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改變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兩極格局開始形成,世界重心從原來的歐洲,轉移到了美國和蘇聯兩個世界大國身上。由于意識形態的不同,兩者展開了一場漫長的競爭,由此形成了影響世界的冷戰格局。
這次期間,朝鮮半島發生的戰斗引起了兩個大國的注意。美國率先出兵加入朝鮮戰場,而我國在保家衛國的前提下也決定派志愿軍進入朝鮮戰場。
美國為什么要加入朝鮮戰爭呢?這主要是因為朝鮮是東亞的一個戰略要地,對于太平洋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朝鮮內戰剛一爆發,美國就趁機出兵,想要借此機會奪取這個重要的戰略要點。
面對美國的行動,蘇聯應該要有所行動,但是當時的蘇聯卻有著許多顧慮,一直拒絕出兵朝鮮。但是這種態度,在長津湖戰斗之后,蘇聯卻一反常態,決定無償將武器裝備提供給中國,這是什么原因呢?
自從美國加入朝鮮戰場后,我國對于是否加入戰場的意見一直沒有得到統一,直到毛主席一錘定音,我軍這才做出了加入戰場的決定。在我軍進入朝鮮戰場之前,周總理和林帥就已經和蘇聯進行了協商,我軍負責派出地面作戰部隊,蘇聯負責空中支援。
但直到我軍已經跨出國門進入朝鮮戰場的時候,蘇聯也沒有動作,只是告知我們蘇聯的空軍還需要準備。
蘇聯的這種行動現在看來令人反感,但是結合當時的情況來說也很正常,畢竟當時僅有兩個超級大國,一旦美國蘇聯同時在朝鮮戰場發兵,戰斗越久,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苗頭就越明顯。
因此,蘇聯這種言而無信并沒有出乎毛主席的預料,蘇聯的不作為并不影響志愿軍的行動。
1950年11月,志愿軍秘密入朝。此時自傲的美軍絕沒有想到志愿軍會加入朝鮮戰場,美軍的王牌部隊陸戰一師得知我軍的消息之后,非常自傲的帶著三萬部隊直奔志愿軍總部,試圖一戰就將我軍打趴下。
當時指揮部隊的彭德懷得知消息后,立刻決定拿下美軍的王牌部隊,打一個開門紅。于是,在長津湖一帶,彭老總布置了十幾萬人組成的包圍圈,
埋伏已久的志愿軍等著陸戰一師到達后,立刻展開分割戰術,對自大的美軍造成了嚴重打擊。等美軍幡然醒悟部隊已經損失了不少人,但陸戰一師擁有非常強大的火力,雖然損失了一些人,但是依舊有力量進行突圍,最終,美軍陸戰一師被志愿軍殲滅一萬五千人之后,其余的美軍僥幸逃生。
長津湖戰斗中美軍雖然沒有被全部殲滅,但是斯大林在收到戰報后依舊非常驚訝,因為他清楚我軍并沒有美軍那么先進的武器裝備,但依舊打出了極其漂亮的一仗,狠狠挫敗了美軍的囂張氣焰。
同時斯大林也在戰報中看到了中國志愿軍悍不畏死的作戰精神,原本蘇聯不出兵就有著考驗中國部隊能否抵抗美軍的心思,現在有了這份戰報,斯大林當即決定為志愿軍提供三十六個師的蘇氏裝備。
這一批裝備大大加強了志愿軍的戰斗力,在火力方面平均每個軍都超過美軍的一個師,在后期戰斗中,更是拿到了“喀秋莎”火箭炮這樣的武器,擁有強大火力的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上屢戰屢勝,最終粉碎了美軍的陰謀,實現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