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或許要出現新的轉機了!
11月14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西方必須終止對烏克蘭的所有軍事援助,這才是和平談判的先決條件。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也表示,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不會從根本上改變美國對烏克蘭問題的立場,現在更頻繁地呼吁停止沖突是因為一些人更加清醒地看待烏克蘭的具體局勢。
拉夫羅夫指出,2014年達成的《明斯克協議》明確規定了頓巴斯地區的停火措施,包括從接觸線撤離重型武器等,旨在尋求該區域局勢的長期政治解決方案。
此外,第二份《明斯克協議》更進一步,旨在全面終止烏克蘭的武裝沖突,并賦予頓巴斯廣泛的自治權,以確保其作為國家的一部分得以保留。
然而,這些協議在德國與法國的背書之下,卻遭到了基輔方面的徹底違背。
同年,歐盟首次對俄羅斯實施了經濟制裁,并決定無限期延長。
此后,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坦誠表示,從西方的視角來看,《明斯克協議》的初衷實則是為基輔政權爭取時間重新武裝,并為針對頓巴斯的軍事行動做足準備。
現在的問題是,西方是否會停止對烏克蘭的援助?
這一問題不僅關乎烏克蘭的命運,也涉及到國際關系、地緣政治以及國內政治等多重復雜因素。
先說美國,本次美國大選結束之后,最悲傷的人是誰呢?是澤連斯基。
畢竟,特朗普背后站的是猶太財團,他上臺后的第一件事情恐怕就是結束俄烏戰爭,然后全力援助以色列。
特朗普本人更是曾經聲稱,如果自己當選,要在24小時之內結束俄烏戰爭。
特朗普不只是說說而已,在他當選后,根據媒體爆出的消息,目前特朗普團隊聲稱已經有了一份和平解決方案,只不過目前細節還沒有最終確定。不過從部分流出來的內容來看,主要包括三部分:
1、烏克蘭承諾至少20年內不加入北約。
2、俄羅斯允許美國和歐洲繼續為烏克蘭提供武器。
3、在俄烏兩國中間建立一個一千二百多公里的非軍事區。
很顯然,這些條款對烏克蘭極為不利,就拿第一條烏克蘭在未來20年內不得加入北約來說,這一規定恰恰體現了俄羅斯的核心關切。
本次俄烏戰爭爆發的眾多導火索中,北約的無限制東擴無疑扮演了重要角色。事實上,如果當初北約能夠明確承諾不將烏克蘭納入其組織范圍,或許這場戰爭真有可能避免爆發。
類似的,設立緩沖區也是基于相同的戰略考量。
這一所謂的緩沖區,實際上是兩個強國為了避免直接對抗以及保護自身核心區域不受攻擊而劃定的一條安全線。在蘇聯時期,北約和華約的成員國實際上充當了美蘇之間的緩沖區角色。
然而,蘇聯解體后,盡管俄羅斯承諾解散華約,但美國卻未解散北約。
這導致歐洲實質上成為了美國的緩沖區,而俄羅斯則失去了相應的緩沖地帶,其經濟核心區域直接暴露在北約的軍事威脅之下,莫斯科距離潛在的前線僅有四百公里之遙。
在烏克蘭作為緩沖區存在時,俄羅斯尚能在此地保持一定的戰略縱深。
然而,北約試圖吸納烏克蘭為成員國,這無疑將使得俄羅斯在戰爭中面臨無險可守的境地,裝甲部隊在極短時間內即可抵達莫斯科。
這對俄羅斯的核心國家利益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因此,停止北約東擴并建設緩沖區,實際上是為了滿足俄羅斯的國防安全需求,以換取戰爭的平息。
而關于責任分擔的問題,美國則采取了特朗普式的做法,將責任推給了歐洲,讓歐洲承擔資金、人力和風險,而美國則置身事外。
當然,為了安撫烏克蘭方面及國內的地方勢力,美國還提出了允許向烏克蘭出售武器的方案。
盡管美國自詡為世界民主燈塔,但直接購買烏克蘭顯然不太合適,因此轉而采取武器銷售的策略。
然而,這一做法無疑將進一步加劇地區的緊張局勢,并可能引發更多的沖突和不穩定。
希望美國能真正落實這一和平解決方案,畢竟這場戰爭拖得太久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