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教育部發布數據,2025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人,同比增加43萬人。
2023年就業已經夠難了,24年已經是地獄模式,那么25年呢?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提到過,千萬不要以為現在中國的經濟問題是人口減少造成的,這只是一種媒體的誤導。
從畢業生人數就能看出來,中國人口依然處于峰值,“內卷”程度絲毫未減,而且還在短期內加劇。
1200萬是什么概念?是西班牙人口的1/4,而西班牙人口數量排名達到全世界第29。另外,全世界1000萬以上人口的國家大約占全球國家數量的一半。
1200萬畢業生,同時約等于比利時的人口數量。也就是說,每年畢業一個中等人口規模的國家。這的確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我們看待這個問題,第一想到的就是人多、資源少,確實比較難辦。但是也要看到問題的另一面: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制造業國家,占據了全球30%的制造業。世界500強公司,中國占到133家。
這些,都比中國的人口占世界比例要高很多,畢竟中國的人口才占世界的17%左右。
那么,制造業和500強公司都占了世界三分之一的中國,為何又會產生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呢?按理說,在如此大規模的經濟之下,大學生就業應該不會太難。
舉個例子,日本去年到今年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都高達98%以上,可以說人人都有工作。請注意,日本的“有工作”是指有正規勞動合同、齊全的社保。
這可是在日本經濟尚未走出衰退、制造業被中國等新興國家逐步取代的情況下,所實現的數字。這又是為什么呢?
答案就是第三產業。日本是一個老齡化嚴重的國家,那么要想實現經濟的正常流動,就得有一個循環:錢需要從有著穩定退休金和房產的老年人手中,流動到年輕人手中。
日本擁有著高度發達的第三產業,其中,養老是一個規模龐大、高收入的產業。日本養老行業的發達取決于三點因素:豐富的養老產品,健全的法律保障,高質量的從業人員。
日本介護福祉士培養課程
1986年,日本政府頒布《長壽社會對策大綱》、1989年制定《發展老年保健事業10年戰略》(“黃金計劃”)、1994年制定《促進老年保健福利10年戰略》(“新黃金計劃”)、2018年重新修訂《高齡社會對策大綱》等。
日本這個國家總是這樣,在一個社會問題出現的時候,總能提出一種基于長遠考慮的、系統化、根本性的戰略措施,并且堅持實施。這也是日本足球能夠在二十年內實現世界級水平的原因。
在一系列的資源支持下,日本的養老分為兩大方面:養老機構護理和居家護理,其中比較有特色的是居家護理。居家護理減輕了集中養老的負擔,靈活而機動。
在日本,“介護”這一概念是指以提供“自立支援”為基本理念,最大限度地發揮老年人自身具備的日常生活動作能力,幫助其實現高品質的生活。
居家護理有護理保險的支撐,40歲以上就需要繳納該保險,個人承擔10%,財政承擔90%,負擔不重。
這樣一來,老齡化的問題就得到很大緩解,同時也給年輕人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同時實現了財富的流動。在日本,從事“介護”的年輕人數量很多,這也是基于收入的平等和沒有職業歧視的社會氛圍。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私營企業之外,非營利性組織也成為日本護理服務的重要主體。截至2020年11月底,從事“保健、醫療與福利”相關的非營利性活動法人多達3萬家。
以上只是養老產業,日本還有著包括其他行業的發達第三產業。
我們總說日本是制造業大國,中國更是制造業大國,好像人人都得從事制造業。但其實無論在日本還是德國這樣的制造業大國,就業主要方向都是第三產業、小微企業,這是每個國家都差不多的。
畢竟,人人都去大企業上班是不可能的;現在這個自動化的時代,工人的減少也成了必然。
在中國,民營企業提供了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據全國工商聯《2023中國民營經濟人才趨勢分析專刊》數據,2021年民營企業吸納城鎮就業接近4 億人,占城鎮就業人員比重從2015年的77.73%上升到2021 年的82 . 84%,人數從1. 39 億增加到3.78億。
那么,為何現在大學生就業難成了一個突出的問題呢?就是因為民營企業在近幾年整體出現了盈利能力下降。
2020年到2022年自不必說,2023年以后,兩大原因導致民營企業發展動力不足。第一是消費萎靡不振,導致企業賣不出去東西,于是縮減投資和招聘;第二是民營企業的營商環境一直未能得到改善,盡管出臺了一系列的文件,試圖安撫民營企業,但效果不明顯。
另外,現在都強調引導畢業生去高精尖產業、高科技產業就業,這是不現實的。無論在哪個國家,從事這些行業的人群都不可能是就業的主體。
畢業生回到縣域、老家就業,倒是一個真正的趨勢。根據調查機構數據,2023屆本科生到縣域就業的比例為27%,相比2019屆增加了6個百分點;2023屆高職生到縣域就業的比例為29%,相比2019屆增加了7個百分點。
如果能真正做好對這些就業人群的幫扶,才能算是一種有效果的措施。但是在縣域,一般都存在裙帶關系嚴重、社會保障和勞動保護差等問題,其實畢業生就業環境會更加惡劣。
只能說,他們也是實在沒辦法了,才回去就業的。
2022年到2023年,就業一年比一年難。2024年的畢業生還沒有搞清楚狀況,現在2025年又要來了。在經濟下行期疊加畢業生暴增的階段,對畢業生們來說,確實是史上最難。
在這種時候,就更需要就業環境的根源性改善,那就是給予民營企業更自由、更法治的經營環境、行業性的保護措施,并且減少形式主義對企業和社會的干擾、干預。
當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第三產業更加規范、健康地發展,就業問題自然就能得到解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