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花花 編輯 | 先聲編輯部
“白月光的殺傷力,在于她本人回來都沒用。”
這句話顯然并不適合用在李子柒身上。停更1217天的她一復出便成為全網熱搜話題,歸來仍是頂流。
11月12日、13日,兩天她連更了3條視頻,分別聚焦大漆、森林衣帽間改造和蜀繡,迅速引爆社交網絡。截至11月14日18點,在抖音上,三條視頻的點贊量近2000萬;在B站上,三條視頻播放量超1804萬,即使深夜也有幾千網友共同觀看視頻;在微博上,三條視頻在微博的播放量超過2億,李子柒相關話題更是霸占熱搜榜單。
有網友調侃,“這不是熹妃回宮,而是純元復活”。
不僅國內網友翹首以盼,不少國外網友也紛紛用各種語言留言,“終于等到你”、“看到婆婆健在,我淚目了”、“她在這個世界最需要她的時候出現了”、“謝謝你再次上傳視頻,你所做的一切都是藝術”,李子柒的YouTube的粉絲訂閱量也突破2000萬。
這太反常,也太熱血了。
在速朽的短視頻時代,網紅們向來爭分奪秒,靠持續更新作品來保持熱度。而像李子柒這樣斷更許久,粉絲依舊不離不棄,熱度更甚從前的,實屬罕見。
另一邊,互聯網上的頭部網紅已經更新換代好幾輪,造假、炒作、失德等各種原因,塌房的速度讓見多識廣的網友都始料未及。而李子柒回歸的視頻,依然沒有狗血劇情,也不追熱點搞噱頭,依舊自然、寧靜、精致,一切沒有太多改變。
這或許就是她回歸即是頂流的原因,只有李子柒可以替代李子柒。
01 白月光回歸,兩天漲粉超1000萬
李子柒的停更,源于其與所屬MCN公司微念的理念不合。
2021年7月,李子柒在發布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系列的完結篇“井鹽”后,停止了內容更新。同年8月,她在社交賬號中回復“資本真的是好手段!”,隨后刪除留言。
這也讓李子柒與微念的矛盾首次暴露在大眾面前。直到2022年底,雙方達成和解,雖然后續她也出席一些公開活動,但視頻一直是停更狀態。
不過,在斷更的日子里,李子柒的粉絲量不降反升,海外平臺粉絲仍增長了500萬之多。這次回歸才2天,而李子柒在抖音、快手、微博三大平臺就漲了超過1000萬粉絲。
對于李子柒來說,斷更是一種閉關修煉。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停更這段時間里,李子柒外出了上百次,拜訪了許多位非遺文化傳承人,學藝,對談,深耕研究民俗文化,了解這些手藝背后的故事脈絡,制作材料的歷史底蘊。有了更多的時間去聽他們的故事,也找到了繼續往前走的方向和動力。
正是因為這些經歷,她的作品里也增加了一些歷史的厚重感。比如在做漆器的時候她說:“我覺得漆器特別像我們中國人,外表看上去低調、謙遜,但是內里卻包羅萬象。”
在昨天接受新華網采訪時,李子柒也被被問到了商業化的考慮,她表示:“肯定會有這方面的考慮,只是目前還沒有特別明確的規劃。我就想繼續做我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果這件事情能夠被認同,而且它是有價值的,還能夠賺到錢,那就很幸福了。”
不難看出,在網紅們殫精竭慮地盲目追熱點的時候,李子柒顯然已經進入到了下一個level。
02 理想主義永不過時
很多人喜歡李子柒,源于對理想生活的向往。
她用精心的畫面構圖、舒緩的節奏把控、慢工出細活的內容品質,建造了一個關于蘊含東方美學的理想烏托邦。
在她的視頻里,時間都慢了下來,春去秋來、寒來暑往,季節和萬物都在大自然里交替更迭。一方面,這滿足了人們對于田園生活的想象,相對于難以逃離的現實生活,李子柒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剛好成了他們“理想的容器”;另一方面,在文化認同高漲的當下,傳統文化“潤物細無聲”式的輸出也戳中了社會的普遍情緒。
在這個“理想的容器”里,時間被拉長,俯仰勞作之間,凝成了無以言說的美感。
釀造一瓶醬油,要從種黃豆開始;婆婆的新衣服,始于春蠶吐絲;暈染一條紫色裙子,需要用葡萄皮榨出汁水;哪怕一個胡蘿卜,也可以擁有前世今生的全程記錄……
