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內容海洋里揚帆遠航,2024年的優酷給出了新航向:《春花焰》扛起第三季度古裝大旗,《度華年》在暑期檔大放異彩,《新生》再度拓寬了國產懸疑的類型邊界,《黑色月光》補充了港劇新女性的題材缺口。
無獨有偶,《春花焰》《黑色月光》《度華年》《新生》,這四部爽感與品質兼備,能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同時又具備國際化創作視角的作品,都出自阿里大文娛閃爍工作室,持續豐富著平臺優質內容的版圖。
一年播出四部劇,且部部都有創新,在阿里大文娛閃爍工作室總經理權香蘭看來,行業正處在尋求差異化內容的競爭格局下,對于創新來講面面俱到不現實,極致長板才是突圍的關鍵。
“一起做出有品質有深度有影響力的好內容”。國劇處于飛速發展時期,權香蘭已經在海外版權領域深耕多年,她被這句話打動,于2020年底加入了優酷。
海外市場積累的經驗,也成為了權香蘭敢于創新的基底。《新生》成為了首部實現Netflix與國內同步跟播的懸疑劇,短短四天就超越了霸榜多日的熱門韓劇《眼淚女王》,登頂榜首。古裝出海方面,《度華年》《春花焰》在海內外170多個國家平臺上線,同樣多日霸榜Netflix多地區日榜榜單,用成績證明了精品國劇的全球認可度。
好內容的背后,離不開優酷在“精品國劇”創作這條路上的信心和決心。優酷始終堅持創新是長視頻“生命線”的方針,無論是平臺還是創作者,都要有創新的意識和勇氣,勇敢跨出安全區。
翻閱新片單我們會發現,優酷對內容的精耕細作仍在繼續。聚焦到閃爍工作室,港劇方面,“新港劇她題材系列”陸續進入開發階段,《新聞女王2》也在新片單亮相,同時也不乏《芻狗之血》《無懼》等創新硬核港劇;古裝傳奇大劇方面,《大道朝天》《江山大同》打破近十年該賽道創作僵局;漫改布局了頭部IP《靈籠》《扶山》;懸疑有《隱瞞之事》《訥河往事》《消失的父親》《易碎品》,現偶有頂級人氣IP《難哄》《朝花夕拾》……聊起未來,權香蘭的目標簡單干脆——帶著更多好內容,和平臺一起“閃爍”。
下文,是與權香蘭的對談實錄。
內容創新,
“極致長板”是關鍵
長視頻內容價值的深度,與用戶情緒鏈接的廣度決定了天花板的最終高度。
多維度優質作品長線輸出,讓優酷在今年實現了市場印象的全面煥新。
這樣的成績當然不是偶然。《新生》《度華年》《黑色月光》《春花焰》,閃爍工作室今年交出的作品,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新”。在權香蘭看來,這四部劇的“新”都指向同一個方法論,即找到極致長板。“只有精準找到每個項目的極致長板并煥然升級,才能不斷產出議題新、視角新、制作新的好作品。”
Q:內容領域,“創新”高風險高收益并存。優質項目頻出的背后,閃爍工作室是如何做好“風控”的?
A:首先,堅持“差異化”投入。例如,《春花焰》中男女主之間棋手與執棋者的情感關系,《度華年》中老夫老妻重走愛情路的設定以及現代化的輕喜表達。《新生》則是輕犯罪、重懸疑,為國產懸疑劇提供了一種新可能。
其次,科學評估“當下性”。這是《新聞女王》階段就有的共識。作為平臺,我們洞察當下觀眾的觀看習慣、情緒走向,研究了大量社會話題,分析了同類優秀影視作品,為創作者提供了大量可參考的數據。到了《黑色月光》,展現女性困境,滿足更廣泛新時代女性對于觀劇爽感的需求。
最后,追求細節的極致。例如《春花焰》中大家對于異域元素部分都期待更有差異化的造型設計,因此造型指導李萌特意請假去三星堆采風捕捉靈感。包括前期如何平衡男主的頹廢瘋感和華貴身份,在服飾的面料和裝飾細節上不停調試。《新生》的攝影、造型、美術等各方面對于人物和敘事風格的加持。這些作品都是我們實現精品化的不斷嘗試。
Q:如何理解用戶對“爽感”與“精品”兩全的期待?
