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不易。如果您對本人的作品感興趣,歡迎點擊關注按鈕,您的鼓勵和支持是我創作最大的動力。
在《三國演義》的前幾回中,呂布可以說是武將中的天花板。論武藝,他稱第二,就沒人能稱第一。但這個天下無敵的超級戰士,同時也是個見利忘義、反復無常的小人。這使得他在得罪了各方勢力后眾叛親離,在故事的前半段早早退場,連官渡之戰都沒撐到。呂布的死在作者筆下似乎是一種因果報應,是對他背叛包括劉備在內的多人上級的懲罰。然而,羅貫中并沒有寫出呂布在歷史上的另一面。這就是他作為名義上的大漢忠臣,堅守“大是大非”的一面。
皇帝“欽定”的忠臣
公元196年的春天,呂布正在徐州的住處喝著悶酒。
不久之前,他還在兗州貴為州牧。回想起當年,那是要多風光有多風光。大家都知道,在亂世,誰的槍桿子更硬,誰就更受尊敬。歷史上的呂布或許不像演義中那樣天下無敵,作為原型自然也是實力出眾。他趁著曹操攻打徐州的空當從后方偷襲兗州,很快就成了一州之主。那種掌握一地的軍政大權的土皇帝的感覺是他一介武夫曾經連想都不敢想的,而在那時卻是如此的唾手可得。呂布甚至感覺,有了那段經歷他這輩子都值了。
然而,定陶的那場大敗讓他幾乎一無所有。他實在是想不明白,明明在不久前他還曾經大展雄威,把曹操打得丟盔棄甲,狼狽逃竄,怎么轉眼就被人家翻了盤?
現在他只剩一點殘兵敗將,不得不到徐州這里屈居于劉備之下。那一年的兗州牧生涯如同一個美夢一般虛幻,對比起現在寄人籬下的現實,呂布甚至都有點不相信自己還有過那樣的經歷。
“那天要不是看走了眼,我早就把曹操這廝給……”就在呂布快發起酒瘋時,突然一名士兵闖進來報告道:“呂將軍,圣旨到了!”
“圣旨?陛下居然還記得我呂布?”呂布酒頓時醒了一半,趕緊跪下來接旨。
從圣旨中,呂布了解到,現在的皇帝正經歷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李傕和郭汜牢牢地控制了他的一舉一動?;实鄢弥瞬缓?,好不容易找了個機會向東回舊都,目前已經到了河東郡。他的這道圣旨就是想讓呂布在河東迎駕,護送他回洛陽。
“身為一國之君,連回個家都要別人批準,這過得也真夠窩囊的?!眳尾伎粗ブ妓妓鞯?,“陛下想讓我去帶兵勤王,明擺著就是希望我能去制約李傕和郭汜,但我現在連曹操都打不過,如何又能奈何得了這二賊呢?”
那天晚上,呂布找來了自己帳下的首席謀士陳宮,秘密商討起這件大事來。
“如果在陛下危難之際救駕,自然能贏得他的信任。有了陛下在身旁,不比做個州牧更威風?”呂布盯著陳宮,期待著他給出肯定的答復。
“話這么說也沒毛病,但請呂將軍想一想,以現在我們擁有的兵馬糧草,怕是出徐州都難,中途要是被曹操的人發現了怕是免不了一場惡戰。就憑這種條件,將軍覺得咱們能撐得到河東嗎?”陳宮不緊不慢地在地圖上比劃了兩下,呂布就說不出話了。
沉默了一陣后,呂布終于開口道:“公臺所言極是,但這畢竟是圣旨,理論上是陛下的命令,我也不便抗旨??!再說這么好的機會我也不想……”
“現在天下紛亂,可不是能由陛下說了算的。將軍給陛下上書請個罪,陛下肯定也不會怪罪的?!标悓m的語氣相當胸有成竹,“您也知道,現在這種亂世,誰的拳頭大誰就更厲害。目前其實是陛下有求于咱們,一切主動權是在我們這邊的?!?/p>
“這我也知道,但現在我得罪了太多的人了,天下幾乎沒有我的立足之地。劉備雖然收留了我,怕也不會讓我待太久。你也看到當時他的臉色有多難看了!”呂布一想到那個氣氛尷尬的歡迎儀式就感到不寒而栗,“要是曹操給他點壓力,保不準他就要把我的腦袋給送過去了。以現在的形勢,還能給我信任的只有陛下了,只有去迎駕才有一點活路?!?/p>
“陳某一直輾轉于多方之間,得罪的人不比將軍少,將軍完全可以相信陳某的判斷。”陳宮篤定地說,“在各路諸侯眼里,我等皆是無信無義之人,救駕確實能挽回些名望,但再大的名望也比不上同樣大的拳頭?!?/p>
陳宮說著,一拳砸在了地圖上徐州的位置。
“公臺的意思莫不是……”呂布看著地圖若有所思,突然一拍大腿,哈哈大笑起來。
“以將軍的實力,拿下兗州都不在話下,劉備又哪點比得上曹操呢?”陳宮嘿嘿笑著說,“等將軍勢力大了,陛下的信任自然可以成為一項重要的政治資本,想要去迎駕也是師出有名。有了‘忠義’之名,之前咱們的那些恩怨是非不就水到渠成地一筆勾銷了嗎?”
