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中華圣賢學修身養性之道,得內心自由自在
穿越生活的喧囂與浮躁,探尋內心的寧靜與自由,提升人生境界
作者:東振明/著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可以讓人獲得成長、讓心靈自由的自助類心理學讀物。
中國傳統文化重視實修和境界。實修是功夫論,境界是境界論。功夫論和境界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兩個基本問題。“境界”和“功夫”是兩個密切相關的概念,境界的提升需要功夫的實修。
本書作者東振明基于儒家功夫論和境界論發展出一種新的心理咨詢范式——體悟療法。這是一種功夫取向的心理咨詢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過功夫的實修提高個體的境界來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體悟療法把人的心理境界分為三個層次:仁愛自己是個人境界;仁愛他人是人際境界;仁愛天地萬物是人天境界。每個層次都有對應的自由、責任和意義。從刻意練習和事上磨煉的角度提供了非常具體的自我實修路徑和方法,提出了練習誠意、格想法、格感受、正心、當然之責、觀喜怒哀樂未發前氣象、一體之仁等技術,修煉自身、提升人生境界,獲得坦蕩、自由、幸福的人生。
作者簡介
東振明
l體悟療法創始人;
l蓋德強迫癥研究中心負責人;
l功夫取向心理咨詢提出者;
l中國心理學會注冊督導師(D-22-062);
l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MAP督導師、行業導師;
l上海市心理學會臨床心理與心理咨詢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編輯推薦
1.作者是功夫取向心理咨詢——體悟療法——的提出者,擅長使用該療法幫助人們通過功夫的實修提高個體的境界來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書中針對不同的問題,也列出了體悟療法的刻意練習方法,便于人們學習和操作。
2.將儒釋道等東方智慧與心理成長相結合,從自由、責任、意義、境界等方面,用更適合中國文化的方式幫助國人提升人生境界,獲得內心的自由。
3.推薦人:
朱建軍: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創立者,意象對話療法創始人、回歸療法和沙屜技術聯合創始人,中國社會心理協會文化心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駱宏:心理學博士、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醫師,傳統文化心身治療發展聯盟發起人;
申荷永:澳門城市大學心理分析研究院院長、教授,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中國學會(CSAP)首任會長;
張天布:陜西省人民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中國醫師協會心身醫學專委會副主委;
曹昱:回歸療法聯合創始人、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分析師;
苑媛:中央財經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首批二級心理咨詢師;
周爍方:意象對話研究中心理事長、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分析師;
鄭玉虎:回歸療法傳人、意象對話心理師;
呂仁慧:北京科技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鐘妍:終南心理 CEO。
4.贈送課程優惠券。
樣章
人們常說的“人性”是“人性”嗎
常聽人說“人性是自私的”“人性是貪婪的”“不要和人性作對”,其中的“人性”真的是“人性”嗎?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我認為需要先來區分“人的性”與“人性”這兩個概念。
“人的性”是指一切屬于人的性質的總和。包含人作為一個物種所具有的一切屬性,這些屬性可以是物理學的、化學的、生物學的、形態學的、社會學的、心理學的、歷史學上的、語言學的、宗教學的、美學的,等等。“人性”則是特指只有人類才具有的、使人區別于其他事物的本質屬性。“人性”是“人的性”中的精華與靈秀部分,即周敦頤在《太極圖說》中所說的“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的那一部分。
“人的性”和“狗的性”“豬的性”等其他動物的性有相同之處,比如生存與繁衍。為了生存與繁衍,可以沒有道德與倫理,這不僅是動物的性,也是“人的性”中所包含的,只是因為“人的性”中存在著動物性中所沒有的“人性”部分,所以即使是為了生存,也有人可以不食嗟來之食,為了繁衍很多人仍然堅守倫理。現實中也存在著某些人為了生存與繁衍完全不講道德與倫理,甚至違法犯罪,但我們不再稱其為人,而是稱其為“衣冠禽獸”。這是因為他們的“人性”沒有得到發展,他們的“人的動物性”控制了他們的行為。因此,我堅決反對把自私、貪婪、弱肉強食、趨利避害等人和動物共同擁有的屬性稱為“人性”,這些只能被稱為“人的動物性”,而不能被稱為“人性”。在這一點上,弗洛伊德和荀子犯有相同的錯誤,即認為“人的動物性”先于人的“人性”而存在,且“人的動物性”是人類行為的根本驅動力。
人的“人性”絕不是晚于“人的動物性”而出現的,無論是從時間上還是從邏輯上講,人的“人性”和“人的動物性”都是同時誕生的。人絕不是在時間和邏輯上先作為動物而存在,然后要等到某個階段,由于成熟、教化和社會學習才獲得“人性”的。人之初絕不等于動物之初,從精卵結合的那一刻起,人的胚胎就與動物的胚胎有著本質的區別。這種區別不僅是個體成熟之后的生物形態學上的區別,還必然包含了某種非生物形態的區別。如果僅僅是生物形態學上的區別,那“人”就要被稱作“裸猿”了。因此,就算我們從胚胎開始人工培養那些可以通過“鏡子測試”的動物,也無法讓它們學會像人一樣生活。
這個問題為什么如此重要?因為如果我們混淆了“人的動物性”和“人性”,甚至把“人的動物性”當作“人性”,就會為太多的自私自利、無道德、無底線甚至違法亂紀的行為提供了“光明正大”“天經地義”的理論依據,將會成為人們不求成人、自甘墮落的合理、無可辯駁的基礎前提,甚至會成為某些“聰明人”作惡的借口。這會把人的價值和意義直接拉低到動物的水平,亦會阻礙社會、國家與人類的發展。
不過,這并不是說我們要否定或滅除“人的動物性”;相反,我們必須尊重、滿足和規范“人的動物性”,使“人的動物性”和“人性”和諧統一,并以“人性”為統帥。每一個人都應該以充分發展自己的“人性”為人生的終極目的,使自己成為人而非動物!
曹昱老師說可以稱本書為“尋人啟事”,我覺得非常貼切!中國有句古話叫“長大成人”,成人要先成為身心健康的人。希望本書能幫助你在“成人”的道途上不至于迷失。
此外,本書也可以作為心理自助類讀物。如果你有焦慮、恐懼、強迫、抑郁、失眠或者成癮等心理問題,那么可以按照書中的方法自助。
本書還可以作為心理咨詢師和治療師的指導手冊,如果你是專業的心理助人工作者,那么可以按照本書的理論和方法幫助來訪者改善心理問題。
期待你的蛻變
讓我們一起攜手,彼此見證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