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相信昆明許多上早班的打工人都被“堵”在了路上。一看新聞,原來是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昆明出席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八次領導人會議。李強就深化區域合作提出四點建議,其中第三點:三是深化融通建設,深入推進公路、鐵路、港口等基礎設施“硬聯通”,加強在政策、法律、監管、規則、標準等領域“軟聯通”,努力提升跨境支付、本幣結算便利,積極打造更多跨境合作示范區,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方決定面向湄公河五國頒發“瀾湄簽證”,為符合條件的商務人員審發5年多次來華簽證。
這一決定意味著什么?為何是逆境中翻盤的希望?昆明到底又收獲了什么呢?
簽證便利性的提升
首先,湄公河五國指的是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越南,而通過頒發“瀾湄簽證”,符合條件的商務人員將享受到更長的簽證有效期(5年多次)和更長的停留期(最長180日),這就意味著他們來中國將更加便利和靈活。
商務往來的增加
其次,簽證政策的放寬將促進湄公河五國與中國之間的商務往來,預計在未來幾年內,這些國家與中國的貿易額和投資額將穩步增長。
旅游業的促進
商務人員來到中國必定需要衣、食、住、行,而這一政策也可能間接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因為更長的簽證有效期和停留期將吸引更多游客來中國旅游。
而從國際形勢的角度分析,遠洋之外的美國大選剛剛結束,特朗普成功上任,勢必又會掀起一陣貿易大戰。在這種形勢下,區域合作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通過頒發“瀾湄簽證”,中國將進一步加強與湄公河五國的經濟聯系和合作,共同應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帶來的挑戰。
而我為什么說這是逆境中翻盤的希望呢?
首先,這個逆境指的是云南的逆境,只要你生活在云南,近幾年最明顯的感受一定是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而從數據上也能直觀的感受到,首先是GDP增速下滑,尤其是2024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僅為3%,在全國31個省市中排名墊底。這一增速相較于過去云南作為西部開發樣板的輝煌時期,可謂大相徑庭。
緊接著的便是投資疲軟,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云南的投資表現也不盡如人意。尤其是房地產投資,近年來呈快速下跌趨勢,2024年1-9月,云南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38.7%,降幅居全國前列。此外,基礎設施投資也同比下降11.4%,其中交通領域跌幅更是高達27.5%。
隨著帶來便是消費市場低迷,受疫情影響和經濟下行壓力的雙重夾擊,云南的消費市場也呈現出低迷態勢。居民消費意愿和能力明顯下降,高檔商場人流稀少,而便利店和地攤經濟反而火爆起來。消費降級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云南經濟的兩大支柱:旅游和地產,現在都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再加上外貿形勢嚴峻,緬甸因國內局勢動蕩導致重要口岸相繼關閉,直接影響了雙邊貿易往來。同時,云南的出口商品結構相對單一,主要以農產品為主,缺乏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產品,使得外貿增長后勁不足,整體經濟更是難上加難。
而“瀾湄簽證”乃至日后東南亞口岸的建成,對云南及瀾湄區域的經濟、貿易、人文交流等方面都將產生深遠影響。這里先不說是否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至少方向是明確了,就像人處于絕望的環境中,都渴望得到一絲希望一樣。
那么昆明到底又收獲了什么呢?
吸引外資和投資。昆明,作為云南省的省會城市,瀾湄簽證政策的便利化無疑將成為吸引瀾湄區域國家投資者的強大磁石,為這座城市注入源源不斷的外資活力。與此同時,東南亞口岸的落成與完善,將進一步凸顯昆明的地理優勢,將其打造成為瀾湄區域國家眼中的投資熱土與首選之地,為昆明吸引外資與投資鋪設更加寬廣的道路。
促進產業升級。而隨著瀾湄區域合作的深入,昆明可以借此機會引進更多先進的產業和技術,推動本地產業的升級和轉型。利用瀾湄區域國家的資源和市場優勢,發展具有競爭力的特色產業,如旅游、生物醫藥、信息技術等。
促進旅游合作。昆明作為云南省的旅游中心城市,可以借助瀾湄區域合作的機會,與瀾湄區域國家開展旅游合作,共同開發旅游資源,推動旅游業的發展。
增加就業機會。瀾湄簽證和東南亞口岸的建成將促進昆明與瀾湄區域國家的貿易合作,從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為昆明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總而言之,眼前的機遇無疑為昆明鋪設了一條通往成為新型包容性國際化都市的康莊大道。然而放眼當下,昆明若要真正踏上這條光明之路,以人民群眾為中心,做實事為百姓謀福利,還需腳踏實地、不懈努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