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已開始供暖了,天氣倒并不十分寒冷,可也實打實進入了冬天。雖然不再正當季,街邊水果攤播音喇叭,依舊在一遍遍大聲叫賣葡萄,而且還是曾經自帶金色光環的品種,只是內容不太友好,“陽光玫瑰便宜了……”。
第一次知道陽光玫瑰這種葡萄,是在疫情前某年的某個傍晚,正好趕上水果店打折處理,于是陰差陽錯買到了陽光玫瑰。誰能想得到,乍看好像和成熟不搭邊的綠色果粒,居然有著驚人的甜度和濃郁的獨特香氣。如果要找一個成語來形容的話,那只能是驚為天人。怎么形容呢,因為氣候適宜,糖度高,新疆的葡萄就已經足夠好吃了,可即便是在新疆吃葡萄,也從沒吃出如此美妙體驗。當然,彼時陽光玫瑰居高不下的價格,也確實對得起那份令人驚艷的味道。讓人感慨,日本人搞高端農業確實是把好手。
只不過,這世上不變的唯有變化。有時候,事情發生變化的速度,甚至會超乎想象。沒過一兩年,就開始有陽光玫瑰種植面積飛速擴張的新聞傳出。對于消費者而言,這肯定算是個好消息,因為種植面積的擴大,必然會帶來價格的跳水。果不其然,后面陽光玫瑰的售價,肉眼可見地一年下一個臺階??呻S著意料之內的價格跳水,意料之外的后果也隨之顯現——市面上陽光玫瑰的品質也跟著一塊跳了水。
陽光玫瑰的市場占有率在瘋狂擴張,但無論是在電商平臺挑選好評較多的店鋪購買,還是線下實體店購買,都再也沒找回過那個令人驚艷的味道。雖然,越來越平常的味道,依舊對得起越來越平常的價格,但顯然是越來越對不起“陽光玫瑰”這塊曾經的金字招牌了。
變得不光是味道,還有品相。國慶節回家時,在超市看到4塊一斤特賣“陽光玫瑰”的牌子。雖然當時是葡萄成熟的正當季,可對于陽光玫瑰能賣到這個價格,我還是有些不相信的,但營業員信誓旦旦地進行了確認,轉身從柜臺后面搬出兩串,擺在我面前。其實,從外觀上來看,就能看出有些不對勁了,葡萄看著像是半透明,甚至能透過果皮看到果肉上的脈絡,主打一個徹徹底底的改頭換面。營業員授意,可以掐一粒試吃,然后便滿臉期待地等著試吃過后的好評。我糾結了幾個來回,最后還是選擇說出實話,“玫瑰香的味道”。確實,那串葡萄與其說是陽光玫瑰,不如說綠色的玫瑰香葡萄更為恰當。
按照中國種植戶的一貫跟風內卷套路,不難想象,在陽光玫瑰曾經的高價吸引下,無數種植戶趨之若鶩地瘋狂擴充面積,通過高產來搶行情賺大錢、快錢,但很少有人會在意到至關重要的品質。正是這本末倒置的行為,導致了短短幾年時間,品質良莠不齊以及魚目混珠等等問題井噴,高品質競爭不過廉價低品質的,最后便是劣幣驅良幣,導致市面上劣質陽光玫瑰泛濫,曾經的高端形象崩壞垮塌。
試問,在陽光玫瑰從瘋狂擴張種植,到口碑崩壞的過程里,誰又真正從中得到了好處呢?可能只有搶先擴大種植的那波人,掙到了快錢,做了短暫的贏家。在品相崩塌后,無論種植戶還是消費者,統統都是輸家——種植戶要面臨產量大卻賣不上價的現實,而消費者一端只能買到空有“陽光玫瑰”頭銜的葡萄,無緣領略真正的風采。這就是典型的內卷到極致,沒有贏家。
而這,還能多少引申出一些人生感慨,瘋狂內卷只能卷一時,收割短期的利益。如果沒有適可而止的膽略,卷到極致,就只剩過猶不及的場面難以收拾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