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第一次到深圳,第一站會去哪里?大家會列出很多:去深圳灣公園、歡樂谷玩樂,去東部華僑城購物,去深圳科技園參觀華為、騰訊等高科技公司,到華強北考察電子供應鏈。我告訴你,十多年前,很多外地人到深圳是為了打工,他們的第一站是位于東莞的裕元鞋廠??梢院敛豢鋸埖卣f,這家鞋廠代表了“世界工廠”東莞在中國低端制造業的輝煌。裕元曾經是全球最大的鞋廠,貼牌生產世界上排名前50的鞋品牌中的38家。年產各類鞋類近2億雙,知名的阿迪達斯、耐克都出自這里。因此被譽為“世界鞋王”。當年他家最紅的時候,經濟規模量要超過深圳的富士康廠區。巔峰的時候,員工人數高達12萬之多。廠區近20棟大樓上下五層樓,全部塞得滿滿地。每天上下班都是人山人海,數萬人蜂擁而出,自行車、電動車猶如洪流。因為做鞋子要求人心細手巧,所以裕元多招收女工,七成以上員工均為女性。東莞廠區也得名“女兒國”。裕元也是第一批自我規范民營企業用工制度的代工企業。在2009年版,即嚴格版《勞動法》出臺以前,裕元就以善待員工而聞名東南亞代工業,甲方對裕元的管理制度均表示滿意,從不違約。管理那么多人,就是一道管理學、心理學、倫理學的難題。裕元鞋廠在東莞超過15年,沒有發生過一起員工跳樓的惡性事故。富士康都弄得下不來臺,默默無聞的裕元是怎么做到的呢?源于,裕元管理層自己都是苦出身,把底層員工當人,給予尊重。公司內有自己的醫院、學校、電影院,男員工有籃球場、小型足球場,收費都很便宜,也對外部居民開放。別的什么都別說,人民幣說話——裕元給員工的待遇,在當時深圳制造業,是很有競爭力的。員工入廠即依法辦理五險一金,依法享有國家法定休假,包括婚假、產假、年休假、病假、工傷假等。這條很多民企根本做不到。普通崗位的底薪為2460元/月,比深圳市最低工資標準高出100元;加班費按照勞動法規定計算,平時加班費為21.21元/小時(1.5倍),周末加班費為28.28元/小時(2倍),法定假日加班費為42.42元/小時(3倍),確實落實到位不容易。每月7號準時發放工資。從未拖欠。提供免費吃住,三餐供應,宿舍條件包括獨立陽臺、衛生間、空調等。提供生日紅包、節假日福利、旅游、培訓以及晉升機會,人性化堪比科技企業。其他補助林林總總,數都數不過來:績效獎金、伙食補助、高溫費、崗位工資、環境補貼、技能工資、夜班津貼……讓人懷疑是國企。春節、五一、國慶過節費300元每次;女工三八過節費100元,女工衛生費120元/年。天哪,女人的福利院啊。沒完還有呢,人均年終獎約2400元,春節回家發路費200-600元。深圳裕元鞋廠的員工月薪因崗位、加班情況、津貼等因素而異,綜合月收入大致在5000-6500元之間。這不就是胖東來?2004年-2008年,你一中專生,到了深圳能拿到這種工資,香不香?心里爽不爽?裕元招工一次性能招收8000多人,收簡歷一次性能收2萬份,無非以身作則,付出足夠,廣得人心,就是這個樸素道理。很多老板到現在都不懂,整天嚷嚷著學胖東來,許昌胖東來成為工商業集體考察的6A級景區。可于東來卻說,他們從來沒弄懂什么是“管理”。裕元的管理就是,給員工錢給夠,規矩說透,執行力到位,高質量準時交付??墒?,就算裕元這樣現代化的管理,也抵擋不住搬遷潮。如今的“東莞女兒國”廠區,早已人去樓空,變成了“鬼城空殼”??帐幨幍膹S房,一片落寞的景象,僅存幾名老保安。說起當年的盛況,保安、老人、來訪者、回訪者無不唏噓。一代鞋王怎么離開中國了?是商業模式不行嗎?