謀長,解放哈爾濱后,擔任哈爾濱衛戍司令員。1947年,李天佑執掌第一縱隊,成為林彪手中的王牌。第38軍成立后,李天佑成為首任軍長。建國后,李天佑當過廣州軍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后來進京擔任了副總參謀長。
1947年6月,指揮部隊攻打四平,殲敵1萬多人,攻占城區五分之三。
1948年5月,指揮3個縱隊和4個炮兵團再次攻打四平國民黨守軍,殲敵近2萬人。1948年9月,率部參加遼沈戰役,殲敵近3萬人。
1949年1月,在平津戰役中,李天佑擔任解放天津西線指揮員,指揮38軍、39軍,全殲天津國民黨軍13萬人。是役后,擔任第13兵團副司令,率部南下參加渡(長)江、解放湖北等戰役,為全國解放立下赫赫功勛。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成為共和國57位開國上將之一。
李天佑
9.聶鶴亭(1905年—1971年),安徽省阜南縣人。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松江軍區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總部參謀長,遼吉軍區司令員,遼北軍區司令員。
1949年3月至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副參謀長,參加遼沈等戰役。
1951年1月率部隊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56年1月25日被補授予中將軍銜。
聶鶴亭
10.江華(1907年-1999年),原名虞上聰,出生于湖南江華縣,瑤族。
抗日戰爭勝利后,歷任中共安東省工委副書記、遼東省委第二書記、遼東軍區第二政委、中共遼東分局組織部部長兼社會部部長。1948 年5 月調任安東省委書記兼安東軍區政委。在他的領導下,安東省委動員和組織翻身農民和工人參軍參戰,恢復和發展生產,從人力物力上支援前方,為全殲東北敵軍徹底解放東北做出了貢獻。
建國后,江華離開部隊,因此沒有參評軍銜,但職位非常之高,當過浙江省委書記、最高法院院長等職。在“ 文化大革命”中, 受到林彪、“ 四人幫” 的殘酷迫害。1975 年1 月, 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誰也沒有想到,一路上跟隨林彪進入東北的江華,后來竟然主持了對林彪等反革命集團主犯的審判工作呢。
江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