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廣州車展的前一天,安聰慧穿著一身白襯衫和牛仔褲,出現在帝豪EV(參數丨圖片)的發布會上。但他那晚的主要任務并非是宣布帝豪EV的上市,而是對外發布“藍色吉利行動”戰略。
這項戰略的核心可以總結為一句話——“實現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吉利整體銷量90%以上”。也就是說,到2020年,吉利的新能源汽車銷量要達到100萬輛,這在當時在場的經銷商、媒體間引起了一陣騷動。回過頭看,吉利應感謝當年這個激進的目標,使自己沒有錯過這波新能源浪潮。
9年過去,同樣是在廣州車展的前一天,這次吉利又發生了一件大事:沃爾沃宣布將所持有的30%的領克股權出售給極氪,交易價格為54億人民幣,預計于明年一季度完成;同日,吉利控股又官宣“對領克汽車進行了股權結構優化”,“極氪將持有領克51%股份,領克其余49%股份繼續由吉利汽車旗下全資子公司持有”。
這兩則消息意味著,領克將與極氪進行整合,今后由極氪CEO安聰慧統籌管理兩個品牌。具體怎么整合?安聰慧在今晚的極氪Q3財報分享會上,分享了他的主要思路。
協同
這輪整合將圍繞著一個總綱領進行:合并后,極氪、領克保持雙品牌戰略,市場上仍是相對獨立的存在,但為了避免不同品牌間的內核,安聰慧對兩個品牌的定位、產品規劃、技術資源等都進行了重新梳理。
在品牌定位上,極氪定位豪華品牌,領克定位高端品牌,二者將形成合力,覆蓋中高端市場。
在產品規劃層面,安聰慧打算從車型大小、能源方式這兩個維度進行區隔。其中,極氪銷售中大型車,領克主打中小型車;而在能源形式上,極氪在中型車領域聚焦純電,大型車領域聚焦混動,領克則在小型車市場聚焦純電,中型車市場聚焦混動。
在技術層面,安聰慧會努力讓領克和極氪實現最大化的協同。
他舉了幾個例子進一步闡釋他的構想,比如在機械、架構方面,最大程度地減少架構,兩個品牌的電子架構未來也會逐步走向統一;座艙硬件、底層軟件、中間件上,雙方保持一致;在應用層,領克保留魅族os,極氪則保留極氪 OS。
安聰慧預估,假如二者實現協同,研發投入能至少降低10%-20%;bom成本至少能降低5%-8%;二者的渠道也能實現高度互補,整合的優勢不言自明。
事實上,自吉利發布《臺州宣言》,強調“戰略聚焦、戰略整合、戰略協同、戰略穩健、戰略人才”后,整個集團已有不少整合合并的動作,但今日領克、極氪兩大獨立子品牌的合并,算是吉利”戰略聚焦“的關鍵一步,也算是其中最難走好的一步。因為這兩個品牌都足夠強,框架也足夠大,要想讓它們絲滑地融合在一起不容易。
互搏
曾幾何時,領克一度是吉利集團的寵兒。因為它從沃爾沃那里繼承了一半高端品牌的“血統”,所以吉利賦予了它帶領集團沖高的使命,并把當時吉利“最先進的生產力”CMA燃油架構給了它。
領克也沒有辜負吉利的期望。在領克、WEY等品牌出現之前,15萬-20萬區間的自主品牌,月銷量常年徘徊在幾百臺。但領克自2017年底推出第一款產品至2023年底,在車型均價超過15萬的前提下,只用了6年多的時間便實現了100萬臺的總銷量。
另一組數據或許更能體現領克對吉利的貢獻。2019年,年銷12.8萬輛的領克品牌,憑一己之力,將年銷量136萬輛的吉利集團單車均價拉高了近7%。
如果不出意外,領克作為吉利旗下唯一“高高在上”的品牌,將繼續為吉利在中高端市場沖鋒陷陣。但是“藍色吉利行動”戰略制定的到2020年底新能源銷量占集團總銷量90%的目標并沒有實現,李書福并不認為問題出在戰略方向上,所以2021年,吉利又公布了兩個“藍色行動計劃”,繼續發力新能源車市場。極氪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了,領克的命運就此來到一個轉折點。
2020年領克旗下的純電概念車——領克Zero最后變成了極氪001,失去了首款純電車型的領克,被迫在2022年下半年以混動路線切入新能源市場。
但新的問題很快又來了,在領克所處的價格區間內,純電亦是重要的銷量來源,但領克一旦涉足純電市場,必將與極氪成為對手。另一邊,極氪在小米的沖擊下,迫切需要另一種動力形式的產品避開與競品的直接較量,這樣一來,領克的處境勢必會變得尷尬。
“多生孩子好打架”在增量市場里行之有效的打法已經在存量市場中失靈了,臃腫的品牌矩陣未必能換來更多的銷量,重復投資還會導致集團資源的浪費。
在這樣的背景下,李書福的聚焦整合戰略無疑體現了他仍舊敏銳的戰略眼光,而極氪與領克的整合,縱然難,但正確。
題圖來源:《教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