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志怪小說,《聊齋志異》的歷史地位是頂尖的存在,蒲松齡也正是憑借著一本《聊齋志異》走向全世界,日、美、法、德、意、俄等20多種語言的譯本,早已流傳于世界各地。1640年,蒲松齡出生于山東農村一個漸趨敗落的小書香家庭,他一輩子想通過考試出人頭地,誰知直到71歲才弄上個貢生,幾乎一輩子都在家鄉當私塾老師,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不過鄉村生活并沒有埋沒他的才華,也不影響他寫的書后來成為爆款小說,流傳全世界。
山東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這座平平無奇的小村莊,因為一位先人蒲松齡而聞名。
村莊門口有“中國聊齋城”的大石頭,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從這里走向世界,好客山東不說虛的,蒲家莊和蒲松齡故居都是免費開放的。
入村后走到蒲松齡故居前,一路都是小攤販,其中有些還是蒲松齡后代,或者多少能和蒲松齡能扯上一點親戚關系。淄博的琉璃比較出名,很多售賣這種琉璃小工藝品的。
蒲松齡是蒲家莊的招牌,也是茶攤的招牌,而聊齋的故事,正是從這里開始。據說,蒲松齡為了搜集素材,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來喝茶的人可以用一個故事代替茶錢。蒲松齡正是借助這個方法,搜集了大量離奇的故事,經過整理、加工后,匯集成了《聊齋志異》。
蒲松齡故居已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蒲松齡誕生于故宅,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蒲松齡在故宅去世,可以說蒲松齡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生活在這里。
故居門樓東向,正房三間,東西廂房各一間。均為青石墻基,土坯墻,青磚門窗立柱,小青瓦接檐草頂,是典型的清代風格的北方農家建筑。
正房“聊齋”坐北朝南,建筑面積52.89平方米,室內分三間,東為臥室,西為書房,中為客廳。《聊齋志異》的書名其實也就是來源于這座農家小院。
蒲松齡一輩子都想考取功名,19歲接連考取縣、道、府三個第一,當時名震一時,誰知后來屢應省試不第,71歲才混了個貢生,可以說是典型的高考釘子戶,他一生中大部分時間在家鄉當老師,生活并不如意,但他也確實是個人才,不僅能詩文、善俚曲,還采集民間野聞,進行豐富的想象和藝術加工,終于寫成傳世短篇小說文集《聊齋志異》。
“寫人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他寫花妖狐魅,敘鬼神怪異,做到了“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一本小說能火爆一時已經相當了得,而《聊齋志異》自乾隆三十年(1765年)初刻至今,已經火爆了200多年,刀郎的新歌《羅剎海市》《花妖》又讓《聊齋志異》火了一把,有生命力的作品真的是長盛不衰。
假如當年蒲松齡考上了,歷史上可能只是多了一名籍籍無名的官員,卻會少了一本遺世百年,全世界流傳的經典作品。
蒲松齡雖然一生不得志,但他一輩子筆耕不輟,其實除了《聊齋志異》外,他還有大量詩文、戲劇、俚曲以及有關農業、醫藥方面的著書存世,總近200萬言。但蒲松齡生前《聊齋志異》還沒有成為暢銷書,只是引起了周邊人們的興趣。直到他死后50年《聊齋志異》才開始風行天下,默默無聞的窮書生才逐漸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