裕元鞋廠搬遷的過程和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中國勞動成本的上升,推動低端制造業企業在全球重新布局,以降低生產成本,并適應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首先,隨著中國勞動成本的上升,與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印尼相比,中國的人工成本相對較高。裕元鞋廠的管理層從2000年開始就在東南亞考察,隨著甲方的要求,在越南、印尼等人工成本更為低廉的國家投資建廠,并逐步加大了這些地區的生產規模。訂單方的需求導致了下游供應鏈的轉移。這是給我們中國產業一個信號,要爭取做“鏈主”、當“鏈頭”,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否則就是隨結構成本而隨波逐流,根基扎不下來。其次,裕元鞋廠從十多年前,就開始了大規模的產能搬遷。其年報中提到,2014年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考慮各生產基地的投入成本,而于亞洲各地重新分配生產產能。裕元還在東莞基地招聘5年以上的熟練技工作為生產干部,輸送越南、印尼生產基地。中國低端制造業,轉移了超過5萬多“陸干”(大陸干部)管理越南廠區,是越南產業騰飛不爭的事實。從2009年開始,裕元鞋廠逐漸將制造廠房轉移到印尼、越南等地,還有一部分也轉移到了中國內地,導致工廠規??s小,員工數量銳減。裕元現在只剩下高埗鎮的50多條主產線,員工也從巔峰時期的12萬人變成了如今的1.2萬人。如果不是當年走出出海那一步,裕元就算能熬過高人員成本那關,也無法活過特朗普、拜登兩任下的中美貿易戰。中國大陸本地生產貼牌鏈條今后要整體轉移到越南、印尼和馬來西亞,甚至印度,不僅是美方的戰略逼迫,更是成本考量下無奈的選擇。中國就真的放棄低端制造業了嗎?龐大的低端就業人口該如何解決呢?誰敢保證我們將來不會像美國那樣,因為失去制造業而悔不當初?盛期12萬人福利媲美胖東來,世界鞋王裕元東莞僅剩鬼城空殼
假如你是第一次到深圳,第一站會去哪里?
大家會列出很多:
去深圳灣公園、歡樂谷玩樂,去東部華僑城購物,去深圳科技園參觀華為、騰訊等高科技公司,到華強北考察電子供應鏈。
我告訴你,十多年前,很多外地人到深圳是為了打工,他們的第一站是位于東莞的裕元鞋廠。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家鞋廠代表了“世界工廠”東莞在中國低端制造業的輝煌。
裕元曾經是全球最大的鞋廠,貼牌生產世界上排名前50的鞋品牌中的38家。年產各類鞋類近2億雙,知名的阿迪達斯、耐克都出自這里。
因此被譽為“世界鞋王”。
當年他家最紅的時候,經濟規模量要超過深圳的富士康廠區。
巔峰的時候,員工人數高達12萬之多。廠區近20棟大樓上下五層樓,全部塞得滿滿地。每天上下班都是人山人海,數萬人蜂擁而出,自行車、電動車猶如洪流。
因為做鞋子要求人心細手巧,所以裕元多招收女工,七成以上員工均為女性。東莞廠區也得名“女兒國”。
裕元也是第一批自我規范民營企業用工制度的代工企業。
在2009年版,即嚴格版《勞動法》出臺以前,裕元就以善待員工而聞名東南亞代工業,甲方對裕元的管理制度均表示滿意,從不違約。
管理那么多人,就是一道管理學、心理學、倫理學的難題。
裕元鞋廠在東莞超過15年,沒有發生過一起員工跳樓的惡性事故。富士康都弄得下不來臺,默默無聞的裕元是怎么做到的呢?
