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詩詞獵奇
關注讀書狗子
僧人作詩,謂之詩僧。詩僧是歷代詩壇一大特色,字南北朝佛教大興以來,佛門僧眾漸多,而其中不乏才高之輩,吟詩作對不在話下。到唐代時,有名的詩僧層出不窮,如王梵志、含山、皎然、賈島、貫休、齊己等等。
宋代的詩僧相比之下更加引人注目,他們不僅僅精通佛法,能詩作賦,而且性格大多放浪形骸灑脫不羈,既能與風塵女子交往,填風月之詞,又敢于抨擊時事,諷刺朝廷。他們的詩詞有的清麗纏綿,如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有的風趣率真,比如仲殊的“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
還有的尖銳辛辣,比如蘇東坡的好友道潛和尚的這首《絕句》:
絕句
北宋·道潛
高巖有鳥不知名,
欵語春風入戶庭。
百舌黃鸝方用事,
汝音雖好復誰聽?
道潛,俗家姓何,字參寥,號參寥子。他自幼就出家為僧,原本法號曇潛,后來與秦觀一起前往杭州游歷時結實了蘇東坡,蘇東坡為他改法號為道潛,二人詩詞唱和,交往甚密。蘇東坡曾為他寫過很多首詩詞,最著名的便是那首送別之作《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道潛于佛法之外還精通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的技藝,雖是僧人卻時常關心國家大事,褒貶時事。恰逢北宋王安石變法后朝廷黨政劇烈,烏臺詩案令蘇東坡身陷囹圄。道潛眼見朝中小人橫行,好友遭難,便寫下了這首《絕句》諷刺朝中佞臣小人。沒想到的是此詩傳到朝廷后,道潛也因此獲罪,被強迫還俗,流放兗州。
此詩無題,僅僅四句,表面看是在詠鳥,其實本意是諷刺朝廷中的小人如鳥圓滑饒舌,肆意專權。詩中前兩句“高巖有鳥不知名,欵語春風入戶庭”,描寫小鳥飛入庭院,與春風工語,煞是可愛依人。
而后兩句卻筆鋒一轉“百舌黃鸝方用事,汝音雖好復誰聽?”,此時的庭院中正是黃鸝鳥得勢,百轉饒舌討主人歡心,你那剛飛來的小鳥聲音再好聽又有誰肯聽呢?此句以直接以百舌黃鸝的鳴叫來暗喻影射君側讒佞小人。
聯想當時北宋朝廷的新黨章惇、曾布、蔡京之流,可想詩人是譏刺朝廷專權用事的新黨,直指他們是奸佞。借以抨擊了朝中小人專恣弄權、妒才忌賢的行徑。而詩中對“高巖之鳥”的惋惜,則是是對那些像蘇東坡一樣遭受排擠的忠臣賢才的同情。
道潛的這首《絕句》譏刺之意一目了然,抨擊尖銳而辛辣,也難怪朝中小人會因為這首小詩強迫道潛還俗,將他流放兗州。
↓↓↓更多唐風宋韻,關注讀書狗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