A:提到爽劇,大家可能會下意識地想到“短視頻”,想到劇情號、微短劇。但制作上,長內容的審美、創作生態是不同的。長內容來說,視覺呈現、敘事節奏、劇情強度、戲劇張力、演員的表現等等,缺一不可。綜合這些元素,在表達上讓觀眾共情,在劇情上做觀眾的“嘴替”,這才能構成觀眾期待的“爽感”和“精品”兩全。
我覺得創作者要始終保持危機感。觀眾的要求越來越高,內容創作要比觀眾多邁半步,滿足他們對于差異化、好奇、多樣性的需求。這是挑戰,也是機會。
Q:閃爍工作室今年的作品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新”,創新突圍的關鍵點是?
A:創作端,我一直在說極致的長板。比如,我認為《新生》開創了一個懸疑劇的創新寫法。曾經跟一個韓國制片人交流過關于懸疑題材作品的創作。他說“不靠直白的殺人放火,那才是真正高級的懸疑”,這句話給我的觸動很大,“心靈顫栗”要比“拳拳到肉”更能直擊人心。無論題材是垂類還是泛人群,要避免陷入平庸陷阱,就得把極致的長板發揮到更加極致。
需求端,滿足觀眾更多元的“好奇”。例如港劇里寫復仇題材,在尊重港劇的節奏和模式的基礎上,找到女性復仇賽道。包括之后講述豪門女性職場的《巨塔之后》,都在最大程度地展現女性在不同的環境中,不同故事里的強大力量。
在優酷,為好內容“閃爍”
在行業深耕多年,權香蘭一直從事海外版權相關工作,海外內容創新的速度與效率,為她提供了更加國際化的內容視角。加入平臺至今,權香蘭和她帶領的閃爍工作室,秉持著 “一起做出有品質有深度有影響力的好內容”的初心,在穩定且多元的內容供給中,不斷探索新的內容形式和表達方式。
未來內容規劃上,閃爍工作室優勢突出,題材多元,以給到市場更加明確的預期。以《新聞女王2》《正義女神》為代表的“新港劇她題材系列”正在有條不紊的擴列,《芻狗之血》《無懼》的問世,代表著港劇優勢長板的硬核題材也沒落下。古裝歷史題材《江山大同》備受矚目,在漫改、都市時尚等賽道也有布局。
權香蘭表示,無論是已經交出的答卷還是后續內容儲備,閃爍工作室的發力方向,始終都是堅持 “新”和“國際化”。
Q:加入平臺后,你經歷了哪些變化?整體感受如何?
A:我最大的感受在于平臺內部,以及整個合作的上下游產業鏈之間的相互信賴和支持。以制片人中心制為代表,讓合適的團隊和人做擅長的事,大家都是創作者,有主人翁精神也有責任心。
《新生》播出期間,大家幾乎都從早到晚就盯著項目的每一環。《度華年》從殺青到上線,只有4個月極限時間,如果大家不齊心協力,根本就做不到。一個作品從誕生到成片,是一個系統型的成果,大家在情感上相互信任,專業上相互認可,才能有更多的空間去創作、去走向精品化。
Q:閃爍工作室目前的業務板塊和架構是怎樣的?
A:人員上,閃爍人數不是很多。但業務板塊涉獵范圍較廣,這也是我們的優勢所在。業務分布上,我加入平臺以來,就一直在發力定制和自制內容,另外還有一部分海外頭部項目版權的引入,這兩年還重點涉及了港劇的合作,也是“港藝振興計劃”的重要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港藝振興計劃”以來,平臺一直在致力于扶持香港的新銳導演、編劇和演員,已經初見成效。《黑色月光》和《巨塔之后》等作品,由鐘澍佳等頭部導演領軍坐鎮,又有新銳導演和編劇的加盟。優質的創作者產能體系,能夠保證從源頭創作到內容精品率的轉化。
Q:您提到優勢,國際化視野具體為閃爍帶來了哪些優勢?