源于,裕元管理層自己都是苦出身,把底層員工當人,給予尊重。
公司內有自己的醫院、學校、電影院,男員工有籃球場、小型足球場,收費都很便宜,也對外部居民開放。
別的什么都別說,人民幣說話——裕元給員工的待遇,在當時深圳制造業,是很有競爭力的。
員工入廠即依法辦理五險一金,依法享有國家法定休假,包括婚假、產假、年休假、病假、工傷假等。這條很多民企根本做不到。
普通崗位的底薪為2460元/月,比深圳市最低工資標準高出100元;
加班費按照勞動法規定計算,平時加班費為21.21元/小時(1.5倍),周末加班費為28.28元/小時(2倍),法定假日加班費為42.42元/小時(3倍),確實落實到位不容易。
每月7號準時發放工資。從未拖欠。
提供免費吃住,三餐供應,宿舍條件包括獨立陽臺、衛生間、空調等。
提供生日紅包、節假日福利、旅游、培訓以及晉升機會,人性化堪比科技企業。
其他補助林林總總,數都數不過來:
績效獎金、伙食補助、高溫費、崗位工資、環境補貼、技能工資、夜班津貼……讓人懷疑是國企。
春節、五一、國慶過節費300元每次;女工三八過節費100元,女工衛生費120元/年。天哪,女人的福利院啊。
沒完還有呢,人均年終獎約2400元,春節回家發路費200-600元。
深圳裕元鞋廠的員工月薪因崗位、加班情況、津貼等因素而異,綜合月收入大致在5000-6500元之間。
這不就是胖東來?
2004年-2008年,你一中專生,到了深圳能拿到這種工資,香不香?心里爽不爽?
裕元招工一次性能招收8000多人,收簡歷一次性能收2萬份,無非以身作則,付出足夠,廣得人心,就是這個樸素道理。
很多老板到現在都不懂,整天嚷嚷著學胖東來,許昌胖東來成為工商業集體考察的6A級景區。
可于東來卻說,他們從來沒弄懂什么是“管理”。
裕元的管理就是,給員工錢給夠,規矩說透,執行力到位,高質量準時交付。
可是,就算裕元這樣現代化的管理,也抵擋不住搬遷潮。
如今的“東莞女兒國”廠區,早已人去樓空,變成了“鬼城空殼”。空蕩蕩的廠房,一片落寞的景象,僅存幾名老保安。
說起當年的盛況,保安、老人、來訪者、回訪者無不唏噓。
一代鞋王怎么離開中國了?是商業模式不行嗎?
裕元鞋廠搬遷的過程和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由于中國勞動成本的上升,推動低端制造業企業在全球重新布局,以降低生產成本,并適應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
首先,隨著中國勞動成本的上升,與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印尼相比,中國的人工成本相對較高。
裕元鞋廠的管理層從2000年開始就在東南亞考察,隨著甲方的要求,在越南、印尼等人工成本更為低廉的國家投資建廠,并逐步加大了這些地區的生產規模。
訂單方的需求導致了下游供應鏈的轉移。
這是給我們中國產業一個信號,要爭取做“鏈主”、當“鏈頭”,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否則就是隨結構成本而隨波逐流,根基扎不下來。
其次,裕元鞋廠從十多年前,就開始了大規模的產能搬遷。
其年報中提到,2014年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考慮各生產基地的投入成本,而于亞洲各地重新分配生產產能。
裕元還在東莞基地招聘5年以上的熟練技工作為生產干部,輸送越南、印尼生產基地。中國低端制造業,轉移了超過5萬多“陸干”(大陸干部)管理越南廠區,是越南產業騰飛不爭的事實。
從2009年開始,裕元鞋廠逐漸將制造廠房轉移到印尼、越南等地,還有一部分也轉移到了中國內地,導致工廠規模縮小,員工數量銳減。
裕元現在只剩下高埗鎮的50多條主產線,員工也從巔峰時期的12萬人變成了如今的1.2萬人。
如果不是當年走出出海那一步,裕元就算能熬過高人員成本那關,也無法活過特朗普、拜登兩任下的中美貿易戰。
中國大陸本地生產貼牌鏈條今后要整體轉移到越南、印尼和馬來西亞,甚至印度,不僅是美方的戰略逼迫,更是成本考量下無奈的選擇。
中國就真的放棄低端制造業了嗎?龐大的低端就業人口該如何解決呢?
誰敢保證我們將來不會像美國那樣,因為失去制造業而悔不當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