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1 月 16 日,南京市江寧經濟開發區人民檢察院公布一起特大保健品詐騙案,3000 多名老人被騙 520 多萬元。
涂某毅曾就職于知名保健品公司,2019 年辭職成立科技公司銷售所謂高檔保健品,安排妻子楊某做財務并招聘多名銷售人員,還從網上購買老年客戶群體身份資料,向老年人寄送虛假卡片、廣告頁、禮品單,誘導老人撥打 400 電話,銷售員告知老人是幸運客戶 “中獎”,可領取健康大禮包,并用話術引誘老人充值升級領取高檔保健品,逢年過節也能領取;此外還冒充醫學專家打電話夸大產品功效,向患病老人宣傳產品對疾病有好療效。2019 年到 2022 年 7 月間,涂某等人共詐騙 3000 余名老年被害人,涉及金額達 526 萬余元。
近日,法院審理后以詐騙罪判處涂某等人有期徒刑 12 年 6 個月至 1 年 3 個月、緩刑 1 年 6 個月不等刑期,并處罰金。已追繳的 131 萬多元按比例發還給受害人,同時繼續追繳其余款項。
在這起案件中,我們不得不思考幾個深刻的問題。
第一,涂某毅能想出 “中獎” 領取禮品這種營銷方式,從營銷的角度來看,他或許在創新思維上有一定的能力。如果他將這種能力運用在合法的營銷領域,或許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他卻選擇了詐騙,這背后是道德的缺失和對法律的漠視。在利益的誘惑面前,他放棄了做人的底線,將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在了傷害他人的事情上,這是多么令人痛心和惋惜。他本可以成為行業內的佼佼者,通過正當途徑實現自己的價值,卻因一念之差,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第二,保健品本身并沒有錯。在現代社會,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保健品有著其合理的市場需求。它們可以為人們提供一定的營養補充,輔助維持身體健康。但是,在類似這樣的案件中,保健品卻總是一次又一次地成為了背鍋俠。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對健康的渴望和對保健品的信任,將其作為詐騙的工具,使得保健品在大眾眼中的形象受到了損害。這讓那些合法經營保健品的企業也受到了牽連,整個行業的聲譽都受到了沖擊。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問題不在于保健品本身,而在于那些利用它作惡的人。
第三,這起案件也讓我們反思人們在選擇賺錢方式時的心態。當涂某毅等人決定實施詐騙時,他們是否想過最終的結局?他們或許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卻忽視了法律的制裁。這種有命賺,沒命花的行為,是對自己和家人的不負責任。在追求財富的道路上,我們必須堅守道德和法律的底線,否則,即使一時獲得了財富,也必將付出沉重的代價。這起保健品詐騙案,不僅僅是一個法律案例,更是對整個社會的警示,提醒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守護好自己和身邊人的合法權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