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稱為 “ 超生游擊隊 ” 的吉利,開始收縮品牌了。
11 月 14 日,沃爾沃汽車宣布將其持有的領克汽車 30% 的股份轉讓給極氪,交易對價為人民幣 54 億元( 另加鎖箱期間內應計利息 ),交易預計將于 2025 年第一季度完成。吉利控股宣布將持有的領克 20% 股權轉讓給極氪,代價為人民幣 36 億元( 另加鎖箱期間內應計利息 )。另外,極氪通過向領克增資的方式再獲得 1% 的股份,代價為人民幣 3.67 億元。
最終,整合之后,極氪總共斥資 93.67 億,持有領克 51% 股份,領克其余 49% 股份繼續由吉利汽車旗下全資子公司持有。
各方消息從 13 日晚開始流傳,刺激了極氪美股股價跳漲。然而,14 日在極氪公布三季度財報之后,股價卻直接跳水,跌幅一度高達 25.77% 。
實際上,這不是吉利今年第一次整合其旗下汽車品牌。股票大跌大漲的背后,發生了什么?吉利的戰略調整,又將給新能源市場帶來怎樣的變化?
11 月 14 日,極氪智能科技副總裁林金文在社交媒體發文稱此次整合為 “ 歷史性時刻 ”。
極氪和領克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極氪誕生之時。最初,極氪是領克汽車的電動汽車事業群,2021 年 4 月,領克 ZERO CONCEPT 概念車成為了極氪的 001。盡管極氪繼承了領克品牌的精髓,但在 2021 年 9 月,極氪還是獨立出來,成為吉利控股集團旗下子品牌。
與現在的合并不同,吉利集團過去向來喜歡不斷打造新的子品牌,根據吉利控股集團官網信息,我們做了一張吉利集團( 乘用車 )品牌矩陣圖:
今年 9 月 20 日,在臺州國際汽車工業博覽會 “ 書福公開課 ” 現場,吉利控股集團正式發布《 臺州宣言 》,宣布企業進入戰略轉型全新階段。而在最近這幾個月里,吉利的確聚焦、整合,動作不斷。
吉利集團宣布從戰略擴張轉向戰略聚焦后的第一個整合動作是吉利汽車品牌旗下幾何汽車并入吉利銀河。
10 月 9 日,在吉利星愿上市發布會上,吉利汽車集團 CEO 淦家閱表示,“吉利新能源將聚集打造銀河品牌,將幾何正式并入銀河品牌。”
回顧兩個品牌的過去,2019 年,“ 幾何汽車 ” 正式發布,隸屬于吉利汽車集團旗下高端純電品牌,與吉利、領克并行。但品牌推出后一直缺乏聲量。
“ 吉利銀河 ” 則是 2023 年 2 月吉利汽車推出的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后續產品的聲量較大。數據顯示,銀河 E58 月 4 日上市首月銷量破萬。今年 1-8 月,吉利銀河累計銷量達 124635 輛,同比大增超 304% 。
同樣是吉利汽車旗下新能源品牌,賣得不好的品牌被合并進賣得好的品牌,也是情理之中。
緊接著,今年 11 月 12 日,《 晚點 Auto 》率先放出消息,稱吉利控股集團旗下新能源皮卡品牌雷達汽車將整合進吉利汽車集團。整合后,雷達汽車將成為吉利汽車集團的一級組織,負責人凌世權向吉利汽車集團 CEO 淦家閱匯報。
對于極氪和領克合并,知危編輯部從一位知情人士處得知,本次合并還只是開始,剩下的品牌會繼續進行重組合并。
在吉利控股優化極氪、領克股權的官方表述里,“ 堅定不移推動內部資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 ” 的前一句是“ 減少關聯交易、消除同業競爭 ”。
回過頭來細看極氪與領克,整合是市場反饋后的必然之事。
極氪本身就是含著 “ 金湯匙 ” 出生的孩子,在成立品牌后便得到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團的不少資源傾斜。比如管理層上,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直接就任極氪董事長,CEO 為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安聰慧。
2024 年 5 月 10 日上午,極氪汽車正式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當時,極氪 CEO 安聰慧致辭表示:“ 37 個月,極氪刷新了新能源汽車品牌從發布到 IPO 的最快紀錄;在這背后,是我們的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團創業 37 年的積淀,和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第三賽道的開創性探索。”
而在宣布極氪、領克整合消息后,極氪剛好交上 2024 年三季度成績單。
