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大講堂
為深入學習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持續推進咸陽市文藝“百優”人才培養計劃,促進文學人才快速成長,提高我市文學創作水平,推動我市文學事業高質量發展,11月15日,咸陽市第二期百優人才(文學類)培訓暨咸陽市文學大講堂在清渭樓學術報告廳開講,咸陽市第二期百優人才(文學類)、市作協理事會成員及部分會員參加講座。
講座邀請到著名作家、教授、文學教育家、書法家、玉文化學者白描為參加學習的學員進行授課,講座題目為《漫談紀實文學創作》。
白描,1952年生于陜西涇陽,曾任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玉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玉雕專業委員會會長,現任中國作協作家書畫院執行院長、中國玉文化研究會佛造像專業委員會會長,兼任中國傳媒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延安大學等高??妥淌?,陜西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駐院作家。作品曾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并多次獲得十月文學獎、人民文學獎、大地文學獎、陜西“五個一工程獎”等獎項。著有《天下第一渠》《蒼涼青春》《荒原情鏈》《秘境》《人獸》《恩怨》《被上帝咬過的蘋果》《人?狗?石頭》《飛鳳家》《筆架山上的丹陽(五卷本)》等作品。文學論著有《論路遙的小說創作》《作家素質論》等。出版《課石山房墨存——白描書法作品集》。
白描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細膩的筆觸和獨特的視角,在紀實文學創作領域獨樹一幟。講座中,白描從自身創作歷程出發,漫談式地向學員們傳授了自己多年來在紀實文學創作中的寶貴經驗和深刻感悟。雖是輕松隨意的漫談,實則蘊含著他對這一文體深刻的理解與獨到的見解。白描的授課語言生動、內容豐富,旁征博引、深入淺出,既有前沿理論的高度,又有契合實踐的深度,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和共鳴。
參加培訓的學員紛紛表示,聽了白描先生的講座,對“紀實文學”“非虛構寫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受益匪淺。今后將進一步加強學習,努力創作出更多富有地方特色、文化內涵、精神能量與藝術價值的文學精品力作,為加快建設現代化“西部名市 絲路名都”貢獻文學力量,不斷譜寫咸陽文藝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歡迎關注清渭樓美術博物館新媒體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