A:海外版權業務為閃爍工作室提供了與全球優秀內容創作者直接溝通交流的機會,我們保持著對全球各國最新、最熱、最好的IP作品與趨勢的洞察。這份洞察力也有助于提升我們對于題材判斷的敏感度。
出海是近兩年整個內容行業的一個大主題,國際化視野為我們判斷海外市場用戶的喜好打下了根基。5月份,《新生》在Netflix同步播出,甚至不是Netflix慣常的一次性放出,依然收獲了熱烈反響,與彼時同期大熱的韓劇《眼淚女王》競爭,還拿下了日榜排名第一的好成績。
內容市場千變萬化,挑戰重重,希望我們的作品能夠真正帶領中國文化走出去。滿足海內外觀眾對高質量內容的期待,這件事我們會長期堅持做下去。
Q:閃爍工作室未來的題材布局有哪些?有沒有一眼看中的項目?
A:閃爍工作室后續產出的作品,會輻射更加廣泛的題材,探索更多類型的突破和創新。泛人群歷史題材《江山大同》可以說是我們一眼看中的,故事當中展現出的“此刻非我莫屬”的蓬勃生命力,非常激勵人心,這種情緒也是當代較為稀缺的。這是我們看中它的初衷。
其實當代、古裝還是末世設定,情感表達是有一致性的。當代都市愛情《難哄》,是一對對抗現實磨難,依然真誠相守的年輕人。到了《靈籠》,漫改作品,也是在尋求一種人面對極端環境時,如何對抗和堅守的表達。
我們希望這些作品和人物塑造能夠扎實的落地,穿越時間周期,讓用戶在消費長內容的同時,在精神上也能有共鳴有收獲。
另外,港劇方面的優勢我們也不會松懈。張家輝20年后重回劇集賽道搭檔胡杏兒的《芻狗之血》正在熱拍,李燦森監制、苗僑偉主演的《無懼》等,都在我們2025年的新片單里。
大眾對“港劇”的喜愛背后,不僅是一種情懷,更代表著港劇優勢題材的無限空間。如何在“守與變”中將我們的優勢與港劇的工業化體系、風格化內容有效結合,也是我們“新港劇”持續探索的重要方向。
內容紅海突圍,
得先找到自己的燈塔
2024年,古偶勢微成為國產劇集市場無可回避的現實,越來越多同質化作品,讓觀眾感到疲倦。如何以內容創新,滿足觀眾越來越多元化的要求,贏得高黏性用戶,權香蘭認為,這就像在一片汪洋里賽船。內容創作者作為舵手,想要占據類型化的鰲頭,最重要的是要學會錨定自己的燈塔——高效加速,打破上限,才能實現紅海突圍。
Q:就《度華年》《春花焰》而言,您覺得古偶劇的突破關鍵是什么?
A:首先明確項目定位很重要。創作者要專注自己的目標人群,在各自的長板上打動觀眾,去思考“為什么這個項目要給觀眾看”以及“我們應該提供怎樣的內容給觀眾”。例如《春花焰》,做了“棋手和棋子”明牌復仇的敘事挑戰,如此改編一個虐戀IP,是古偶題材敘事的創新嘗試。
同時在制作思路上,更加重視用戶共情和現實映射,《度華年》所表達的其實是古裝設定下的現代愛情觀、婚姻觀和價值觀,甚至能讓年輕受眾在故事中尋找到當代職場的智慧。
內容行業充滿不確定性,在作品面向大眾之前,誰也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是對還是錯。爆款在很多時候都沒有標準和規律可言,我們能做的就是看見觀眾、不輕視觀眾,全身心投入,長期堅持探索,精致創作。
Q:創作者要如何向“國劇精品化和多樣化”靠攏?
A:《新聞女王》《黑色月光》上線之后我們也有關注到用戶對于“港女”的討論,“Man姐”“Moon姐”這些敢愛敢恨的女性角色,也讓觀眾內心得到一種滿足感和強共情。
市場而言,國內長視頻內容進入穩健增長階段,行業的第二個機會在海外。盡管要面臨的挑戰不少,但《新生》《春花焰》也證明了,全世界的觀眾對于優質內容的需求和情感共鳴點都是一致的,這也給了我們更多的信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