財報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極氪整車營收超 144 億元,同比提升 42%,環比提升 7%,創下季度最好表現,整車毛利率達 15.7%,創年內新高。極氪前三季度累計營收同比增長超 50% 至 531.3 億元,整車營收累計超 360 億元。并且, 2024 年前三季度,極氪累計交付新車近 14.3 萬輛,其中三季度交付突破 5.5 萬輛,同比增長 51%,創單季新高。
而相比較起來,領克的定位更顯搖擺。領克最初以混動成功打開市場,早在 2021 年,領克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淦家閱曾表示:“ 純電沒有想象中的先進,燃油車沒有想象中的傳統,混動也不是很多人認為的過渡路線,它們都在進化,智能才是進化的目標 ”。
今年 1-10 月,領克品牌總銷量超過 22 萬輛,同比增長近 38%,根據《 汽車之家 》數據,領克 08 與領克 07 兩款混動車型最為暢銷。然而,今年 9 月,領克突然進軍 “ 沒有想象中先進 ” 的純電市場,但卻并沒有 “ 進化 ” 成功。這款純電領克 Z10 上市后兩個月的銷量分別為 2819 輛和 2052 輛,加起來也不到 5000 。
盡管是領克的首款純電,但并沒有拿出讓當下國內純電市場驚艷的產品。Z10 搭載的金磚電池、后驅電機分別和老款極氪 007 以及老款極氪 001 一致,起碼從配置上還不足以打動消費者。
而隔壁,極氪 10 月交付量達到 25049 輛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極氪 7X 上市 40 天交付量已突破 17000 輛。
總之,進軍純電的領克在內部的位置略顯尷尬。
11 月 14 日,吉利汽車發布 2024 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第三季度,吉利汽車實現營業收入 604 億元,同比增長 20.5%,單季收入創歷史最高水平;1-9 月,吉利汽車實現營業收入 1677 億元,同比增長 36% 。其中,新能源板塊實現爆發式增長,吉利品牌、領克汽車、極氪汽車在第三季度銷量達 22.6 萬輛,第三季度國內市場新能源滲透率超 50% 。
對吉利而言,基于市場的考量,接下來新能源轉型依舊是戰略重點,而在激烈的競爭下,需要通過調整讓管理架構更加清晰,推動更高效的融合。
品牌、集團的整合的優勢顯然易見。極氪 CEO 安聰慧在極氪三季報業績會上回應了極氪合并領克后 “ 新極氪 ” 的考量及未來發展規劃。
安聰慧表示,在品牌規劃方面,“ 新極氪 ” 將保持極氪和領克雙品牌獨立運營戰略,具有不同的市場定位,極氪覆蓋主流豪華市場,領克覆蓋中高端市場。
在技術方面,將統一兩個品牌的電子電氣架構,并將硬件和操作系統統一到一個平臺,發揮協同效應。領克未來產品的智駕,會優先考慮極氪的智駕系統。
知危從領克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林杰處獲悉,過去,領克使用浩瀚架構,是要交授權費的,而在合并之后,領克就不必再交授權費,省去了關聯交易的成本。
在銷售模式方面,極氪將繼續采用 “ 直營 + ” 的模式,領克采用經銷商的模式。
兩個品牌將在一、二線城市保持獨立的銷售渠道,但在三、四、五線城市,領克和極氪可以共享渠道并展示協同效應。售后也是如此,知危從林杰處獲悉,兩個品牌的獨立售后服務是他們所堅持的,但在低線城市,考慮到效率問題,他們會打造 “ 領極聯服 ”,同時為極氪、領克、極星、極越四個品牌服務。
此外,兩個品牌在研發投入、供應鏈采購、銷售等方面將形成協同,節約成本。安聰慧稱,有望降低 10%—20% 的研發投入。
從整體戰略來看,由于極氪和領克的產品定位和價格導致 “ 兄弟 ” 品牌之間內部競爭,銷量會相互侵蝕,所以整合、協同則是最有力的 “ 降本增效 ” 方式。
比如,知危從林杰處獲悉,未來極氪將不會再規劃新的 A 級、B 級小型純電車型了,這部分市場交給領克來做,同時,領克的純電產品線也不會上探,把高端純電市場留給極氪。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領克的混動、燃油車的產品線不會受到影響,會繼續推出高端混動和燃油車。
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秘書長張翔對知危編輯部表示:“ 兼并重組應該是未來一段時間的主流。因為現在國內汽車工業產能過剩,汽車品牌過多,車企數量多。而目前中國大部分車企處于虧損狀態,兼并重組之后能共用平臺、降低采購費用,讓供應鏈管理簡單化,并且減少市場營銷費用,有利于提高效率。”
只不過,撇開市場因素來看,極氪股價下跌似乎說明了事情的另一面:原本是享受集團資源一路披荊斬棘的 “ 少爺極氪 ”,如今因為合并背上了一個 “ 包袱 ” 。
這可能是一個加速包,也可能是一個炸藥包,至于具體是哪一種,還需要進一步看收購后的整合管理情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