次日,呂布便向使者遞交了謝罪書?;实凼盏街x罪書后,如陳宮所料,不僅沒有怪罪呂布,還給他封了個平陶侯。這一封號無疑是令呂布喜聞樂見的,它暗含的意思就是定陶之戰中呂布是正義的一方,是明擺著直接支持呂布。
可惜的是,也不知道使者是不小心還是故意的,給呂布封侯的詔書和印綬在其途經山陽的時候弄丟了。好巧不巧,這些東西還被呂布最恨最怕的曹操給“撿”到了。
于是,呂布與迎駕的機會徹底失之交臂,而曹操的一系列宏偉的政治軍事規劃也拉開了帷幕。
爛大街的普世價值觀
對于呂布與漢獻帝的這層微妙的關系,《三國演義》是只字未提,而其它的史料基本上也在弱化這一點。最主要的,還是呂布的這種做法顯得太“忠君愛國”了,與他反復無常的“設定”似乎完全不匹配。
越是實力出眾的員工,越是有到處跳槽的資本。與演義中一樣,呂布憑借自己過硬的實力,在亂世中一直都不太安分。盡管沒有認一堆爹,他也在丁原、董卓、袁術、袁紹、張邈、劉備等多個主公手下任過職,直到最后自立門戶,估計不少諸侯的通緝令上還有他的頭像。
這樣不忠不義之人,自然在封建時代不會得到什么好評價。從官方史料到民間傳說,呂布的個人品德都是那種聞者搖頭,聽者嘆息的類型。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小人,于大義上卻似乎毫無瑕疵。盡管樹敵無數,卻從來沒有公然跟皇帝做過對,甚至還成了皇帝最為信任的那一批人之一。這使得那些封建道德的條條框框顯得自相矛盾,自然受人避諱了。
那么,呂布是否真的忠君愛國呢?或許有,但不多。換句話說,他的忠君程度和當時的大多數諸侯基本上是一致的。
盡管東漢末年各路諸侯占山為王,相互殺伐。所有人都在向著那個權力的最高點爭先恐后地爬去,但在表面上還是要把皇帝供起來,維護住自己的“忠君”形象。否則就會像稱帝后的袁術那樣,成為所有勢力的公敵。漢獻帝盡管沒有實權,但這也算是他能維護的最后的國家統一性了。
呂布戰斗力再強,也經不住全天下兵馬的反復撕咬。因此無論他是跟董卓也好,跟其他什么諸侯也好,還是自立門戶也好,都必須遵守住自己身為一個“漢臣”的底線。正是因為他能夠精準地把握住這個底線,使得他能更加靈活地在諸侯之間反復橫跳,而又沒什么人能找出他的茬來。
至于這樣一個連忠于一個主公都做不到的人到底是不是真的忠于漢室,就見仁見智了。不過當時的諸侯們估計都不這么認為,今天他能夠背叛任何一個哪怕有恩于他的主子,到后面他的權力大起來了,誰又能保證他不會像背叛丁原董卓那樣背叛皇帝本人呢?
一廂情愿的信任
至于漢獻帝為什么這么信任呂布,其實相當好解釋。因為這只是獻帝自己的一廂情愿罷了。
從后面漢獻帝與曹操的斗爭來看,他明顯不是什么明君,各種政治手段在絕對的強權面前顯得幼稚可笑。他又沒有像曹髦那樣敢于拼死一搏的勇氣,只會寄希望于一個強力的忠臣來代他除奸,但又忽視了這樣一個強力忠臣只會成為下一個權臣。
一句話說,獻帝并不具備足夠的識人能力。
他對呂布有這么強烈的好感,無非也只是憑著一點直觀的感受罷了。畢竟,直接除掉董卓的是呂布,而在呂布的保護下他又度過了難得清靜的一段時間,而后來李傕郭汜給他帶來的苦難又加重了他對于呂布的想念。
正因如此,呂布就理所當然地成了他在困境中第一個想到的保護神了。
結語
叔本華有一句話“愛國是流氓最后的庇護所”,其實這里的“愛國”可以是任何具有普世性質的價值觀。在封建時代,“愛國”等于“忠君”。呂布就是因為明面上守住了這樣的底線,使得他對自己的私德幾乎毫無約束。然而,一個人表面上被貼的高貴標簽再多,在實際行動面前都會顯露原形,呂布也在白門樓迎來了可悲的結局。任何人只有知行合一,守住生活中的每一個“小德”,才能讓別人真正信任此人的“大德”。
本文系作者自己收集、整理創作。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