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于清19世紀中葉。該書信集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
《曾國藩家書》共收錄曾國藩家書435通,其中《與祖父書》14通,《與父母書》48通,《與叔父書》9通,《與弟書》249通,《教子書》115通;另附《致夫人書》、《教侄書》等7通,包括修身養性﹑為人處世﹑交友識人﹑持家教子﹑治軍從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輩,中對諸弟,下及兒輩。
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
摘自《曾國藩家書·修身篇》
解釋:人如果沒有恒心,一生都不會有成就。
感悟:持之以恒,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于清·曾國藩《家訓喻紀澤》:“爾之短處,在言語欠鈍訥,舉止欠端重,看書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崢嶸。若能從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進之以猛,持之以恒,不過一二年,自爾精進而不覺。” 后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持之以恒”。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只有擁有持之以恒的求知精神,才會最終學有所成。恒心是成功的關鍵,無論是在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中,只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取得成果。
無故而尤天,則天必不許,
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
感應之理,自然隨之。
摘自《曾國藩家書·修身篇》
解釋:沒有理由地埋怨上天,上天必然不會允許;沒有原因地責怪他人,他人也必定不會信服。感應的道理,自然隨之而動。人生就是如此,越抱怨,越不幸。抱怨的越多,內心的痛苦越多,抱怨的越少,樂觀就會越多,當把抱怨當成一種習慣了,那也就是丟失了整個世界。
感悟:不怨天尤人,做事如果不順,多從自身找原因,而不是無故去指責他人。
戒驕字,以不輕非笑人為第一義。
摘自《曾國藩家書·修身篇》
解釋:要想去掉“驕”字,以不輕易譏笑別人為第一要義。
功名富貴,
悉由命走,絲毫不能自主。
摘自《曾國藩家書·修身篇》
解釋:至于功名富貴,這些都是由命運決定的,我們自己一點兒也不能做主。
感悟:成功,在某方面來說,并不是自己努力而就一定能成功,你只管努力,盡人事,聽天命。
-5-
從古帝王將相,無人不由自強自立做出;
即為圣賢者,亦各有自立自強之道,
故能獨立不俱,確乎不拔。
摘自《曾國藩家書·修身篇》
解釋:古時的帝王將相,無一不是從自強自立中成長起來的,就是圣賢也各有自立自強的方法。所以他們能夠獨立、不驚慌、不害怕,堅強得不可動搖。
感悟:自立自強,唯有通過不斷的修身養心,才能達到超凡入圣的境界。
-6-
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
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摘自《曾國藩家書·治家篇》
解釋:兄弟和睦,雖說是窮困的小戶有家也必然興旺。兄弟不和,雖說是世代官宦人家也必然敗落。
感悟:家和萬事興。
-7-
吾人為學,最要虛心。
摘自《曾國藩家書·修身篇》
解釋:我們研究學問,最重要的是虛心。
-8-
門第太甚,余教兒女輩,
惟以勤儉謙三字為主。
摘自《曾國藩家書·治家篇》
解釋:我家的門第太顯赫了,我教兒女輩,要以勤、儉、謙三個字為主心骨。
-9-
起早尤千金妙方,長壽金丹也。
摘自《曾國藩家書·修身篇》
解釋:早起就像健身的千金妙方,是長壽的金丹啊!
-10-
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藥。
摘自《曾國藩家書·修身篇》
解釋:胸懷廣大是治療心病最好的藥物。
感悟:胸懷廣大,內心越來越包容與開放,這就是我們人生越來越福氣的跡象之一。
-11-
余欲上不愧先人,下不愧子弟,
惟以力教家中勤儉為主。
摘自《曾國藩家書·治家篇》
解釋:我要上不愧對祖宗,下不愧對于弟,只有教育家里勤儉為主。
感悟: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勤儉節約是中國人的一種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12-
兄弟人人如此,可以終身互相依倚,
則雖不得祿位,亦傷哉?
摘自《曾國藩家書·治家篇》
解釋:兄弟個個如此,可以終身互相依靠,即使不當官,又有什么關系呢?
感悟:兄弟和睦,即使是窮苦的小門小戶,也必然興旺繁榮。兄弟不和,就算是世代官宦之家,實力雄厚,日后或許也落得敗落的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