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個原則,是由商鞅和韓非子所提出,也就是“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可實際上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未能實行該原則,這種一直到民國建立后,才第一次將該原則寫進《臨時約法》可就算如此,民國時期該原則還是屢次被破壞。
新中國建立后,中央政府將“王子犯法,庶民同罪”這一原則深深嵌入新中國,在新中國以后,只要你敢于踏破這一原則,等待你只有法律的嚴正處罰,該原則的出現,很好體現出,新中國和舊時代不一樣。
1983年嚴打的時期尤為突出,那一年一位叫朱國華的年輕人被槍斃,朱國華被槍斃一事,引起了軒然大波,之所以會引起軒然大波,主要是他的父親是朱琦,朱琦是開國元帥之首朱老總的獨子,朱國華是朱老總最喜歡的孫子,所以朱國華被槍斃一事在短時間內引起了不少人關注。
在朱國華犯事后,康克清第一時間知道來龍去脈,內心萬分悲痛,但他第一時間收起悲傷,十分罕見對孫子們發了飆:“你們出了問題,都是在折騰你們爺爺。”
朱老總曾經對自己孫子說:“如果一個革命的家庭連自己的后代都管不好,那怎么能教育廣大人民群眾呢?”
朱老總之所以會這樣說,在于幼年時,父母的言傳身教,讓他自小就養成勤儉廉潔的好習慣,一生都保持著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
革命成功后,朱老總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兒女,在這期間他始終強調,要把孩子培養成革命事業的合格接班人,而不是要接“官”接“權”。
從朱老總的話語中可以看出,他以自己的一舉一動,告訴自己兒孫,千萬不要有特權思想,而是要做一名合格的革命接班人。
朱老總獨子朱琦去世后,有關部門將他三孫子調到北京,以便于可以更好照顧朱老總,朱老總在得知情況后,十分不高興表示:“我要的是革命接班人,不要孝子賢孫! 哪里來的,還應該回哪里去!”之后再得知二孫子被分配到工廠的時候,則是表現,當工人好,不要想當官,要當個好工人。
朱老總之所有這樣的想法,主要就是一旦干部子女有了特權思想,就是壞的開始,所以他始終告誡他們,不要依靠父輩的榮光,而是要依靠自己雙手,才可以創造美好生活。
朱老總在給孫子下嚴規同時,自己也會以身作則,身體力行,這樣才可以讓他們言傳身教,將艱苦樸素生活習慣帶到家里,讓兒孫能被自己所影響。
日常沒事的時候,都會帶著孩子挖土種地,讓孫子們養成自食其力,愛好勞動的習慣,除此之外,她不允許孩子亂花錢,隨時記賬,一分一毫都不能亂花,同時在沒事的時候,也會教導孩子讀書。
另外就是那個時代社會風氣還算不錯,很少有攀比現象,專車接送孩子上下學,這期間朱老總、劉主席、陳賡一家,每人拿出20元請三輪車師傅接送孩子上學,那時候朱老總有自己專車,但是他始終沒讓自己孫子使用專車,孫子們一直坐三輪車到六年級,后來家里給他買了公交車月票,他們開始乘坐公交車上下學。
在朱老總的細心引導下,兒孫們紛紛成長,并在屬于自己的領域里做出了卓越貢獻,可謂將門無虎子,然而朱老總的小孫子朱國華走了一條不一樣道路,讓自己人生和其他孫輩有些不一樣。
作為家中的老小,從出生那一刻起,受到了家中長輩疼愛,希望他能和幾個孫輩一樣,繼承家族的榮耀。
朱老總雖然很疼愛這個小孫子,但是不代表對他縱容,而是和其他孫輩一樣,接受一樣的教育,讓他知道如今的勝利不容易。
由于小時候沒有受過教育,所以朱老總十分希望兒孫可以在新中國這個大環境下,接受到最好的教育,讓他們都可以上大學,這樣一來也可以拿出自己所學,為國家建設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為了能讓兒女和孫輩成才,朱老總決不允許自己家人朋友利用自己的職權謀利,康克清也多次表示,來北京看我們可以,但是打算利用朱老總職權謀取一個好位置,一個都不可以,同時還告訴兒孫,想要什么都要自己爭取,努力,這樣才可以心安理得。
朱老總十分重視對兒孫的教育,所以小時候的朱國華和其他兄弟一樣被教育十分不錯,按照這個趨勢下去,完全能和自己其他兄妹一樣,走出屬于自己的道路。
然而命運無常,讓朱國華的命運也在默默發生變化。
1974年6月,父親朱琦因病去世,父親的離世,讓朱家上下陷入悲傷中,朱琦去世后,朱老總在十天后才知道獨子離去消息,得知消息后,朱老總眼眶紅了,沉默良久后:“你們開始不告訴我,這不對,我就這么一個兒子,這么年輕就走了,很可惜。他上過中央黨校,受過高等教育,走得這么早,太可惜了。”
1976年7月6日,朱老總在北京去世了,在這一年除了朱老總外,周總理和毛主席先后離世,讓舉國上下陷入無盡悲傷。
