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國高校增設了國家戰略急需專業布點1673個,撤銷了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布點1670個。之所以調整和更新本科專業設置,是為了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時代新人,也是為了促進專業設置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匹配度,從而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質量。
在此背景下,教育部更是提出了提出了“四新”學科建設,直播期間也有不少家長咨詢張老師,“四新學科是什么?新工科又是什么?對于考生未來選擇專業有什么意義?”今天就來一起看看四新學科到底是什么!
一、四新學科新在哪里?
四新建設是教育部等相關部門提出有關新時代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打造高等教育“質量中國”的重要內容,包括“新工科、新農科、新醫科、新文科”。
“四新”建設最早是在2020年8月教育部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出來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聚焦科技前沿和國家關鍵戰略領域,布局新興專業,有的放矢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教育部再次提出深化“四新”建設,擴大急需緊缺專業布點,可見“四新”學科在未來發展中具有巨大潛力。
“四新”建設新分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新專業建設
聚焦人工智能、集成電路、量子科學、生命健康、能源等戰略性新興領域和人才急需,全面推進特色學院建設,布局建設了12個未來技術學院、50個現代產業學院、33個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28個示范性微電子學院、18個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等。
2、專業建設的新要求
持續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加快構建“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態,著力提高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為解決“卡脖子”“卡腦子”“卡嗓子”的問題提供人才保障,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3、交叉融合再出新
深化學科交叉、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與相關部門緊密合作,在集成電路、儲能技術、生物育種、醫學攻關、人工智能等國家戰略急需領域,分批布局建設45個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累計承擔國家級項目1100余項。深入實施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二、新工科建設目標及專業
建設目標:主動適應產業發展趨勢,主動服務制造強國戰略,圍繞“新的工科專業,工科專業的新要求,交叉融合再出新”,深化新工科建設,加快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對現有工科專業全要素改造升級,將相關學科專業發展前沿成果、最新要求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過程。加大國家重大戰略、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支柱產業等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力度,打造特色鮮明、相互協同的學科專業集群。推動現有工科交叉復合、工科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應用理科向工科延伸,形成新興交叉學科專業,培育新的工科領域。
專業: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名單,包括了202個“新工科”綜合改革類項目和410個“新工科”專業改革類項目。其中,“新工科”專業改革類則涵蓋了包括人工智能類、大數據類、智能制造類、計算機和軟件工程類、食品農林類等熱門“新工科”在內的19個項目群。
教育部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名單:
https://gaokao.chsi.com.cn/gkxx/zybk/201803/20180330/1673380579-2.html
三、新文科的建設目標
“新文科”是指對傳統文科進行學科重組、文理交叉,即把新技術融人哲學文學、語言學等諸如此類的專業中,為學生提供綜合性的跨學科學習,培養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先進文化,培養優秀的社會科學家通過推動新文科的建設,形成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學派。
新文科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載體,“新文科”的建設目標是創造光耀時代光耀世界的中華文化,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傲吭揭话渭狻庇媱?.0中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在原先數學、物理學等基礎上,首次增加了心理學哲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等人文學科。
四、新醫科建設目標及引導專業
“新醫科”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落實“大健康”理念,加快構建服務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的醫學學科專業體系。布局建設智能醫學、互聯網醫療、醫療器械等領域緊缺專業。瞄準醫學科技發展前沿,大力推進醫科與理科、工科、文科等學科深度交叉融合,培育“醫學+X”“X+醫學”等新興學科專業。
到2025年,醫學教育學科專業結構更加優化,管理體制機制更加科學高效;醫科與多學科深度交叉融合、高水平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基本建立,培養質量進一步提升;醫學人才使用激勵機制更加健全。2030年,建成有中國特色、更高水平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醫學科研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服務衛生健康事業的能力顯著增強。
五個新醫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
1、醫療器械與裝備工程
主干學科: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物理學、生物學、工程學
2、老年醫學與健康
主干學科:臨床醫學、藥學、心理學、材料學
3、健康與醫療保障
主干學科:臨床醫學、管理學、社會保障學
4、藥物經濟與管理
主干學科:藥學、基礎醫學、經濟管理學
5、生物醫學數據科學
主干學科: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生物科學、醫學、藥學
五、新農科建設目標及引導專業
“新農科”重點是以現代科學技術改造提升現有的涉農專業,并且要布局適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需要的新型的涉農專業。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新農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指南》的通知,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的新產業新業態,面向糧食安全、生態文明、智慧農業、營養與健康、鄉村發展等五大領域,設置生物育種科學等12個新農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
糧食安全:生物育種科學、生物育種技術、土地科學與技術
生態文明:生物質科學與工程、生態修復學、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農業智能裝備工程
營養與健康:食品營養與健康、獸醫公共衛生
鄉村發展:鄉村治理、全球農業發展治理
六、總結
“四新”學科專業建設緊跟國家戰略需要,為解決“卡脖子”“卡腦子”“卡嗓子”的問題提供人才保障,使人才結構與社會發展需求相匹配,是未來國家要重點發展的學科,且更具就業導向。
考生在未來填報的時候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1、對開設“四新”專業的應該做到充分的了解,包括專業學習與研究的范疇,高校理論與實踐課程設置和培養目標,未來這些專業面向的行業發展趨勢,和哪些行業掛鉤。針對這些問題一般可以通過高校官網查詢,還可以通過咨詢院校招辦了解專業設置的具體情況。
2、考慮自身的專業學習情況。大部分四新建設產生的新專業,都有比較明顯的學科交叉特征。相應要求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入學后需要廣泛涉獵各方面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掌握實踐技能。比如東南大學新增的電動載運工程專業涉及新的載運工具的設計、電能的高效變換等,以及信息通信、人工智能交叉學科的應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