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婆姨綏德漢,不用打聽不用看……米脂是出美女的地方,質量過硬,免檢。米脂又叫“美人縣”,三國時的貂蟬就是米脂人,出的美女多,當官的丈人就多,所以又叫“丈人縣”。
張梅,原名劉新民,1920年生,米脂橋河岔鄉人。橋河岔還出了一個名人,叫杜聿明,大家都知道,抗日名將,橋河岔呂家鹼人。
張梅是橋河岔哪個村的?不知道。張梅在世的時候,問她,這位百歲老人三緘其口,奇怪。
更奇怪的是,張梅也算是名人,但橋河岔鄉沒一戶人家、沒一個村說張梅是他們那里的人,整個米脂也沒人說張梅是他們家的人。皮褲套棉褲,必然有緣故。
張梅16歲參加紅軍,高小畢業,就是小學畢業。這在陜北,那是地地道道的知識分子。更重要的是漂亮,那可是太漂亮了,漂亮得沒法形容了。性格又好,開朗活潑,智慧與美貌并存,被譽為“陜北一枝花”。
這么漂亮的女孩子,追求者烏泱泱一片啊,還不包括那些自愧不如、心中暗戀的。
但張梅一個也看不上,直至一個人出現,才打開了少女的心扉。
誰?林彪。
林彪大家都熟悉,23歲當軍長,打了許多漂亮仗。1937年,林30歲,“抗大”校長,在延安絕對是高級領導。
張梅在延安干部療養院工作,自然能接觸到林這樣的首長。林一見張梅,驚為天人,馬上發起猛攻。那么多堅固的堡壘都攻下來了,張梅這個小小堡壘自然不在話下。二人請董必武、成方吾做媒,1937年結婚。
婚后不久,林東渡黃河,到山西打平型關伏擊戰,打破了日本人不可戰勝的神話。林那個高興啊,那個神氣啊,穿了日本將官呢子大衣,騎了日本關東大洋馬,在黃土高原上狂奔。閻錫山的兵以為是日本人,一個點射,平時沒這么準,這次可射準了,正中脊柱,林翻身落馬。
這一槍,改變了林的下半生,他從此怕光、怕風、怕水、怕太陽,晚上還怕月亮,一直到死。你說人都成這樣了,都怕水了,還怎么正常生活?
延安治不上林的怪病,那就到共產國際的大本營蘇聯治吧。蘇聯派專機到蘭州接林,那可是貨真價實的專機啊,可不是您村那拉磚的拖拉機。
林擔心病情,快馬加鞭,趕到蘭州,張梅還沒到,專機到了,專機不等人啊,林坐專機先去了蘇聯。
張梅身懷六甲,跑不動,等她跑到蘭州,林已坐專機走了。她非常失落,再加旅途勞頓,早產了,是個男孩,兩個月后死了。
張梅埋掉小孩,1938年到蘇聯,與林團聚。這一年,張梅18歲。
開始還算融洽,漸漸地,性格差異使兩人漸生芥蒂。
林是那種內向的、孤僻的、不茍言笑的人;張是活潑的、外向的、喜歡交往的人。林性格古怪,又得了怪病,怕光、怕水又怕風,寧肯呆在家里也不出去。蘇聯各級領導經常宴請林夫婦,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還舉辦舞會。林一概拒絕,除非斯大林同志出席,其他的一概拒絕。他連水都怕,宴會上還有酒,伏特加,他更接受不了。
1940年初,孫維世在莫斯科與周恩來、任弼時等合影。前排左起:孫維世、鄧穎超、任弼時、蔡暢。后排左起:周恩來、陳琮英、張梅。
而這些,張梅都喜歡。宴會、舞會、紅酒、伏特加,米脂窮山溝哪見過這些?。〈藭r的張梅放在今天也就是大一女生,年輕、活潑、好奇,哪能阻擋這些誘惑啊?
林說,你是來伺候我的,就在家好好伺候我吧,這才是你的工作。但張梅做不到。就這樣,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二人的感情就越來越疏遠了。
1941年,張梅生下了大女兒,林非常高興,取名林曉霖。
1941年6月,林奉命回國抗日。林走的那天,沒帶張梅和孩子回國。他對張梅說,你好好在蘇聯學俄語,學好了回來給我當翻譯,我騎白馬來接你。
這就是傳說中“身披金甲圣衣、駕著七彩祥云”,至尊寶與紫霞姐姐的愛情故事,多么浪漫和有詩意的想法啊!
也不知是張梅年少無知,還是受夠了無休止的爭吵,張沒有堅持,真的和孩子留了下來學俄語去了。這時候,林曉霖才幾個月。
1941年之后那幾年,衛國戰爭進入最艱苦時期,整集團的蘇軍被俘,國土淪喪,蘇聯到了生死存亡關頭,別說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連土豆都吃不上了。兵荒馬亂,在異國他鄉,張梅獨自帶著孩子,還要參加集體勞動,生活異常艱辛。
再說林彪。林回國后,遇上了他生命中的克星葉群。如果沒有葉群,林大概不會有那樣的結局。1971年9月13晚上,波詭云譎,疑霧重重,到底發生了什么,一直是個謎。
葉出生于大城市的大家庭,在北京讀大學。這樣的出身,其心機和城府,不知比陜北山溝里長大的張梅深多少倍。葉群雖沒張梅漂亮,但有一股子城市女人的風韻和氣質,對湖北林家灣出來的林有巨大殺傷力。兩人馬上打得火熱,1942年結婚,并迅速育有一子一女,林立果、林立衡。
這一切,身處蘇聯戰火中的張梅一無所知,她還幻想著白馬王子騎著白馬來接她。
1946年,抗戰已結束,羅榮桓到蘇聯出差,林交給羅一封信,讓其轉交張梅。信中大意是,我已與葉群結婚,并有兩孩子,你也可找別人結婚。
轉送這樣一封信,羅其實挺尷尬。
張梅失聲痛哭,雖然也有預感,但這一天真的到來,對張的打擊還是挺大。
1950年,新中國成立,張梅帶著孩子回國。北京城是進不去了,張到沈陽醫科大學學習。張梅高小文化,其實就是小學畢業,沒讀過初中高中。這樣的文化程度,在陜北窮山溝里是知識分子,到了大城市,特別是學醫,那就麻袋繡花——底子太差。
張梅是個不服輸的人,不甘落后,拿出十二分力氣學習,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都用于學習。她還照看年僅9歲的女兒,顧不過來,希望女兒隨林彪生活,畢竟林的生活條件遠遠高于她。自己送去,顯然不合適,誰送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