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位于廣東省東北部,它的東部是福建漳州,南部則是潮州、揭陽和汕尾市。
梅州約有人口385萬,這種規模,在廣州屬于規模較小的城市了。
而其中,最多的李姓人口,則有36.64萬人。
也就是說,走在梅州的街頭,每十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李姓人。
李姓,全國第二大姓,總人口超過一億三千萬人。
李姓源流較多。
在《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記載:李姓的血緣先祖為東夷族首領皋陶,得姓始祖為利貞。
顓頊高陽氏生大業,大業生女華,女華生皐陶。因此,皋陶為嬴姓,
皐陶歷虞、夏、商的大理,也就是具體負責維持秩序的官員。
他被后世公認為司法的鼻祖,留下獬豸斷獄、畫地為牢等成語。
皋陶后裔有個叫理征的人,他商朝末年受封中吳伯,因為直言納諫,惹怒了紂王而被殺害。
理征的妻子聽到消息后,帶著兒子利貞逃了出來。
逃亡途中,母子二人以吃野果“木子”保全了性命。
他們在今河南鹿邑東部落戶后,一感果子活命之恩,二為改姓避難,就改理利貞為李利貞。
后遷徙定居隴西。李氏瓜瓞綿綿,繁衍至今。
在利貞數百年后,老子李耳誕生了。
李耳生了四個兒子,其中,大兒子李崇,任秦隴西守,為隴西房始祖,因為李唐王朝興起于隴西,因此“隴西李”漸為李氏主流。
小兒子李璣,遷居到趙郡, 為趙郡房始祖,在北朝時期達到鼎盛,成為當時的四大望族之一,空前繁榮。
如今,民間一直流傳一個說法:“天下李氏出隴西”,海內外李氏宗親都供奉“隴西堂”, 自稱“ 隴西李氏”。
但是,隴西具體是哪個地方呢?學術界一直有爭議。
更多的人認為,此處的“ 隴西”,當指古隴西郡,。
《辭源》的釋解釋說: 隴西郡,包括今天的蘭州、隴西及天水等地。
而《大唐國譜》中也有記載,說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是隴西成紀人,屬于今天的天水。
因此,有很多專家研究認為,不是“天下李氏出隴西”,應該是“天下李氏歸天水”。
那么,李氏是從什么時候入粵呢?
根據相關史料,我們大體梳理了一下李姓一脈的遷徙線路:
河南鹿邑→甘肅隴西→河北邯鄲趙郡→福建上杭→廣東。
在這個過程中,李火德公為李氏入閩始祖,李邵為李姓入粵始祖。
更多的人,則尊李火德公為閩粵大始祖。
走進梅州,不時可見的是“隴西堂”的匾額。
在梅州學宮一側的小路上,前行幾十米,就能看到梅州李氏總祠南門李氏祠堂。
在這里我們了解到,這座祠堂建于1736年,已經有近300年歷史了。
而在梅縣李氏大宗祠中,我們更是看到了珍藏的族譜,上面清晰記載了李氏隴西的來源:“五十五世祖虎公,為魏將軍,受封為隴西公,,李氏隴西之名由此。”
而在甘肅,1992年的時候,相關部門下發批文,修復了“隴西堂”,同時對李家龍宮遺存的11座古建筑進行了維修。
如今,隴西李氏文化與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傳佛教文化一起成為了甘肅四大文化之一,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