在追名逐利快節奏的當下,李子柒就是一股清流,她本人的性格和經歷更讓這種理想生活具象化。
她的人生拿的仿佛是當今網友最愛的大女主劇本。從小生活困難,14歲輟學打工,餐廳端過盤子,當過夜店DJ,因緣際會走上網紅之路,并成為一代頂流。可惜被資本壓榨,為了自己的理想選擇奮力抵抗,即使停更也絕不妥協,最后華麗歸來,狠狠給了現實一個耳光。
停更期間,她接受采訪被問到未來的打算,她說自己想要保護李子柒這三個字,“這三個字對我很重要,因為我知道,自己是怎樣拼了命去熬了那些夜做那么多作品的,李子柒就是這樣熬出來的。”
如今,她也正式將身份證名字“李佳佳”改為李子柒,當個體身份和符號所指都成為“李子柒”,是告別,也是新的開始。
大家期待李子柒,期待的是大自然里的生機勃勃,是對好內容的期待和向往,是給自己灌一碗雞湯,“李子柒都回歸了,這世界終究會好的”。
某種意義上來說,李子柒的視頻在傳統外衣里包裹著現代性,其中有一部分源自于年輕人的想象,而理想的烏托邦是大家一起打造的,這本身就是一件夢幻的美好的事。
03 我們為什么需要李子柒?
在李子柒停更的這段時間里,互聯網上出現了無數個“李子柒”,但誰也沒能真正代替李子柒。
李子柒的不可替代性,在于她從一開始走的就是“非典型”網紅路線。
如今,短視頻越來越短,幾乎每個視頻前3秒就定生死。這樣的快節奏讓網紅們不得不求快,必須一窩蜂地去追熱點、玩熱梗,主打的是一個強情緒。
而李子柒從一開始走的就是精品化路線。她的視頻時長通常在14-20分鐘左右,畫面精美、光影考究,主題大多與傳統文化有關,且時間線拉得很長,動輒一年半載,把慢生活的美學發揮到了極致,是短視頻平臺里難得的“細糠”。
這兩年,頭部網紅格局風云變幻,其中不少因為直播帶貨而翻車,從小楊哥、東北雨姐到董宇輝,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口碑跌落不過一夜之間。
面對巨大的商業誘惑,李子柒缺不為所動,選擇堅持內容的純粹。她曾在采訪中提到,“我不是一個做生意的人。我賺的錢養活自己、養活團隊沒問題。我沒什么可失去的。”
她一直堅持傳播傳統文化,也承擔起了一部分文化輸出的作用。早在2021年,李子柒就以1410萬YouTube訂閱量刷新由其創下的“YouTube中文頻道最多訂閱量”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不少國外網友通過她的視頻開始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其評論區更是難得地實現了“世界大和諧”。
在昨天的采訪中,李子柒動情地提到自己之前看到過的一句話,“很多傳統文化,都像極了一位垂暮的老人,他們在歷經了遙遠的歷史長河之后不斷地回望,渴望在這個不那么需要他們的時代里,去找到屬于他們的一點價值。”
而未來,她也依然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圍繞著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和生態方面的構建,讓“那位老人”不斷地被看見和被喜歡,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給他注入更年輕的血液,讓他年輕起來。
所以,不僅廣大網友需要她,在各大平臺經歷頭部網紅的花式塌房之后,也需要這樣正能量的優質內容創作者,回歸到平臺的初衷,記錄和傳播普通人的美好生活。
讓我印象深刻的,李子柒提到了特別喜歡視頻中的最后一組鏡頭,是她跟奶奶一起站在窗前看著外面漫天大雪的那8秒鐘。“我那個時候就在想,真好,這樣的日子如果能夠長一點,或者再長一點就特別好。”
有的時候,越簡單的內容反而越打動人心。互聯網的造神毀神,經常只在一瞬間,而紛紛擾擾之后,老生常談的“內容為王”依舊是內容創作者的真理。只有一直堅守本心,以不變應萬變才能立足這千變萬化的互聯網。
李子柒的的簡單、純粹和堅守,是互聯網時代最寶貴的東西。這也是我們為什么需要李子柒的原因。
*本文圖源網絡,如侵權聯系刪改
排版 | 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