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磺隆是一種選擇性內吸傳導型芽后除草劑,最初是由美國杜邦公司于上世紀80年代研發并上市的一種磺酰脲類麥田除草劑,并于1995年開始在中國取得登記。
1、作用機理
苯磺隆通過抑制雜草體內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活性,來發揮除草作用。ALS酶活性被抑制后,雜草體內支鏈氨基酸的合成量大幅減少,進而導致蛋白質的合成受阻,而蛋白質合成不足就會嚴重影響雜草的生長和發育。
雜草吸收苯磺隆后,藥劑在其體內傳導,會使雜草的生長點最先受到影響,出現生長點壞死的現象;同時,雜草的葉脈也會失綠,葉片無法正常進行光合作用,從而無法為植物提供足夠的能量和物質,進一步抑制雜草的生長,最終導致雜草整株枯死,達到除草的目的。
2、產品特點
(1)適用作物:主要適用于禾本科作物田,如冬小麥、春小麥、大麥、元麥、燕麥等。
(2)防除對象:主要用于防除各種一年生闊葉雜草,對播娘蒿、薺菜、碎米薺菜、麥家公、藜、反枝莧等效果較好,對地膚、繁縷、蓼、豬殃殃等也有一定的防除效果,但對田薊、卷莖蓼、田旋花、澤漆等效果不顯著,對野燕麥、看麥娘、雀麥、節節麥等禾本科雜草無效。
3、使用時期
(1)按作物生長階段。一般在小麥2葉期至拔節期使用較為合適。在小麥2葉期時,雜草也處于較為幼小的階段,此時使用苯磺隆,雜草對藥劑的吸收和傳導效果較好,能夠有效抑制雜草生長,且對小麥的安全性較高。若超過拔節期使用,可能會對小麥產生藥害,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發育。
大麥、燕麥等與小麥類似,通常也是在2葉期至拔節期這個階段使用苯磺隆來防除闊葉雜草。
(2)按雜草生長階段。雜草2-5葉期是使用苯磺隆的理想雜草葉齡期。在雜草2-5葉期時,其生長旺盛,葉片的吸收和傳導功能較強,能夠更好地吸收苯磺隆藥劑,從而使除草效果達到最佳。
若雜草葉齡過大,其抗藥性會增強,苯磺隆的除草效果會大打折扣,可能需要增加用藥量,但這又會增加成本和對環境的潛在風險。
(3)按使用季節。在北方冬麥區,推薦冬前施藥,用藥時期一般為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即小麥種植后40天左右,此時雜草基本出齊且處于幼苗期,組織幼嫩,抗藥性弱,日均氣溫在10℃以上,藥劑能充分發揮藥效。
同時麥苗覆蓋度小,藥液與雜草接觸面大,有利于雜草吸收藥劑,保證除草效果。
春季用藥時期一般為2月中旬至3月中旬,即小麥返青后第3天開始用藥。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春季使用苯磺隆后,其在土壤中的殘留期可能會影響到后茬作物,特別是花生、大豆等闊葉作物,所以要謹慎使用,避免后茬藥害。
4、使用方法
常見的劑型有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75%苯磺隆水分散粒劑等,以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為例,一般用量為10-20g/畝,對水量15-30kg,均勻噴霧雜草莖葉。
雜草較小時,低劑量即可取得較好的防效,雜草較大時,應使用高劑量。
注意事項
(1)苯磺隆在土壤中的殘效期為60天左右,后茬種植花生和馬鈴薯等敏感作物時需謹慎,施用過本品的冬小麥田,后茬不得種植花生。
(2)苯磺隆只能用于防除已出苗雜草,對未出土雜草防效很差。大風天氣應停止噴霧施藥,以免藥液飄移對鄰近闊葉作物產生藥害。
(3)每季作物只能使用本品1次,施用時應嚴格掌握用藥量,并采用二次稀釋法,用后的藥械要徹底清洗干凈,然后方可用于其他作物的噴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