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吉利控股宣布對極氪、領克股權結構進行優化,理順股權關系,減少關聯交易、消除同業競爭,堅定不移推動內部資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
吉利控股宣布對領克汽車(以下簡稱“領克”)進行股權結構優化,以推動極氪和領克進行全面戰略協同。整合之后,極氪將持有領克51%股份,領克其余49%股份繼續由吉利汽車旗下全資子公司持有。
弟弟成了爹,車圈戲劇性的一幕出現。
領克和極氪的關系,似乎一直被人們所談論。
但多生孩子好打架,已經是落后時代的陳舊戰術了。
現在鼓勵跨行業重組并購,吉利系這次的合并是個有趣的變化:車企新能源子品牌戰略收縮正在成為新的潮流和趨勢。
我們先來看看極氪。
作為高端純電品牌,極氪起步就是一副“要干大事”的姿態,上市不到兩年就拿下超30萬輛的交付成績,這在新能源車賽道上相當不俗。且從數據看,極氪不僅在銷量上給足了信心,財報表現也是穩步增長,二季度營收突破200億,毛利率達到17.2%,遠超很多對手。
顯然,極氪的定位和吉利的投入是匹配的,且在市場中也占據了獨特的高端新能源定位。
再看領克。
最早是吉利和沃爾沃的合資品牌,以運動年輕化切入市場。但眼下的領克卻有些“無處安放”的尷尬:一方面,它的價格區間和吉利其他品牌相互重疊,不夠高端卻也稱不上入門級,想走的運動化路線在市場里有些吃力;另一方面,面對極氪這樣的新造車勢力,它的燃油車標簽似乎不再那么吸引人。
合并意味著吉利能夠更高效地整合資源。領克和極氪各自擁有品牌價值和不同技術積累,而新能源與燃油車的結合不僅降低了運營成本,也可能讓品牌線更有層次感。其次,合并后可以打造更加多元化的產品組合,擴大消費者覆蓋面,打破品牌定位模糊的局限。比如,極氪的高端定位和領克的運動基因如果能夠巧妙融合,或許會誕生出一個“運動高端”的新能源品牌,這對年輕消費者來說無疑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一直以來很多人分不清極氪和領克的logo
對領克而言合并之后,不會再出現與極氪形成既不得不讓,又不得不做出很多博弈的狀態,相比于各自為政,各自拉體系形成的浪費,一個品牌行為邊界的各自為政是更大的消耗。
按照吉利的測算,協同之后極氪預計聯合采購合并 BOM 成本將降低 5-8%,產能利用率將提升 3-5%,合并研發投入通過研發協同降低 10%-20%,職能支持部門組織優化將費用降低 10%-20%。
對于在美股上市的極氪而言,合并領克之后其實并沒有經營層面的損失,還能帶來更大的銷量規模。隨著合并后的運營節省,采購和研發的共用,資本效率會提升,對于投資人來說股價想象空間更大。
極星如果之后合并進來,那么極星可能作為極氪的高性能品牌存在,這樣可以把之前極氪FR的一些成果套在極星的產品上,還包括智駕、電子電氣架構這些,這樣也能夠幫助極星獲得整個集團內最高端的技術,擺脫沃爾沃的掣肘。
在品牌之間有交叉的部分,極氪做純電、領克是混動。極氪+領克會讓品牌之間服務的帶寬拉大,大概可以覆蓋 60% 的市場。極氪將繼續采用 “直營 +” 的模式,領克采用經銷商的模式。兩個品牌將在一、二線城市保持獨立的銷售渠道,但在三、四、五線城市可以共享渠道。
這也意味著,吉利內部的賽馬進入尾聲,篩選出了足夠強勢的領先部隊。從內部項目組到外部的售前售后都會做整合處理,以前消費者感受到的亂象可能會減少了。
簡而言之,合并帶來的增益,能夠消除同業競爭,助力產品組合的提升,在統一的架構和研發體系下,擴大用戶觸及面,進而形成規模效益,持續推動降本增效。
顯然,汽車行業的大擴張時代接近尾聲,接下來是大整合時代,不僅是企業內部的整合還有外部的整合已經開始,比如車企間的兼并與重組,淘汰弱勢品牌,最終挺進決賽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