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BILE SHORT FILM PROJECT
11月16日,華為影像·金雞手機電影計劃表彰儀式暨主題論壇在廈門成功舉辦。活動現場邀請了編劇、導演、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張冀,導演、監制李少紅,導演、編劇、新圣堂影業創始人田羽生,監制、編劇張家魯,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研究員、《當代電影》雜志社社長、主編皇甫宜川,華為終端BG手機產品線副總裁李昌竹,華為中國終端CMO陳志輝,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產業研究處處長、《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中國電影藝術報告》主編、金雞電影創投大會組委會秘書長王丹,Bilibili百大UP主、影視颶風創始人潘天鴻等嘉賓出席,與62部入圍作品的創作者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7項榮譽的誕生。
相較往屆,本屆投稿作品的題材更為多元,拍攝手法不斷創新,并巧妙運用新興技術手段為作品賦能,部分作品對于現實生活的關注視角不斷深入,展現了深刻的人文關懷。以細膩視角記錄生活溫情,用獨特巧思豐富生活色彩,突破創作邊界,手機電影重構影像創作新世界。
part 01
匯聚智慧,共探影像未來
本屆主題論壇圍繞“XMAGE影像力量——共創之力”展開討論,分別從創作視角、技術創新、行業意義三個部分進行了交流。
隨著手機影像技術的升級,手機電影可能會成為重塑電影行業生態的其中一環。首先,手機電影降低了拍攝門檻,使得更多非專業創作者能夠參與電影創作的同時,更豐富了電影藝術的表現形式。其次,隨著手機影像技術的進步,如夜拍、水下拍攝等拍攝效果的提升,為創作者提供了更多拍攝場景和手法。最后,手機電影為互聯網生態提供了更多元的影像作品,推動著公眾的視覺語言和審美的提升,手機電影的發展為電影產業提供了更豐富的人才和創意。同時,手機電影為低成本文藝片提供了新的制作方式,或許可以直接推動院線電影內容格局的變化。
part 02
榮譽揭曉,
13部影片榮獲7項榮譽
自2019年首屆金雞手機電影計劃舉辦至今,累計報名作品10000余部,截至第五屆累計選拔入圍作品235部,榮譽作品56部。第五屆總投稿數據更是再創新高,其中62部作品入圍角逐七項榮譽。通過綜合評議與多維考量,6位終審評委從各自的專業領域出發,進行深入細致的評審,最終13部影片脫穎而出。
評審時,李少紅導演表示“很多作品在創作的層面越來越成熟,整體來說創作者們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讓自己的作品別具一格。”
本屆榮譽作品不僅在視覺呈現與個人風格的打造上展現出新穎的創意,在內涵與表達上同樣深刻而有力。其中不乏采用創新拍攝手法的佳作,以及通過實驗性的影調色彩和新穎的敘事手法帶來全新視聽感受的作品。同時,這些作品結構完整,向觀眾傳遞著積極正向的能量。
《章魚母親》《出門見喜》《風送晨曦來》3部作品獲得華為影像榮譽,3部影片皆以創新視角呈現親情的深刻羈絆。
《賜福司》《好著呢》《一條魚叫梅卡斯》3部作品獲得最佳藝術探索榮譽,3部作品皆以超現實角度呈現生活中的細膩溫情。
《在城市邊緣長大》獲得最佳紀錄影片榮譽,影片關注并深入思考了一線打工子弟學校流動兒童升學的問題。
《過家家》獲得最佳超短片榮譽,影片以過家家游戲折射出家庭暴力對孩子潛意識的深刻影響。
《遇難者手機數據修復日志》獲得最具潛力導演榮譽,影片以層層深入的懸疑故事展開,深刻描繪了父女間的血脈親情。
《格蕾塔的禮物》獲得最佳攝影技術榮譽,影片攝影技術成熟,細節處理精妙,畫面充滿童趣與驚喜。
《黑河》《注意》《生活倒影》3部作品獲得高校特別關注榮譽,3部作品以獨特的視角闡述了創作者對于生命、情感、生活的不同感悟。
隨著“華為影像·金雞手機電影計劃”持續推進,我們不僅見證了中國電影新力量的崛起,也看到了科技如何深刻地影響和塑造電影藝術的未來。華為終端BG手機產品線副總裁李昌竹在評價本屆入圍作品時表示:“依托技術的發展、大模型/AI的加持,很多創作者在試圖拓寬創作內容和創作手法的邊界。”
未來,華為影像·金雞手機電影計劃將持續為電影產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新活力。期待在這片充滿生機與創新的影像天地里,有更多精彩絕倫的故事將被講述,中國電影可以綻放更璀璨的光芒。
13部榮譽作品片單
2024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開幕短片《小島電影院》正式上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