朱老總去世前,曾經對康克請作過交代:“我唯一不放心的是咱們的晚輩。如果將來晚輩們的思想上染上了惡習,經過多方教育,仍然不肯悔改,那你就同他們脫離親屬關系,免得他們打著招牌做壞事。我們積蓄的錢(兩萬元)你要全部交給黨,不給子女們留分文……”
從這里可以看出,朱老總是個家頂梁柱,他的離世,讓原本溫馨家庭,出現了最大變化。
最大變化當屬朱國華,父親和爺爺的離世,讓他不僅僅是失去了至親,同時還慢慢脫離家的管束,讓朱國華人生陷入迷茫中,然而這一迷茫,讓他走上了不該走那條路,這是一條不可回頭的末路。
父親去世的時候,他才17歲,爺爺走的時候才19歲,那時候的朱國華剛剛成年,這時候他也和其他成年的孩子一樣,帶著懵懂開啟一段新生活。
起初,朱國華沒有辜負爺爺的厚望,成功進入理想的大學,進入大學后,慢慢享受到了朱老總孫子帶來的榮耀,這讓朱國華第一次嘗到了爺爺榮耀給自己帶來的甜頭,然而這時候還在北京,行為上不敢過于造次。
大學畢業后,朱國華被分配到天津鐵路分局自動化指揮部辦公室擔任技術員,負責管理辦公室的打印機。
單位不錯,工作更是輕松,之所以會有這樣安排,一方面是朱琦背景太大,另一方面是朱琦是父親積勞成疾不幸福去世。
所以,天津鐵路分局將他招進去沒什么問題,所以在給他安排工作的時候,給他安排了一個較為輕松的工作,從而讓他過上比較安逸的生活。
開始的時候,朱國華只想好好上班,沒有其他想法,所以這份工作十分適合朱國華。
然而安逸的生活,讓朱國華的慢慢走向了命運的轉折點。
剛來單位的時候,朱國華始終牢記朱老總重淳淳教誨,為人處事上謙虛,工作上認真,遇到不懂的就會請教單位里老人,朱國華的表現,讓不少人覺得這是個好孩子。
然而,我國剛粉碎四人幫不久,即將開啟新章程,在這個關鍵時期內,過去一些沒有出現東西,慢慢也趁機進入國內。
新鮮事物對于像朱國華這樣的年輕人很有吸引力,慢慢地有些迷失了方向,爺爺的淳淳教誨也被慢慢被忘記,開始了享樂主義。
這期間,他開始場接觸一些過去沒有接觸過的東西,同時開始頻繁和異性聊天,在這期間身邊同事知道朱國華既然是朱老總的孫子。
一些 有想法的人,開始接觸朱國華,紛紛巴結他,希望能撈到好處,漸漸地他成為了一個小團體頭目,希望能以此借用爺爺的威名保護這個小團體。
早年,由于父親和爺爺對他嚴苛的管教,讓他就不敢越過雷池一步,可隨著兩人的離去,自己又離開北京,這讓朱國華徹底放飛自我。
一些狐朋狗友也利用朱國華這種心理,開始慢慢將他帶偏,而他沒有意識到自己在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而是一路走到黑,將父親和爺爺的教誨徹底忘記。
朱國華的態度,很快引起了單位領導重視,第一時間找到朱國華談話,希望他能走回正規,不要迷失方向,然而朱國華沒有聽話領導善意勸導,而是繼續我行我素,慢慢地領導對他產生失望,也不在過多理會朱國華的事情。
朱國華爺爺名號實在響亮,讓一些女性自愿和朱國華接觸,這讓朱國華在很短時間,就換了十多個女友,在這期間他身邊也聚集了不少心懷鬼胎的人,在這些人慫恿下他做了很多不該做的事情,但他依舊不害怕,因為他知道自己身份,在一些事情并不害怕。
于是他在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給86名女子造成了巨大的傷害,終于到1983年嚴打期間,朱國華團伙的惡性事發,朱國華也在第一時間被逮捕。
可由于爺爺的身份,讓朱國華有恃無恐,可就算如此,他的所做所為,已經引起了巨大民憤,必須要讓受到法律嚴懲,死刑在所難免。
很快朱國華因“流氓罪”被判處死刑,隨后死刑復核書被上報到中央,鄧公第一時間得知消息,可他沒有做出任何批示,而是將他死刑復核書交給朱老總夫人康克清手中。
看到孫子的死刑復核書,康克清內心很是崩潰,可就算如此,她也沒有給朱國華說情,而是堅決表示:“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隨后,朱國華被執行死刑,年僅26歲。
執行死刑第二天,康克清對跟隨自己多年老秘葉梅娟表示:“朱德同志生前有過囑咐,'如果孩子不爭氣,犯了錯誤,出了問題,你也不用生氣、黨有黨紀,國有國法。子孫不爭氣,你可以登報與他們脫離關系。”對于社會上各類謠言,康可清也沒過多理會。
朱國華死后,康克清專門召開了一次家庭會議,在會議中,康克清十分生氣表示:“你們出了問題,不是個人的事,是在折騰你爺爺!爺爺有話在先,你們如果不爭氣,做了違法的事,要我報聲明,與你們斷絕關系!””
這句話看似嚴苛,可實際上也在告訴后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對此,你們有什么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