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不易。如果您對本人的作品感興趣,歡迎點擊關注按鈕,您的鼓勵和支持是我創作最大的動力。
《西游記》的故事是絕大多數中國人從小就耳熟能詳的,而在故事中,唐僧這個角色作為西天取經團隊的核心,卻幾乎是各方面實力都最弱的一個。他的肉體凡胎無法辨別人妖,連剪徑的強盜都打不過。最要命的是,因為“吃了唐僧肉長生不老”的傳言,他還是大部分妖怪的主要目標,搞得三個徒弟必須費盡心機保護他。然而,唐僧在現實中的原型玄奘大師可比《西游記》里的形象要可靠得多。
來自東方的高僧
公元634年的一天,摩揭陀國的首都王舍城異常熱鬧,人們紛紛涌向城北的那爛陀寺,不為別的,只為一睹那位東方來的高僧。
“東土大唐來的玄奘大師已經游歷諸國,與諸位高僧辯論佛法,無人能敵!”那爛陀寺的僧人高喊道,“今天玄奘大師將主講《攝大乘論》和《唯識抉擇論》,諸位有什么不明白的或有異議的,都可以在這幾天提出來!”
當玄奘出來時,無數的民眾和僧人都睜大了眼睛看著臺上。他們實在難以相信,這位把大乘佛法理解得這么透徹的居然是一個黃皮膚的東土人。
“玄奘大師,我聽說你不是很認同‘順世論’,能講一下是為什么嗎?”
“大師,我研習小乘佛法多年,請問現在改成大乘佛法還來得及嗎?”
“玄奘大師,據我觀察這世間多年,大乘佛法中‘眾生平等’的觀點不太符合實際啊!”
“我家孩子最近快生了,大師能幫我家做個法事嗎?”
臺上的東方僧人在這樣嘈雜的環境下始終保持著那副溫和的笑臉,平靜耐心地解答著一個個的問題。很快,有求于他的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有異議的都輸得心服口服,這幾天的佛學講座也圓滿完成了。
當天晚上,玄奘的印度師父戒賢找到了他。
“玄奘,我一直都很欣賞你的才華,但沒想到你對佛法的理解已經到了這么深的程度。”戒賢笑吟吟地走到玄奘身邊,“你今天舌戰群僧,整個過程堪稱完美。有些刁鉆的問題連我都不好回答呢!”
“師父過獎了!師父的很多理論弟子也只是了解了點皮毛,只不過弟子的舌頭靈活些,可以更方便向外人傳達師父的思想罷了。”
戒賢哈哈大笑起來:“你們東土人就是會說話!不過為師可以負責任地說,你的才學已經足以自立門戶了,有些東西師父還得請教你呢!”
玄奘聽罷,趕緊向師父磕了個響頭:“弟子不敢。但如果師父不介意,弟子希望能將這些真經都帶回東土大唐。盡管經書很早就傳入了東土,但歷經了百年戰亂,佛法在東土也幾經坎坷,如今東土的經書早已面目全非。弟子希望正確的佛法也能教化東土眾生,這也符合大乘佛法中‘眾生平等’的精神啊!”
戒賢擺擺手:“自然,我佛慈悲,普渡眾生是不分地域國度的。我雖已得道,但終究是肉體凡胎,亦不曾窺得我佛全貌。若那東土有其他能人,或許能看到些我不曾看到的佛法吧。”
“師父怎可如此妄自菲薄?弟子要帶經書回東土,自然是因為東土眾生早已心中無佛,或研習些歪門邪道,這怎能比得上西方凈土的正統佛法?”
“別說了,玄奘,別說了。”戒賢長嘆一聲,“這西方世界早已不是凈土,利欲正在污染著這片佛祖腳下的土地。若只是誕生些歪門邪道,倒也無妨,世人自會遠離。可現在卻是那些自詡正統的流派逐漸背離我佛教義,成了王公貴族們的工具。人們心中已無‘眾生平等’,反倒是‘三六九等’占了上風。若佛祖在此地真的無立足之地,為師懇請玄奘在東土為佛祖再建個新家。”戒賢說著說著,眼淚都不自覺地流了下來。
“師父所托,弟子銘記在心!一定要讓這佛法的每一個字都原封不動地送到大唐!”玄奘堅定地對師父說。
戒賢看著玄奘的態度,終于恢復了最初的笑容:“帶著這些寶貝回去吧!用你的智慧,讓這些無字真經顯出真跡來!”
肉體凡胎的成佛之路
玄奘的這一趟西行,沒有見到佛祖,反倒是讓西天諸僧離成佛更近了一步。
從十一歲那年開始,玄奘便開啟了他的求佛之旅。他先在洛陽學習《涅槃經》,后來因為戰亂不得不前往四川繼續學習。在國內就基本上了解了大小乘佛教的主要內容,在蜀中有了不小的名氣。
如果是一般的僧人,走到這一步就差不多心滿意足,甚至以為自己已經“得道”了。但是玄奘是個認真的人,他對佛法的興趣早就已經超脫世俗的功名利祿了。在國內研讀經書的過程中,他早就注意到“攝論”和“地論”兩家對于很多問題有著完全不同的看法,這使得他感到格外困惑。抱著有問題就一定要解決的精神,既然自己無法解決問題,就親自到佛教的起源地去尋找答案。
于是,玄奘趁著天竺高僧到達長安的機會,向唐太宗表達了自己想要求取真經的想法。然而,和《西游記》不同的是,唐太宗可沒給玄奘封什么“御弟”,而是直接回絕了他的請求。這位從真刀真槍中滾出來的君主從來都不看重這些神秘主義的玩意兒。
盡管沒有大唐官方的批文,玄奘也沒有死心。他對真經的渴求早已超脫世俗的一切情感束縛。他咬了咬牙,不顧國法就從西域“偷渡”了出去。
一路上,盡管玄奘沒有遇到什么妖魔鬼怪,但他帶的人并不多,而且也并不像悟空、悟能和悟凈一樣神通廣大。一路上遇到了不少艱難險阻,甚至一度陷入絕境,但玄奘不僅挺了過來,還有余力詳細地記錄了一路上的見聞,整理成了系統的《大唐西域記》。
這么看來,歷史上的玄奘肯定比小說中那個文弱和尚要強壯健康得多。
在天竺,他終于見到了夢寐以求的真經,找到了國內缺失的那一塊拼圖。而更令他驚訝的是,自己在東土很容易就想通的一些道理,天竺這邊的人居然一直都想不明白。
或許,這就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吧。
結語
玄奘法師憑借著自己對真經的渴望,以頑強的意志力完成了這一趟五萬多里長的征途。可以說,這趟“西天之旅”是他在肉體和精神兩方面強大的體現。世界上究竟有沒有佛祖至今沒有定論,但玄奘法師如同一個以身證道的圣徒一般,讓無數人看到了“肉身成佛”的可能性。而他以東土僧人的身份完成這一壯舉也讓西域諸國看到了他背后大國的實力,即使他沒有大唐的通關文牒,也足以在西域暢行無阻。即使是肉體凡胎,玄奘也已經用他在宗教和文化、外交上的貢獻比肩神明了。
本文系作者自己收集、整理創作。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